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22 07:51:09人气:下载文档docx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让教师对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一些常见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有余数除法例1例2复备时间.4.3授课教师张永红城内小学。 课题笔算乘法例2课型新授。 课时分配8第3课时上课时间4.10。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算理。 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例2主题图、彩色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23×21=。 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学环节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盒)大约有2000盒。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54×1339×27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 3、巩固练习。 24×4122×7444×5915×2153×27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16251824×16×13×17×19。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强调算理。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学反思。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有余数除法例1例2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例3。 教学目标: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74×4=29652×7=364。 296÷4=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284÷4=350÷7=。 16÷4=14÷7=。 296÷4=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9。 6238。 18。 58。 54。 4 238÷6=39……4。 4.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计算。 378÷6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434÷8605÷5863÷7。 2.计算。 176÷2456÷4。 381÷3495÷5。 有余数除法例1例2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四边形》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数学课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初步认识了角,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角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此外,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长的指导下或通过自己阅读课外书,对四边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前,对学生做了学前的测试,内容是对四边形的认识,形式是学生举手反馈,时间约5分钟。测试的结果为:一班,共48人,二班,共46人,其中一班有30人,二班有20人知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并能比较准确地辨认出四边形、梯形。 因此,在教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鲜明、生动和形象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单元评价要点。 1、辨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 四边形。 例1。 例2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4、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1。 平行四边形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 周长。 例1。 1、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1。 周长。 例2。 例3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 估计。 例4。 例51、初步学会估量物体的长度。 2、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正确的长度观念。1。 单元测试1。 测试情况反馈1。 合计8。 有余数除法例1例2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预设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 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作业。 有余数除法例1例2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已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景,同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起来。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有余数的除法。 (主题图p49)。 1.让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 例1-例2。 1.结合情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例3。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1.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课时。 合计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练习,课本做一做第一题。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四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嫩绿、欣赏、葱葱茏茏、挡住、浸在”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 4.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它们吗?(逐一出现奥运吉祥物)认识的话就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你”,哇,还有这么多!同学们,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排列下去,紧挨着贝贝的应该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挨着贝贝的是晶晶)你是怎样想的?(上下顺序一样)那是怎样排列的呢?(是按照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五个顺序排列的)刚才同学们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贝贝的是晶晶,那么按这个规律第38个应该是哪个福娃呢?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生齐读课题)。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做几道口算题: 二、初识新课。 看来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分小棒。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可以分几组?)能刚好分完吗?(不能)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可以分几组,还多几根?下面请拿出练习本算一算!(师将其中一位同学的算法写在黑板上!)老师已经将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3除以4这是他列的算式,我们再看一下竖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3表示什么?(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呢?(4表示每4根分一组)3呢?(3表示一共分3组。)3、4、12、那12表示什么?(12表示4乘3的积,表示4根为一组的木棒,一共有3组,一共有多少木棒,)1表示什么(1表示还多1根)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每4根分一组,改成平均分成4组,那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好!请你说(每组有几根,还多多少根?)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作在练习本上,好!请同学们看黑板,现在我把一个同学的算式列在黑板上,我们一起看一下、13除以4等于3(根)余1根,答每组有四根,还余一根!有意见吗?(没有)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做的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他们的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余数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求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道题是每组分4根,可以分几组,第二道题是分四组,每组有几根?哦也就是说两道算式是一样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观察的很仔细,我们来看第一道题:4组余1根,4表示什么?(4表示可以分成4组)那第二道题的4表示什么?(每组4根小棒)同学们,看来啊,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的,第一题我们求得是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根?所以单位是组,根!可以分3组还余1根。那第二道题呢求的是:每组多少根?还余几根?所以单位是根、根。每组3根还余1根! 2、小讨论。 7、如果乘坐每辆轿车需要花费5元,23元最多能打几辆车? 好,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把一位同学的作业在展台上展示出来,第一题,22除以4,4是哪里来的?这位同学请你说一说,(4就是限乘4人)你观察的很仔细,22除以4等于5辆余2人,答至少需租5辆车,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剩下的2个人不能不要了,我们还得在租一辆车,你考虑问题很仔细,那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再列一个算式:5+1=6(辆)如果余下1人呢?需要再租一辆车,如果余下3人呢?也需要租一辆车!好!第二题10除3等于3辆余1元,答,有问题吗?(没有)为什么这里余1却没再租一辆呢?(因为余下的1元不能再租一辆车!所以不能加1)所以答::: 1、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赛车,最多能组装几辆? 2、货车最多载重4吨运25吨货,最多需要多少辆货车? 好我们看一下第一题:25除以4等于6辆余1个。答最多能余4辆余1个轮子!第二题:25除以4等于6辆余1吨,6+1=7单位辆,答最多需要7辆货车!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没有)那老师有个疑问,同样的算式,为什么第一个是6辆第二个是7辆,因为余下的1吨货不可能不要了,所以还得再租一辆!很好,那如果我们余下2吨呢?我们也得再租一辆!那第一题呢?为什么没有加1?因为1个轮子不可能再租一辆汽车,所以不加1.所以最多能装6辆赛车,同学们,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表现的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一颗五角星,这个是什么颜色的五角星?红色的?第二个呢?黄色的,那如果按这样排列,第21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五角星?红色的!你是怎样列示的(21除以5=4余1个)第21个也就是第四组后的第一个,也就是第五组的第一个!)同学们你们真棒,那你还记得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吗?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能)谁来说一说第38个是哪个福娃?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示的:38÷5=7(组)••••1(个)那么低38个也就是第7组后的第一个,也就是第8组的第一个是贝贝!同学们,你们真棒,今天我们拥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课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剩余;并通过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分的结果和横式的对比,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3)(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结合前面摆三角形、摆正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白板课件。 学具:学具袋(12根小棒)。 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复习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就藏在学具袋中,快打开看看它是谁呀? 生:小棒。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和小棒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比比谁摆的最快? 生:动手摆。 师:你摆的可真快!能告诉大家“你摆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你呢? 生:我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两人说完整话)。 师:也就是说:(课件出示)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复习表内除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这样的6根小棒,(课件出示:依次排开的6根小棒,并在“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师:接下来,“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大家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谁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我摆了2个三角形。 师:摆完了吗?嗯,6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记录刚才摆的过程?你说呢?你再说说? 生:6÷3=2(个)(师板书)。 如果学生写成6÷2=3,师:谁跟他列的不一样,你们同意谁的?说说理由。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 生:因为“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师:这里面6是?3是?2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都叫什么,谁还记得? 生: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师:这个算式读作:(生齐读: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课件上把小棒依次摆开,并把6改成7,同时添一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小棒?生:齐说:7根。 师:“7根小棒”,还是“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把你摆的结果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并商量一下,这回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来记录?生: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生:指名到白板边操作边说。 预设: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生如果说不全,教师要引导说全)。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知道7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那这1叫什么呢? 生:余数。(就是剩下没有分完的那部分。)。 师:重新规范板书:7÷3=2。 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小圆点,看像什么呀?(像省略号)然后写上余数1。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读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习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4、判断,并说说理由。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小棒。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2是被除数。 3是除数。 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 (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3)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在横式上怎样表示呢?先写商5,然后点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2。这个算式读作:17除以3商5余2。 例1的除法算式没有余数,例2有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揭题: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提高。 会算吗?用算式怎样表示?用竖式该怎样算?(学生独立完)。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笔算。(3)使学生懂得余数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思维、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 1谈话引入:“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看老师已经把同学们需要的长绳准备好了。我们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信息)说说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会解决吗?3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自主解决复习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反馈:(1)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2)展示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复习除法竖式的意义和写法,为新课做铺垫。看来昨天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表扬你们! (2)说出他们的余数。(几里面还可以分出一个几吗? 我们认识了余数这个新朋友,那么有余数的除法该怎么样试商呢?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会找到答案。2学会试商的方法。 (1)课件出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课件出示除法竖式,说一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商几?(3)仔细观察填空题和它下面的竖式,也可以同桌商量,说说你发现什么?(试商的方法:几乘除数最接近并且小于被除数就商几。)独立练习教材51页。(刚才的收获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现在该是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加油!(1)独立完成做一做。(2)全班反馈,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我们已经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下面四组同学比一比看那组算的又快又对,有信心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草莓图片、盘子。 一、复习旧知。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了,老师很喜欢吃草莓,你们呢?喜欢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摘草莓吧。请四名同学摘草莓(回答问题)。 二、新授课。 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师:老师也摘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分分草莓吧!出示题目: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学生叙述,老师演示。(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摆的过程,你怎样列式。(板书:6÷2=3(盘))。 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生:因为是平均分,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6叫做……2叫做……3叫做……。 师:为什么剩下的1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不够摆1盘?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咱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师:像这样摆,我们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生:7÷2=3(盘)……1(个)。 师:那么有更多的草莓你会分呢?请同学完成作业纸第1、2题。学生认真的读一读题,独立完成。 2、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有余数的除法中蕴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这些小朋友正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出示例2)。 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生:8÷4=2(个)。 师:那如果是9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学生说,老师演示。师:怎样列式呢?请同学把作业纸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那么10根、11根呢?请同学继续用画一画的方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作业纸上。8根9根10根11根师:那么12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呢?生:3个。 师:怎样列式?生:12÷4=3(个)8÷4=2(个)9÷4=(个)……(根)。 师:同学们,咱们不用摆的`方法,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16根的结果吗?学生口述,屏幕显示结果。 师:仔细的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引导学生发现,除数的规律和余数的规律)。 师:为什么余数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呢?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5呢?谁来说说理由。生:5根小棒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余下1根。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的。板书:余数除数。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摆五边形需要多少跟小棒?可能会剩几根呢?生:需要5根,可能会剩1—4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 1、完成书p61做一做。 2、完成书p64练习十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余数的除法教案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837+558728。 24679567497。 1834269445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6=5(组)2人。 学生2,笔算。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标签: |
上一篇:中级个人申请书(专业18篇)
下一篇:最新修路补偿申请书大全(12篇)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