日期:2024-12-16 13:45:48人气:下载文档docx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一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二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三(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四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图!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数一数: 2、买铅笔 3、实际应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4页—p85页“可能性”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体课件。 摸球盒、转盘。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一定不可能 【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x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六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黑板、幻灯。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1、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八例6、例7,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1.根据下列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2.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得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1.这节课,就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这种方法,来进行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6。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习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4.教学例7。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1.做练习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九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做课本29页第2、4、题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十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标签: |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