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10 09:04:56人气:下载文档docx
调查报告要求全面考虑不同观点和利益,因此需要具备辩证思维和公正的态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调查报告范例,供大家参考。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背景目的 县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县有农村留守儿童6005人,全县学龄儿童34675人,占17.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颁发了《岐山县儿童发展规划(—)》。近年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发挥优势,深化调查研究,组织关爱活动,健全关爱网络,强化家教指导,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以来,共组织“六一”慰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维权救助”等项目活动共计58.8万元,县妇联把留守儿童相对突出的京当镇和故郡镇作为试点镇。目前,我县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逐步优化。 在总结几年来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从工作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健全关爱服务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近期,县妇联开展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专题调研”活动,初步提出关爱服务机制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组织保障等,推进关爱服务机制建设的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效化,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构成要素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是指针对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围绕关爱服务,在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责任主体和社会参与,所提供的补偿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基本原则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的工作模式,坚持多措并举、关爱服务的相应措施。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责任主体是: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一是关爱机制:包括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 二是关爱网络:构建政府保障、学校教育、家庭监护、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相结合的关爱网络。 三是关爱阵地:学校、家庭和镇村组(社区)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重要阵地。学校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主阵地,建在镇村组(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校外辅导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托管机构等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依托。家庭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重要基础。 四是关爱队伍:主要由精通、作风扎实的专业工作队伍;教师、心理、法律组成的专业队伍;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组成。 五是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展专职亲情抚慰、结对帮扶、扶贫助困、心理疏导、家教指导、技能培训、安全保护等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活动。 三、运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承担着主要责任和义务。政府应牵头整合各方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社会福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学校为重点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对留守儿童负有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通过建立补偿机制来弥补和完善。鼓励教师担任“代理家长”,在寄宿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镇村组(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要以村级农家书屋、活动中心为基础,通过“代理家长”和“邻里帮扶”,采取托管的形式,就近解决留守儿童家庭课外的作业难题。以乡规民约形式推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制度,建立安全保护预警和应急机制,配合学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和安全管护。 四是注重以家庭为核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推行监护人监控制度,强化留守儿童家长责任意识;明确约束规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家长自律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倡导、鼓励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子女,或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促进留守儿童减量化。 五是以社会参与为支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通过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引导等,构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发动社会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实质性的关爱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关爱资源的不足,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动态信息。以准确、全面、共享为原则,定期监测、层层建档、及时汇总、深入分析、准确评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儿童信息库,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二是法律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等有关制度,强化和支持家长履行对子女的监护教养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三是监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进行专项考核,将其纳入县、镇、村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基层考核,纳入义务教育检测指标体系和教师考评考核,切实保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各项措施发挥实效。 四是统筹机制。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专项经费、建立关爱基金,多渠道开展社会筹资等方式,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中专职人员队伍、阵地建设、专项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经费的落实。形成教育牵头,妇联、综治、团委和关工委、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推广典型经验,解决突出问题,合力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 范文二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将达到2亿。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夫妇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情感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3月中旬,为了仔细了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生存状况,该镇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驻镇政协委员对全镇37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进行调研,对彭王、长王两村进行重点调查,以寻求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的良策。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空巢老人对现在生活状况比较满意。有81%的农村空巢老人依靠子女或自己劳动进行自养。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以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如:彭王四组98高龄的老奶奶王明珍,53岁时老伴去世。1984年,子孙因工作需要迁居襄樊后,她一直独守空巢,开垦2亩荒地,靠自己的劳动进行自养。她说:儿孙买房、上学需要花大钱,我自己能过,不愿给子孙找麻烦。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与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加上老人与子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个别子女具备所需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大多因了子外出打工或女儿出嫁,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管理责任田,养家护院,或抚养孙儿。因此,孤独是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极大隐患。部分老人感觉到自己步入老年后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社会认同感不能得到满足。他们都盼望子女能回来看望自己,因缺乏亲情倍感孤独。同时,身体状况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晚年后,由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及四肢麻木等疾病所困扰,有的老人看不起病,有的甚至担心子孙购房、上学及日常生活开支大,怕给子女拖累而拒绝接受治疗。“老有所乐”也是空巢老人所追求的。46%的老人认为,只要心境好,能够有自己比较满意的生活方式、娱乐休闲方式就可以了,快乐才是关键的。有的老人以种地拾柴、放牧养禽为乐,有的老人喜欢聚集一起谈古论今,有的则喜欢打麻将、看京剧。 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还普遍面临看病就医、农业生产投入、人情往来等经济压力,同时子女外出务工还导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担农业生产、人情往来等责任,加重了经济负担。 但7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们在吃饭、穿衣、入厕、上床、洗澡、走动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难,尤其是两位老人同时得病,或一位老人独居更为困难。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来自家庭成员的上门探视、打电话问安等形式,他们渴求的探视频率要求在一周或一月一次。他们渴求向配偶、子女或亲友倾诉烦恼。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通过调查,黄集镇总人口为8.5万人,14岁以下儿童16820人,其中留守儿童达5712人,占儿童总数的34%。通过对彭王、长王两村的178名留守儿童抽查,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的107人,占60%;留守儿童父母同时外出的71人,占40%;留守儿童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64人,占35%;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监护的7人,占4%。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状况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燥、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通过对该镇秦家学区走访调查发现: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和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据调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1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觉得自己受岐视,9%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3、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习,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了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xx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xx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xxxx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xx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xx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xx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xx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xx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xx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妈妈xx年前来鞍,现在全家靠弹棉花为生,每月只有xxx元左右的收入,还要用xxx元租房子,余下的钱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费及三个孩子的学费。她的父亲告诉我,学校对他们挺照顾,但是三个孩子的学费是他们家的最大负担,其他的孩子参加课后班辅导,他们想都不敢想。弹棉花摊就在山坡上,他们兄妹三个平时就在这个山坡上写作业、做游戏。家里狭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回去。唐棠学习刻苦、老实内向,附近的邻居说,苦了这三个孩子,学习都挺好,还那么懂事。这几年路费也贵,我们没钱回家,这就是家。 宫彬(团市委宣传部长):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走访对象杨俊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铁西开发区附近的一间阴暗的小房。他们全家是从安徽过来的。父亲做些力工,母亲干刷浆等零活。我们问他们家里的收入情况,杨俊的母亲说去年赚了6000多元,扣除租房子(xxx元每月,不含水电),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可是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他们两个孩子也都非常体谅父母的不易。杨俊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班主任向我们介绍说,虽然他家很困难,他还将自己攒下的2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他要帮助比他还困难的小朋友。同学把一些文具送给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学扔掉的钢笔拆开,取零件自己组装成笔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妈妈给了她5毛钱买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钱,把剩下的钱攒起来,还对妈妈说:2毛钱的好吃。 在铁西的山东村,我们见到了徐超,他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走访对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写作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墙上挂了几张奖状,有几张写着校模范生的称号。9岁的徐超念四年级。父亲从山东到鞍山已经xx多年了。母亲有病,全家靠父亲推垃圾车挣点钱。唯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儿子徐超。徐超书法作品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书画竞赛银杯奖。她母亲告诉我们:徐超的作文写得很好,经常作为班级里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徐超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愿望要考上清华大学,将来还要买幢别墅给爸妈住。 连日来,随同几位团干部一同走访了几户农民工家庭,既为这些家庭的贫困叹息,也为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而感慨,但同时也为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农民工集居的山东村,记者与团市委的几位团干部试图找到有能力,但不愿供孩子上学的家庭,却没有发现,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虽然有时为了方便,他们会让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学。一位母亲更用她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心愿:我自己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念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贫困是困扰农民工家庭子女就学的最大问题。农民工主要从事卖菜、力工、收废品等工作,收入不稳定,平均年收入几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费(每家平均xxx元),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如果家里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农民工给孩子订校服时,都愿意订大号的,以便一套衣服能从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说,即使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入学,也仍处于失学的边缘。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没有最低保障,有时上学还要交2xx到xxxx元的借读费及校服费、外教费等杂费。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小在城市长大,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们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长大后融入社会,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到处游荡,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今年,希望办将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将把救助范围扩大到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计划在五四期间救助xxxx名贫困农民工子女。同时筹建一个基金会,专门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救助。 但希望办的现有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在走访中,我们不只一次地问一些贫困家庭,也问自己,给失学的孩子解决了学费问题,他们会上学吗?可正像关怀的妈妈所说,除了学费还有书费、校服费及其他一些费用,他们还是交不起。因此,帮助这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尽些心力。最终能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人们的关爱之情。虽然得到捐助的只是少数人,但是通过捐助活动,会影响这一群体,让他们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为了解农村居民理财的真实情况,融360《维度》栏目近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收集到上千份有效问卷。 超八成农村居民把钱存进银行,近一成把钱藏在家里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八成(80.84%)农村居民认为,手里的闲钱放在银行最稳妥。显然,银行在农村居民心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此外,也有9.92%的农村居民把钱藏在家里。但家中藏有大额现金,可能被火烧水淹、狗嚼鼠咬、遭抢遇窃,风险不言而喻。 理财观念存在多种误区,超两成农村居民没听说过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理财的认识极端、片面。17.01%的人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就是理财,32.0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炒金,风险大容易赔,更有超两成(20.74%)的农村居民甚至从没听说过“理财”的概念。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有理财行为的农村居民中,参与人数最多的理财形式分别为互联网宝类理财(67.72)、p2p(50%)、股票或基金(41.14%)。可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也开始尝试互联网金融理财,其中以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投资最为广泛。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随存随取的便捷性、一元起投的低门槛,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以及近似于无风险的安全保障。 超两成农村居民曾参与民间借贷,富人比穷人更加积极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两成(22.07%)的农村居民曾从亲戚好友或民间借贷机构处借过钱,富人比穷人更积极参与民间借贷。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民间借贷之所以在农村长期盛行,是因为农村在资金融通上确实存在困难:银行放贷条件苛刻,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等群体的贷款需求经常无法得到满足。虽然p2p手续相对简捷,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此外,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人群有22.22%愿意参与民间借贷,远高于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人群比例(1.96%)。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越富裕的农村居民越积极放贷,一方面是有资金条件,另一方面很多人祖上靠放贷跻身富裕人群,经过几代积累,成为放贷专业户。 民间借贷的参与者学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酿成悲剧 民间借贷乱象频出,与参与人员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民间借贷的参与者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比34.21%,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只有不到二成(19.79%)。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文化程度低、信贷常识匮乏,使得村民在借贷时不立字据,或借贷协议不合理、不合法,为债权的保障埋下隐患。而法律意识的淡漠,使很多催收人在无法收回贷款时率先诉诸暴力而非法律,酿成流血冲突甚至丧命事件。 外出打工族冲击传统思想,城乡财富观念激烈交锋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4.54%)以种地为业的农民不知何谓理财,或认为理财不是普通老百姓应该考虑的事;而持这种观念的人数比例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仅为三成(31.34%)。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信息闭塞、资源欠缺,导致农村人将“钱生钱”理财神秘化甚至妖魔化。然而,一旦农村人外出打工,接触到更全面的理财知识,信息不对称得到消除,神秘感和抵触情绪也随之消失。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农村,对城市进行适应与磨合,以被城市同化的姿态回归,为老乡们带去城市最前沿的理财理念。然而,虽然一些农村居民学会城市先进的理财方式并赚了钱,但农村理财仍存在种种困境,折射出城乡社会对于财富和人生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笔,天天都要与笔打交道,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水笔会污染环境。为了调查校园内的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引起大家对水笔污染环境的关注,提倡水笔的合理利用和回收。本人于12月5日特地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了解校园里的用笔情况。本人在温州市瓯海塘下中学,采取抽样方式问卷调查了老师47人、学生89人,共136人。 一、水笔的使用率高 在平时书写中,有40位教师和34位同学最常使用水笔,占总数的54%,其次是圆珠笔,占总数的40%,而选择使用钢笔的只有3位教师。买笔时,82%的人首要考虑的是好用。许多人认为用钢笔太麻烦,而水笔不用吸水,用完了直接再买就行了。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都有水笔,款式多样,造型漂亮,价格实惠,购买非常方便。调查的136人中,49%的人每月使用1—2支水笔31人每月使用2—3支,平均每人每月使用2支水笔。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平均每人一年使用5支水笔来计算,我国每年至少要用掉65亿支,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目前市场上一支普通水笔的零售价一般在1元至1.5元,笔芯零售价也是1元至1.5元一支,质量好一点的水笔在2元左右,但有的根本不能更换笔芯。一瓶墨水的价格是5元左右,在实际使用中一瓶墨水大约相当于20支笔芯,使用水笔的花费大概是钢笔的4倍。 二、缺乏环保意识 水笔用完后,直接将笔丢掉的学生有51人,占总数的38%。是什么导致水笔成为“一次性”笔呢?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浪费的根源还是在于大家用笔的“习惯”,环保意识差。水笔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抗摔性差。在使用过程中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笔尖上的小铁珠脱落或者受损,笔芯就无法正常使用,并不是真正地“寿终正寝”,所以大家都把水笔当做“一次性”的。其次,是在“笔芯”上。对于笔芯的处理,有126人会直接扔掉,其中有40%的人认为空笔芯不值钱。虽然有些笔可以换笔芯,有62人认为现在笔芯型号过多,买配套的笔芯不太方便,而且有的笔芯比笔贵或同价,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愿掏钱再买一支新水笔,大家习惯把水笔当成一次性的了。最后,浪费的原因也与水笔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一般进口的水笔在6元以上一支,国产的在3元左右,但是在使用上却大有差别。正常一支进口水笔大概可以书写4万字,但国产的或许书写2万字就没水了,或者中间出现不下水的现象,因为价钱便宜,许多人情愿再买新的,重复购买也是一样浪费。 三、不知水笔也污染 国家的“限塑令”实行了将近一年,但是,水笔对环境的污染还没被人们认识到。在调查中90%的人并不知道,为我们带来方便且经常被随意丢弃的水笔(中性笔),正在悄悄地“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它不仅难以降解,且对土壤和水质都有污染。136人当中,只有30位教师和24位同学会更换笔芯,笔壳再利用,占总数的40%。调查时,有不少人反问:“水笔也能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水笔的浪费现象时分严重,水笔造成的浪费与污染不容忽视。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水笔其实和塑料袋是一样的,它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或改性聚苯乙烯,这两种材料具有耐老化、抗腐蚀的特点,除非进行垃圾分类后焚烧,否则很难降解。另外,水笔芯中残余下来的油墨,是由颜料、连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组成的,含有挥发性物质,而里面的浮脂等物质会对土壤和水产生污染。因为它不属于危险固体废物,所以环保部门目前没有对水笔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能不能像限制一次性塑料袋那样限制水笔呢?如果要减少水笔的浪费现象,避免水笔污染,保护环境,有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国家必须重视水笔回收再利用,并且出台相关政策;(2)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3)建立国家统一的制笔标准;(4)提高笔芯的可替换率,研究开发可回收的笔壳。 附录一: 调查表的数据统计 1最常使用的笔 水笔 圆珠笔 钢笔 铅笔 教师 40(85%) 4(9%) 3(6%) 学生 34(38%) 50(56%) 2买笔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品牌 外形款式 价格实惠 好用 教师 2(4%) 3(6%) 4(9%) 38(81%) 学生 1(1%) 5(8%) 4(5%) 73(82%) 3平均每个月要用掉几支水笔? 1-2支 2—3支 3—4支 5支或以上 教师 21(45%) 18(30%) 5(11%) 2(4%) 学生 45(60%) 17(19%) 9(8%) 7(2%) 4当你的水笔用完后,如何处理笔壳? 扔掉,买新笔 更换笔芯,笔壳在利用 收藏 收集起来卖给收费品的`人 教师 3(6%) 30(64%) 1(2%) 学生 51(57%) 24(27%) 11(13%) 3(3%) 5当你的水笔用完之后,如何处理笔芯? 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 用完立即扔掉,空笔芯不值钱 用完立即仍掉,收集空笔芯麻烦 教师 22(47%) 25(53%) 学生 10(11%) 32(36%) 49(53%) 6你知道乱扔水笔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从报纸上看到过 从未听说过 教师 11(8%) 45(33%) 学生 2(1%) 78(57%) 7你认为到商店里买与你的笔壳配套的笔芯方便吗? 很方便,个文具店都有配套的笔芯出售 不太方便,现在笔芯的型号多,买配套的笔芯花许多时间 不方便,商店里很少出售配套的笔芯 教师 17(36%) 27(57%) 3(7%) 学生 28(31%) 35(39%) 21(24%) 附录二: 关于塘下中学师生用笔情况的问卷调查 名字性别职业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笔,天天都要与笔打交道。为了调查校园内的资源利用情况,请根据你的真实情况填写你的用笔情况!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请仔细阅读,再进行作答,谢谢你的合作! 1.你最常使用的笔? a水笔 b圆珠笔 c钢笔 d铅笔 2.买笔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a品牌 b外形款式 c价格实惠 d好用 3.你平均每个月要用掉几只水笔? a1-2支 b2-3支 c3-4支 d5或5支以上 4.当你的水笔用完后,如何处理笔壳? a扔掉,买新笔。 b更换笔芯,笔壳再利用。 c收藏。 d收集起来卖给收费品的人。 5.当你的水笔用完之后,如何处理笔芯? a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 b用完立即扔掉,空笔芯不值钱。 c用完立即仍掉,收集空笔芯麻烦。 6.你知道乱扔水笔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a从报纸上看到过。 b从未听说过。 7.你认为到商店里买与你的笔壳配套的笔芯方便吗? a很方便,个文具店都有配套的笔芯出售。 b不太方便,现在笔芯的型号多,买配套的笔芯花许多时间。 c不方便,商店里很少出售配套的笔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强调城乡协调发展,但是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我国农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和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在昨天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等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农村人口数量仍将庞大 城镇化通常伴随大量的人口迁移,而由于劳动力外流,一些农村获得的财政投入也随之减少,这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对此,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提醒,未来一段时间,农村人口的数量仍将庞大,不能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降低农村投入的理由。 陈锡文:到,我估计留在农村的人口不会低于5亿,到2030年不会低于4亿。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不能以人口城镇化来替代一切,尤其是不能因此作为理由,来降低对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我想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以相对“时髦”一点的农村电商为例,虽然概念火爆,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靳雷表示,农村快递点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还很低。 靳雷:网上购物或者是网上售卖对村民来说,并不是鼠标一点那么轻松,物流是最大的瓶颈。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现在看来应该是村民们实现网上购物的主要场所。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有67%的村子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电商服务站,另外只有一成多的村子有这种乡村快递点。 即使是医疗这样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靳雷:有39%的农民认为,村卫生室要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水平。再来看一个问题: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生病,村卫生室治不了,一般会选择哪里看病?68%的人越过了乡镇卫生院,而直接选择到县医院看病,乡镇卫生院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加大投入是关键 陈锡文指出,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资源的投入,这样才能让农民在接受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向城镇水平靠近。他进一步表示,这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对城镇化有更多的思考。 陈锡文:有一种就是认为你把城门打开,让农民先进来,进了城他就可以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务了。还有一种观点,至今还是比较弱的,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是不是在人口城镇化基本目标实现之前,让乡村更快地提高公共财政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然后这个时候,农民自我选择到底进城不进城。如果在农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没有什么差别,而我自己更喜欢农村的生活,可能就没有必要进城。 很明显,如果按照第二种观点,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那么农村由于环境相对较好,将比城市更具吸引力。不过陈锡文指出,这要求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方面,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反观现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人就忽视了这一点,把城市的居民小区、高楼大厦搬到农村去,让农民上楼。陈锡文认为,城市和农村有着不同的功能,不能盲目把城市复制到农村。 陈锡文:城市是积聚人才,积聚财富,成为带动地区和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这是它的功能。而农村是什么?农村是给人提供基本生活必须品、农产品,以及提供生态环境产品的地方。所以城市化水平再高,城市经济再发达,农村的功能也是不能消除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一定要保持中国农村生机勃勃的活力。 落实农村公共服务,钱从哪来? 当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来呢?陈锡文认为,这说到底还是决心问题、思想认识问题。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要跨区域统筹财政资源。 唐忠:因为我们的方式,比如说养老是省统筹,那就必然意味着北京、天津、上海,就要比我的家乡贵州水平要高。同样,贵阳的郊区跟我所在的瓮安县也有差距。这通过地方政府各自负责的体制无法改变,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些通过高层政府,上一级政府统筹的财政资源,来跨区域地流动财政资源,来改变这种投入产出自我平衡的体制。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政治的基本状况是:国家主导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乡镇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态;村级治理体制处于结构性转型之中,村民自治正在改变农村政治的性质和运作路径,农村民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正在加强,公共参与的主体和形式呈现多样化,农村新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组织正在形成。而如何解决乡镇政权管理效率低下和社会动员能力减弱,村治结构中各种权力边界不清,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以及农民非制度参与和非法参与等一系列问题,将决定农村政治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注,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1]。事实上,农村政治状况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如果我们不从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和重视农村问题的政治方向,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理顺农村各种政治关系,那么最终会影响到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农村政治视野,任何有关农村经济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方案都无法真正有效地实施而导致失败。 本文将对现阶段中国农村政治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公共权力组织的构成和运作及与农民公共参与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考察,试图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来认识市场化进程中农村政治的'发展规律。 一 国家主导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代表国家权力为基本特征的乡镇政权掌握着农村社会最主要权力资源,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态。但存在乡镇干部行为失范、乡镇政权管理效率低下和社会动员能力减弱等问题。 [1][2][3]。 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20xx—7—25 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小学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 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加深对农村教育现状的了解,同时提高自我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我在寒假期间,对我所居住的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观礼村的小学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在着手调查之前,我首先查阅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然后走访了本村小学教师,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近几年学校的招生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的年龄、性别比例、平均成绩、家庭状况等信息。接着,我随机选取了5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采集他们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条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作出如下报告。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变革与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科学的本质,其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则需要依靠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三农”问题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切的问题。构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政策。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依赖于政策调整和政策创新。为此,中共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又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中国共产党又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时至今日又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略与构想。而农村教育问题作为构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更应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6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xx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国务院又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决定中得到特别的重视与强调。 20xx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这是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宣示,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亦因此成为各级政府更重要的政策行动。 20xx年,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xx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重要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形成了在法律层面上的农村教育公共政策。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重大变革与调整,是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积极回应,它基于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并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观礼村小学教学情况调查 目前,观礼村小学设有二、四、五、x个年级。每个年级只开办一个班。另外,村上还办有一个私人幼儿园。据观礼村小学的教师组组长李贵章老师提供的信息显示,驯龙镇小学教务办事处每年都会安排各村小教师负责统计其生产队0~13周岁的儿童人数。今年我村0~13周岁的儿童总计225人。这当中,幼儿园在读学生20名(含10名留守学生),二年级在读学生17名(含10名留守学生),四年级在读学生22名(含13名留守学生),五年级在读学生15名(含7名留守学生),六年级在读学生23名(含15名留守学生)。具体见下表。 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本村共4名教师(不含幼儿教师),但除教师组组长李贵章老师为正式教师外,其余3名均为代课教师。其文化程度均达到初中以上水平。学校教学设施虽然简陋,但校方仍然大量投资购买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用品以及各种学生读本和供教师读阅的报刊杂志。据随机调查的五名学生及其家长透露,这4名教师全都尽职尽责,不仅诲人不倦。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数具备了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热爱家庭等优良行为品质。家长们还一致表示会大力配合老师们的工作,并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基础的希望全力寄托于老师。 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我们开展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我县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和期望等;了解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组织、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工作建议,为我县中学教育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 3月至11月,笔者我县的800名中学教师以当面填答问卷及谈话的方式进行了随机调查。发出问卷800份,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为100%。经过核查,有效问卷780份,占总数的97.5%;无效问卷20份,占总数的2.5%。 洛南县城乡800名中学教师。 (一)当前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形势较好 1.有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问卷问及所在学校领导是否重视教育科研时,认为重视的教师有232位,占总数的29.74%;认为比较重视的教师有480位,占总数的61.54%;认为不重视的教师有68位,占总数的8.7%。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领导能够意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2.教师也比较重视教育科研。问卷问及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是否有必要时,认为很有必要的教师有488位,占总数的62.56%;认为比较必要的教师有270位,占总数的34.62%;认为没有必要的教师有22位,占总数的2.82%。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教师已意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有了尝试教育科研的冲动,意识到了教育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 3.个别学校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机构,虽然这些学校在总体中的比例不是很大,科研管理机构也大多附属于教务处而没有独立出来,但与以前相比毕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教育科研活动的不断开展,许多教师获得了亲身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在调查中,参与过教育科研的教师比例达到68.4%,教师们对开展教育科研充满信心。 (二)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科研认识不清。我县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但普遍存在观念滞后,认识不深刻,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教育科研与己无关、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开展教育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从实际观念上看,陈旧落后,仍停留在20世纪代的认识水平上。在这次的调查中,认为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密切相关的教师为数不多,认为教学质量与教科研相关的教师就更少了,认为搞不搞教科研无所谓,以前没搞不照样教了这么多年?多数教师从事科研愿望不强,参与研究的人不多。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在回收的780份中,有几个这样的选择问题,教师们是这样选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多数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工作,也没有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本职工作的一部份。 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事,教师没有必要开展教育科研;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不用开展科研也能搞好教学;还有人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搞形式,浪费时间。这些思想认识严重影响了现阶段的教育科研。 2.教育科研形式主义,效果差,成果少。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把教科研当成任务、形式完成;一些教师把教科研当成摆设,虽然知道教科研的重要作用,但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依然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生。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从环保部获悉,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规定,环保部拟定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众可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 征求意见稿同时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专章规定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新环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这一章同时对环境公益诉讼等进行了规定。环保部表示,征求意见稿就是为落实第五章的规定制定的。 根据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此外,征求意见稿规定,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公众认为其环境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通过法定途径寻求行政或司法救济。环保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对相关事项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污染总量超工业,农村环保警声疾 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正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另一方面,来自农业本身的污染也相当惊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各类污染的侵害。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而禽畜粪便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4日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今后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农业畜禽粪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重金属污染成农产品质量“隐形杀手” 据此前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除了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污染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等原因,能够保证孩子的吃穿就不错啦,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培养孩子们。 结合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经历谈谈学校面临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多数是单亲家庭子女,父亲或母亲有一部分是逃避孩子的教育责任,离开家乡,还有一部分是因生活贫困而远离家乡,逃避责任的不愿意和家里沟通,为生活拼搏的'缺少时间和家里沟通。外出打工的家长基本都在外省或国外,一年能回家一次或多年不回家。临时监护人承担不了教育责任。 2、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由一些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更是迷恋上网。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一名留守儿童不愿意和临时监护人一起生活,以离家出走威胁在韩国打工的父亲,自己独立生活,独立生活后,就流连网吧,事情发生在暑期,开学后该学生出现旷课,老师了解到之后,该生以积习难返。近期又发生了用不上学威胁父亲多汇生活费,让人痛心。 3、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不好,老师没有办法沟通,孩子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卫生清洁就更不要说啦,老师曾帮助他洗衣服,带他去洗澡,后来老师发现他躲着老师,了解原因是他不想让老师这样帮他,他不想麻烦老师,再后来有学生发现他经常到垃圾箱去捡食物吃,学校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的父母回来,这个孩子班级值日很能干,对老师有礼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拾到十元钱也能上交老师。 有很多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逃学、吸烟、打仗斗殴、顶撞老师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这些孩子自认为自己可怜,没有人疼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让人值得深思。学校的控辍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的难点以留守儿童为主。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约5%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 虽然我区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在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特教辅读班为辅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目前我区6-18岁共有智力残疾人数240人,有68人于特教辅读班就读,其余的270人分布于我区的各所中小学校随班就读,智力残疾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为使我区在xx年年实现高水平、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残疾儿童有一个适合他们的就学环境的,完善我区特教工作,保证“听残、视残、智残”三类残疾适龄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在区教文体局的高度重视下,加大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筹办特殊教育辅读班。改变了大部分智障儿童因为条件限制,都在原有学校随班就读的局面。这是大势所趋,是为民办实事的一大举措。 现在各镇中心校都开办了特教辅读班,主要招收重度智力残疾学生。而新店中心小学辅读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办的,现在共有生数18人,配有4名教师。独立开办于新店镇湖头村的原有校舍,校舍宽敞,各种特教教学设备基本齐全。 辅读班的开办,使我区在xx年年实现高水平、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推进“跨世纪工程”实施,搞好特殊教育,是我们以后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1、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在发展特殊教育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 政府对特殊教育投入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特殊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家长的认识不到位,“随班混读”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虽然各个特教辅读班和随班就读已经开办得有声有色,但是教师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还止于看住孩子,不让孩子随便乱跑的思想意识而已。 2、资源浪费 全区5个特教辅读班,每个辅读班十几人,规模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资金的投入、师资的配备、各种特殊教育设备的添置,都应一一到位。五个辅读班,每个辅读班基本配备4个老师,一共有20多个老师,还有一些后勤人员的聘请也应到位。每个辅读班一套特殊教育器材(蒙台梭利训练器材、感统训练器材),一套5万,五个辅读班就25万。辅读班的学生人数不多,但是政府对辅读班的投入资金相对于普通学校教育投入来讲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这但是这笔资金分散到各个辅读班,又显得投入不足。 3、路上交通问题 由于翔安区地域较为广阔,智力残疾学生的分布也较为广。虽说各辅读班在于各中心校,地域处于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但是对于残疾学生的上学、放学安全问题还是成了辅读班办学的一个瓶颈。各残疾生大多需要家属陪伴上学,乘车或雇摩托车到学校需时间半个多小时,所以现在各辅读班采取学校教师接送。条件好的聘请汽车专程接送,路程需要一个多小时。残疾生分布较广的雇请摩的接送残疾学生上下学。增加特教教师的工作量这事是小,重要的是接送学生路上的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从家长手中接到学生,这责任就应该属于学校的,万一路上出了意外,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部分路途近的,家长自己接送,但是,这就形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对于智障儿童的系统性、规范性接受教育成了问题。 4、师资问题 现在各辅读班的教师多为普通小学转岗教师,特教辅读班的教学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虽然上级已经组织了不少的理论实践培训,但是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还只是杯水车薪,老师也非常尽力地做好辅读班的工作,成效还是非常低。还有教师的特殊教育岗位编制、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教师的补贴等都是教师期待解决的问题,不要让这些问题成为扼制我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1、特殊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是“以大量附设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国家也提出了:“在每一个人口超过30万的县区都设立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儿童也能够象健全儿童一样就近入学”的要求。这就让我区办一所特殊学校有了政策依据。我区应建立一所特殊学校,将现有的辅读班资源进行整合,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和听力残疾学生。学校采取寄宿式管理,学生上下学由家长自行接送,学生减少了在路上的时间,路上安全隐患相对比较小。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所有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均就近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办学层次上由义务教育向早期干预(即学前康复)和中等教育两端延伸,在教学内容上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并在初中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将逐步成为我区特殊教育的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康复教育、教育科研、师资培训、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中心。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 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化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某些乡镇学校教育出现极度懒散现象,学生受到的教育质量大大折扣,尤其是化学学习。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化学内容繁琐而且很难理解,初三化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态度都在走下坡路,很让人担忧。而且,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处于入门阶段,化学教育尤其重要。 为了充分体现主观性,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法。问卷以客观型题型为主,便于被调查者填答。对山西省神池县义井镇中学初三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进行了化学教育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化学教育现状问卷调查》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 本次调查涉及三大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学生如何学习化学以及对学好化学的信心。其中我把如何学习化学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课学习现状,实验课学习现状以及平时学习方法。通过这几部分对现今初三化学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初三学生对化学的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更进一步的改变教学模式,适应初学者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做到教师辅导、学生主导的素质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该调查总共有25道题,其中24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24道客观题中,有4道是关于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问题,2道是关于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的问题,其余的就是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其中5-9是理论课堂的现状,10-13是关于实验课堂的现状,14-22是化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讲述调查分析及评价。 (一)提高学习化学主动性将是教育者长期坚持并且要长期执行的教育任务。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并且现在的初中化学教育的任务与内容大大缩减了,但是本次调查,却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人比较喜欢并愿意主动学习化学,而有45%的人不主动学习,1%的人不喜欢化学。调查表示有大多数的人还是热衷于化学这一新型的学科,有极大部分的学生不太喜欢化学,有极少数的学生讨厌化学。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镇上的教学设施的不完整,不齐全,不完全开放,这是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的客观原因之一。在一些地区,尤其镇区地带,非重点学校的化学设施还是有待改善的,特别是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是吸引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关键,当实验室不存在时,同学们面对烦躁而又未知的新事物,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学习化学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主动性。 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与改善。教师的教学课堂技巧给予同学第一次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尽量提升自我素质,用知识与科技包装自己,赢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这样才能够将化学教好,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提供了主观条件。 3,学生的主观因素。学生的主观因素导致对化学的喜恶,这一点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这也导致了极少数人不喜欢化学,乃至理科。 这一现象表明了化学学习状况的挫折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教育要着手三步走:第一,从更本上讲,改善化学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就要坚持改善和完善学校化学教育设施,提高学校教育文化。第二,从教育者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是提高教育者教学技能的条件与效果。当学生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化学,那么教育者就不得不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学习较为基础的知识,而且严重影响学习化学的教学质量。此二者是辩证统一于化学教育建设中。第三,学生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初三的学生,对未知的事情产生了兴趣还有恐惧,太多的繁琐的未知事物让同学去有理由的构想,太多的构想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与心理,随即产生厌学的现象。为了预防学生不良的心理的产生,我们要倡导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面对化学,学习化学,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二)学习化学的信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因素。 没有学习好化学的信心,就没办法真正的学习好化学。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就没有决心去做好自己的任务,同时达不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因此,初中生应当树立高尚理想,满怀信心去面对化学,面对新事物。 (三)初三化学学习现状。 1.理论课堂的现状。 据第5题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有23.5%学生喜欢老师直接讲授,65.5%学生喜欢启发式教学,而11%的学生喜欢探究式。据第6题在上课注意情况的调查统计,非常集中的占10.5%,一般的有87.5%,不太集中的占有2%。据第7题对教师课堂提问,学生积极反应的程度的调查统计,有17%的能够积极思考,有67%的人有时思考,而有16%的'人偶尔会思考。据第8题学习时与老师较多交流的程度的调查统计,13%人与老师有较多的交流,45%人只有一般,42%人与师生交流较差。据第9题当你的看法与教材和老师不符时情况的调查统计,提出异议的有24%偶尔的占多数,有57%,而有19%人不能够提出异议。 领导者。管理模式影响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与学校风气,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也在慢慢形成该班级的风气,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各种体现。 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解决此问题:第一,改变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把教育管理模式改为积极向上的学校管理模式。消极的管理模式,太过严肃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教育,即使在初中教育中,尤其是化学教育,这种方式能够完全打消掉学生学习新事物的积极心态,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比较积极向上的教育模式,创造自己合理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二,改变化学教师教学模式,尤其是化学教师。化学教师是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起到开门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提升自我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多开积极向上的班会,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多思考,多问问题,多主动回答问题。 2.实验课堂的现状。 据第10题对化学实验的态度的调查统计,有10%的学生喜欢并想尝试化学实验,有45%的学生喜欢但害怕操作,有40%的学生一般但不至于反感,5%的学生不喜欢切害怕受伤。只要教师能够多开积极向上班会,扩开学生视野,增添学生信心,就可以改善这一情况。 据第11题做化学实验时的做法的调查统计,仅有4%的学生观察记录,及时总结思考,56%的学生观察现象,记下他人总结,有40%的学生只看现象,不关心总结。同学们都观察现象了,对新奇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但缺少总结。教师们应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同学们发现现象,通过现象总结其本质。 据第12题平时上实验课你和你的搭档如何分工的调查统计,10%的同学愿意两个人相互协作,有45%的学生喜欢照搭档说的做,有20%的学生喜欢叫搭档按我说的做,25%的学生大多是搭档在操作。说明学生实验课时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最好的一种就是两个人协作,但却占最少数,教师应当鼓励两个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据第13题对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情况的调查统计,10%的尽可能提出可能产生的原因,有67%的学生去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23%等待老师的解释。学生主动实验的情况不是太乐观,学生都是问老师或者等待老师的解释,不会主动的提出可能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自我不愿意学习的主观因素,也可能是教师的生搬硬套,直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缺乏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接受新潮知识,活化自己的思维;学生应当打破传统,改变学习方法,努力的去有根据的思考,增强个人创新能力,走符合大趋势的现代化特色文化道路。学校应当深化体制改革,增加实验器材,为同学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与药品,为同学大开方便之门,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自我做实验,提高其在实验方面的创新能力。 3.学习方法。 据第14题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统计,学生靠老师传播的竟然达到了63.5%,课后继续探索占16.5%,自学占20%。学生学习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传播与课后自我预习,合作学习的却很少,原因主要在于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没有时间合作学习。 据19题在化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解决途径的调查统计,89%的同学都会采取与同学讨论或查书后,不懂再问老师,11%的是马上问老师直到懂为止。由此可见,同学在学习化学面临问题时,都知道讨论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需要大力发扬。 据第20题在化学学习中何时查漏补缺的调查统计,仅13%的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能及时复习总结,有67%的同学在临考前查漏补缺,而有15%的学生遇到难题才想到看书总结,5%的人则从未复习总结和查漏补缺。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后及时复习的总结占少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临考前查漏补缺,临时抱佛脚。表明学生自主复习总结的意识不强,动力不充足,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太充分,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方法这一方面来看,主要依靠教师,缺乏自主性;主要凭借书本,缺少提问性;缺少复习总结,具有盲目性。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学生个体,多与学生聊天交流,了解其缺失的地方;第二,从教育工作者上入手,改变教学方式,活化课堂;第三,从学校的管理方式入手,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和谐校园。 此次调查,从学生中获取了不少他们化学学习现状,应该说较为成功。调查对象能够对问题认真思考之后,如实填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调查结果主要反应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化学大部分比较有兴趣,但主动性有待提高; 2,学习化学的信心不足; 3,学习化学的方法落后传统,需要转变。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搞好化学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喜爱”的火花,增强学习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5,加强化学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化学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 6,改变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合适学生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多展开心理活动,调解乏味知识传播,构建和谐校园。 调查报告基础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认为:美术教育之于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的这个认识在当今日益受重视的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愈发凸现其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的今天,基于学生升学因素和某种教育评。 估政策的影响,在很多地方,表面的素质教育,一直为潜在的应试教育思想所主导。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始终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就整个基础美术教育而言,从阶段上应该划分为三个阶段和表述期。幼儿园认。 识、发现的涂鸦期,小学阶段的感受、欣赏象征期,初中阶段的探索、创造写实期。幼儿从周围环境和事物中不断发现美,而美的体验又能促进幼儿感知敏锐度的提高。每个孩子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美术教学就是要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幼儿感受美、探索美,产生美的愿望,把幼儿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发展智力,丰富情感,激发创造,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完成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评价幼儿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幼儿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 儿童画是艺术,是创造,儿童画的妙处表现在创造性上,创造的前提是想象,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图画的创作。一般而言,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以他们的知识、观察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界,对幼儿的绘画辅导要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教师只需要把幼儿的绘画中的某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提出一些要求,使幼儿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表现。 小学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小学美术学科因不是升学必考科目,应充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无负担,形成乐学乐教课堂形式,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更好的发挥创造,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美术教学又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主动探索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美术教学过程理应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的设计要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动。 手、动眼、动脑,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并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育。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锻炼小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象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色彩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杂错。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辨别能力,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调色的技能,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观察美、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不拘泥于一条途径。美术教学中的迁移拓展知识不仅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应用,而且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延伸。如欣赏艺术大师们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同手法的头像作品:线面结合的写实作品、夸张变形的卡通作品、简练概括的简笔画作品;有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浮雕肖像作品、版画肖像作品等。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多种思维的迁移,那麽,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然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要想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基本能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育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出现的三种情况却不容乐观。 其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美术课只起点缀作用,可有可无。 其二、学校美术教育集中于培养少数计划参加升学考的美术尖子身上,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实为应试教学。 其 三、 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做法。正如本人上面所述,由于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目前大多数初级中学中依然得不到实施,因而也导致多数爱好美术的青少年,由此失去张扬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也埋没了众多具有绘画潜质的学子。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潜在意义上的伤害! 基础阶段美术教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种作用由于它的潜。 在性、深远性而不能被我们轻易发现,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在各种教育中被轻待和忽视!也由此引发出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说教育应以人为本;那种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忽略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美的渴求的做法很难说是“以人为本”,基于基础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意见,也提出了个人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正确性、可操作性也许还有待商榷,也许还很不成熟。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将感到非常的欣慰!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 常红)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儿童亲子教育现状大型公益调查,并于近日发布《20xx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我们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家长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 调查发现,中国亲子教育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庭教育科学观念与方法的传播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家长更加注重儿童成长的全面性,特别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注重科学陪伴;关注亲子阅读;父亲参与度有所提高,等等。 调查也发现了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成人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育儿焦虑、教育过度现象依然存在;体现家族文化传承影响的“隧道效应”还比较明显,而家长对此往往没有清楚的意识等等。 报告认为,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教育过度主要表现在过早、过多、过快地灌输知识;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过长占有孩子的玩耍时间;过密的言语和讲道理等。教育过度会造成教育异化。因为教育过度所引发的亲子冲突与家庭焦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广大家庭深刻反省。 报告认为,在孩子进行玩耍、阅读、做功课、体育锻炼、交往、旅游、过生日或节假日等场合,家长的陪伴时间均有所增加,而妈妈的陪伴时间又明显高于爸爸;陪伴的功利性还比较明显。 报告指出,68.37%的家长选择了“理解、信任和欣赏孩子”。这个现象令人欣喜,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并不能够真正懂得和做到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欣赏。 他们的“爱”里面隐藏了较多的功利性。 这样的`“爱”很容易转变为“恨”,恨铁不成钢。 报告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家长要重新回到平常心,重新找回教育规律。焦虑的家长、过度的教育,都是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唤醒孩子内在的“天然学校”,孩子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灵性,失去了他“自己”的天性。 调查表明,约有一半的家庭重视亲子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但还是不够的。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深入情感世界,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报告认为,每个家庭都具有一条象征家族文化心理结构代际传承的“隧道”,会极大地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与上一代人的关系,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模式和处事模式,进而成为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家庭教育要警惕,不能把孩子的“自己”教没了、亲没了。 据了解,该调查是通过在全国范围选取120所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培训学校进行问卷访问,并依托新媒体同时开展网上调查,发放问卷近10万份,历时2个多月,累计回收问卷4万余份(其中,网络调查36957份,地面调查有5366份),并邀请多名家庭教育专家进行数据汇总与分析,完成《20xx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问卷采用网络调查形式,共收到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的有效问卷572份。 调查报告基础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包括城市道路广场、排水与污水处理、防洪、照明等市政工程业,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城市园林、绿化等园林绿化业,城市市容、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公共厕所等市容环境卫生事业。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城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形象和品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我县的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相比先进县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城市道路基本情况。 全县城市道路共132条,总长50余公里,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古城区道路104条,长10公里,面积4万平方米,新城区道路28条,长40公里,面积60万平方米。 2、城市排水基本情况。 全县城市排水管网长4.6万米,排水检查井661座,集水井931座。 3、城市路灯基本情况。 全县城市路灯2661盏,路线总长73公里,路灯总功率462千瓦。 4、城市供水基本情况。 祁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总长109公里,供水能力9600m/d,日供水量4500m/天。 5、城市绿化。 我县建城面积已达11.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354万33。 平米,绿化覆盖达到30%。 6、燃气方面。 我县目前共有六家有资质企业,洁源天然气目前已铺设主支管网86余公里,日供气量达每天6万立方。 7、环卫方面。 祁县环卫所担任县城87万平方米清扫和每天300立方米清运任务,有大型洁扫车一辆、简易洁扫车两辆,洁运车18辆。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党性和坚定性,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局里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7份,收回7份。综合汇总如下: 根据我县总体规划,至2020年我县城区将有13万人口,建城区面积达到13.57平方公里,县城的发展将更加重视,我县的规划将变为实际行动,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要学习外地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须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外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年来,我县市政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有看法,但也能理解。昌源北路和丹枫西路的建设,以及东环路的开工,使我县市政道路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有了品位,有了亮点,群众十分满意。同时提出: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就应该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建,要求设计标准若干年内不落后。不能前面动工修建,过不了几年便又拓宽改造,重复投资、重复施工,既费工费时,又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近年来我县的城市绿化工作,无论是公共绿化还是庭院绿化和绿景工程,与过去相比,投资比较大档次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尤其是昌源新区的绿化工程,引进了新的档次高的树木品种,增强了生态功能,提高了观赏效果,美化了县城东大门,群众交口赞誉。同时指出我们工作中的许多失误和不足。比如:昌源新区树木死亡率高和人为破坏严重,群众很心疼。还有建议把原公安局建设成一个公园,并加强新建路、文化广场的绿化力度。友谊东西路现已损坏严重希望早日改建。 公用事业方向:一是规划建设一处停车场以解决城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二是二支排水渠的改造是县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顺民心、合民意、解民忧的民心工程。希望政府同时考虑路面改造的问题把好事真正办好。在今后规划临街建筑时同时考虑建公共厕所,另外垃圾综合处理厂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够早日建成投产运行。 调查报告基础电气1203潘林沛。 摘要:从学校,学生,学生家庭三方面分析了一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从中发现,山区主要面临着师资,设备,资金短缺等问题。应增加政府对山区基础教育的支持,可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获得设备,增加师资来扶持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现状,出路。 我国是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山区人口更是占了农村人口的大多数。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不仅关系到贫困山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教育的成败。因此,促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贫困山区的教育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就福建省的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山区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发现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关的合理建议,我在暑假期间对福建省的典型山区——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学校,学生和学生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现状。 在未到达水门乡前,我曾预想过山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可当我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一切的预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实地考察后才能对一些情况下结论。 1、学校方面。 半的建筑,就像刚欣赏过花红柳绿的西湖风景却在瞬间又被带到了黄沙漫漫的撒哈拉沙漠一样。那墙是用最简单的水泥筑成的,部分水泥已经脱落,甚至隐隐可以看到漆起来的砖头;那门是由最简单的木头制造的,漆在门上的绿色油漆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渐渐消失不见,露出木头最原始的颜色。这样简陋的外观让我不敢想象教室里面的情况。果然,当推开那扇古朴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同样的一幅“荒芜”的风景:教室的课桌也是由纯木头制作的,红漆已经消退得差不多了;椅子是最简单的板凳,我走进去感受了一下孩子门学习时候的样子,发现有些板凳还会左右摇晃;教室里的黑板看起来像是在墙上涂上了一层黑油漆,和我们现在用的磁式黑板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还有那个讲台,感觉就像是用几块木板简单的搭起来的,我根本无法想象老师站在这样的讲台前上课的情景。无意间看到了教室的地,虽然这是水泥地,但是上面已经是坑坑洼洼,从一个个坑里可以看到混泥土的痕迹。听当地的孩子说,要是下雨的时候,门前的坑总是填满了水,要是一不小心踏进去就只能忍受着湿漉漉的脚上课了。不过那孩子诙谐地说,日子久了我都很清楚那些坑的位置了,根本不用当心会一个不小心。 在看到这样的环境后,我询问的当地的村民和上学的孩子,才知道这个学校只有两个老师。校长除了要处理学校的事务之外,还得兼职老师的角色教数学这一门课。这就让我疑惑了:只有两个老师,怎么忙得过来教整个学校的学生呢?当地的高年级学生告诉我,在这个学校上课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三十个。平均每个年级就只有五个学生。上学的时候他们只分成了两个教室,一四六年级在一个教室,二三五年级在另一个,老师在一堂课里用让学生边上课边自习的方法兼顾三个年级的学生。 2、学生自身方面。 因为到达水门乡的时候是放假期间,学校已是人去楼空,我们只能直接到孩子们的家中进行采访。当地的孩子十分有礼貌,每次一进门就热情地招待我们,给我们端茶送水的。听说我们是大学生,都连忙用憧憬向往的眼神看着我们,还好奇地问我们大学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如电视视上看到的那样精彩。面对好奇童真的他们,我们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能对他们的说:大学生活真的丰富,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还能交到很多很多朋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像大姐姐这样去念大学的。 在大多数孩子们的家里,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课本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个简易的书桌上,还有一支笔也安静地躺在上面,我想这里的孩子应该是好学的吧。在询问过孩子后,证实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他们说: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不一样的任务让他们完成,有时是背诵一篇课文,有时是写一篇文章,并说一定要好好完成。我问:“那你们都好好完成了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当然有好好完成。”我想,这句话在童真的孩子里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真诚,那么实在。就是这样一个坦率的回答,更能体现他们求知上进的心。 但是在后来的谈话中,他们很多思想是我始料未及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认真学习的时候,他们都是斩钉截铁地说,好好学习成绩才能好,成绩好了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后才有出息。虽然这话很对,但是他们不知道一味地学习并不一定有出息。当问到为什么这么想的时候,他们都说这是妈妈跟他们说的。后来我们谈到了大山外的世界时,他们对外面陌生的世界竟然是既向往又胆怯。他们说,在他们的印象里,外面的世界是很复杂的,虽然精彩却有很多的不安全。他们知道山里的孩子在城里打工的艰辛,知道在外面打工的农民工很辛苦,工资却是很多行业中偏低的。所以他们才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不像农民工做苦力。当时我很纳闷,这样一段话怎么会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后来在和家长们的谈话中,我找到了答案。 3、学生家庭方面。 在和孩子们的谈话中,我发现他们思想的偏激。他们都很有上进心,但是这样的上进只是因为成绩好才会有出息。为了了解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深入地调查了当地孩子们的家庭。 在调查中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是以务农为主,80%的家庭靠的是爷爷和妈妈,而爸爸大多数出去打工了,一年中大都只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来。听妈妈说,孩子他爸每次回来都会告诉孩子在城里打工的不容易,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妈妈呢,也常顺着爸爸的意思时不时地和孩子说在家中种田的艰辛,让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家族世代被困在大山里的命运,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下,孩子们就自然而然生成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有出息。”的思想观念。 但是在后来的对山区孩子就业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山区的孩子通过学习而改变贫困的情况没几个。大多数孩子都是没上初中或是上了初中因为成绩太差或是家里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家或是外出打工了。虽然这里的孩子很有上进心,但是免不了现实的残酷,免不了命运弄人。 二、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山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后,对其现状进行了一定地分析。发现山区的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校的教学设备很不完善,师资力量尤其短缺。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是有30多个学生的学校,两个老师又怎么忙得过来呢?先不说基础地上课很可能顾及得不周全,要是有些孩子比较顽皮,两个老师怎么管得过来呢?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两个在这里教书育人的老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 2、家庭生活环境艰苦,对孩子们的课外学习造成影响。 3、山区人民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在对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好好学习的心。 但是却只是单纯地认为只有成绩好才会有出路,却忽略了除学习外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和父母亲给孩子们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爸爸在外打工,明白在外生存的困难,也知道要想和城里的孩子竞争就必须有好的成绩,所以他总是给孩子们灌输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思想。但是他却不知道,城里的孩子除了学习,还会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他们更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只是一味地学习,却不懂发展自身的其他技能。在加上山里的孩子成年在大山中不懂如何在外面的社会中生存,心理承受能力不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在上初中时无法与城里的孩子竞争,从而导致辍学回家有一定的影响。如若不能改变这种偏差的教育思想观念,山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创造一片辉煌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三、对山区基础教育出路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山区的偏远,一些政策无法在山区基础教育中得以落实,因此,要想改变山区基础教育的现状,改变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公共的努力。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山区的教育思想观念。 思想是一切动作的前提。这个山区虽然没有传统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是确实另一种“唯读书有用论”的偏激思想。通过调查我们知道这样的思想在这个山区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想矫正他们的思想,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和引导。特别是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他们应当走访村庄,确实了解当地出现的一些情况和教育问题,正确引导家长除了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些是建立在山区有这样的条件的基础上的。因此,政府应该适当地给山区提供一些发展孩子课外能力的机会,帮助孩子们培养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2、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的设备条件。 课桌椅。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借助公益事业的力量,通过一定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山区基础教育的艰辛,鼓励他们献出爱心,为山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狠抓山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提高文化教育的先锋,是振兴教育的一支主力军。在这师资资源短缺的山区,加大师资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提高到山区任教的老师的工资,鼓励更多的教师到山区任教,从而给予山区孩子更多的教育方式。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人员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广大教师要树立敬业乐业思想。广大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奉献爱心的思想,扎根山区,安心山区工作,真正做到“以校为家”、“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转变后进生的工作,逐步树立起敬岗乐业的良好思想。同时,必须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尽快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总结。 :实施贫困山区小学教育是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摆在国家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只有正确地对待,合理地开展,才能把贫困山区小学教育搞上去,才能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自己走出大山的梦想。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希望,花朵的绽放能帮助祖国欣欣向荣。只有把基础教育搞好了,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改变国内占大多数的山区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大工程。 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小学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为毕业生求职增加亮色,积累社会时间经验。文秘教育专业十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综合性专业。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文秘学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托。 2.了解社会需求人是秘书职位和称谓。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本次就业市场招聘会进行实地考察,可以零距离的获得文秘人才在社会就业市场上的需求状况,以及市场企业针对文秘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给自己一个恰当合理的价值定位,并及时根据市场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纠正与自我完善。 3.提高山东农业大学文秘教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进行招聘会市场考察,以“小记者”的身份和广大企业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十分注重向广大企业进行宣传文秘教育专业。文秘学子凭借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给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文秘教育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这样就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并且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4.考察报告是作为秘书学课程的论文成果之一,是写好毕业论文的提前演习。为设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学,学生确定目标等提供参考。参与招聘会考察并且尝试书写调查报告可以培养自己的时间能力与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自己考察报告的写作技巧。 此次毕业生招聘市场于三月八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体育场举办,招聘市场涉及300余家企业(大部分为山东省内,且多中小型企业)招聘主要面对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等的人才就业。人才招聘面相对狭窄。 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大突出问题,切实抓好机关、企业、行业、学校、各村等五类“道德讲堂”建设,结合文明创建活动,采取邀请专家学者或先进典型人物讲,利用身边的凡人善举、鼓励和引导群众自己讲等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不是很明确学习目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提醒他们,说清学习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我组首先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题,预定调查时间,然后于三月八日集体对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尽心调研。调查情况如下: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提供招聘岗位7000多个,来自全省17个地市,以及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等省外地区的350余家用人单位到会招聘毕业生,其中,菏泽、寿光、昌邑、泰安等地市的人事局专程带用人单位组团参会。 在这些招聘单位中,有20家招聘文秘方面的人才。如菏泽开发区曹州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招聘文秘5人;山东勇进集团有限公司招人事助理、高级文员各一人;银河纺织集团服饰有限公司招经理助理市场主管各一人;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招会务后勤和业务经理等等。从上述企业及招聘职务中,我们可以看出招聘文秘人才的企业是比较多的,而所需的秘书类型也是五花八门的。 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招聘文秘的数量、比重和所属行业;文秘的类型、数量、及其待遇;单位对文秘人才的学历、性别、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办公自动化、外语、速记、双专业双学位的要求及比重: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的了解情况。以及是否接受实习生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在来我校招生的380多家企业有20多家企业招收文秘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但苦于我校目前尚未有该专业的毕业生,所以许多企业都不是很理想,或者有的就选着比较优秀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所有牙膏用户为抽样母体,进行抽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的回收问卷,与此同时对合格的问卷进行登记、计算、得出可供分析使用的初步计算结果,进而对调查结果做出准确描述及初步分析,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依据。将本次调查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结果整理,形成《牙膏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以此作为本次调查的最终结果。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调查中还发现,文秘一发生了一种潜在的变化。现在的文秘已不同于以往的文秘,现在企业要的是“专业”的文秘。例如一个与农业有关的企业,它会招聘懂农业的人,例如农学或种子专业的人才。而非简单的会写文章,会管理的人才。也就是说,更注重一个“专业”。所以,文秘具有极高的被取代性。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方面涉及一些东西,防止知识的单一单调化尤其要懂得法律方面的知识,要知法、懂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社会及自己将来所在的单位谋取利益。 从人才招聘市场回来后,我们又查阅了许多相关的文秘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关于文秘教育的网上的最新动态信息,了解文秘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及需求:为此,我们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对文秘类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文秘按其类别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文明、企业文秘、董事会文秘;按级别则又分为初级文秘、中级文秘和高级文秘。 多联系。为避免出现离退休党员既退岗也退党现象,让离退休党员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均有所依,每个支部应明确专人负责离退休党员的联系服务和协调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加大走访力度,重点进行帮扶教育,照顾慰问。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角、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际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善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初级文秘可为公司前台接待,电话接线员,部门事务经理等。职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薪金相对也低。初级秘书主要存在于一些小企业中,学历一般要求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这些人年龄一般不会超过25岁。 标签: |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