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7-11 14:32:03来源:说说网人气:我来评论
今天入伏,身处我大洛阳,真正感同身受央视主持朱广权的“火热”段子! “在家火烧火燎,出门烫头烫脚,连蒸桑拿带烧烤,红的就像火烈鸟,还总想抬起一只脚。”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夏和秋之间的过渡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三伏天是按农历计算,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之所以最热,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达到最高峰,因此在三伏天我们会有“上蒸下煮”的感觉。 今年三伏天,是本世纪最早三伏天! 今年7月11入伏,三伏天总共40天,属于超长版三伏天,因此我们要提前注意防暑。由于今年夏至日属于“庚日”,因此今年入伏的时间会比较早。 头伏时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时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时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7月11日入伏,今年热不热,看看老祖宗的经验 老话说“公伏凶,母伏爽”。 在传统《阴阳学》中,把数字分为阴和阳,其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今天是农历五月二十四,很明显今年是“母伏”,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三伏天雨水会相对多,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身病”,三伏天,正是养阳气的最好时节。 你一定经常听说这么一句话,冬病夏治。这个夏,就是古中医书中提到的长夏,也就是三伏天。 进入三伏天后,天气湿热,一时雨水一时酷热,人们喜冷饮和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容易产生湿气和湿毒。 很多人会感到感到困倦、四肢沉重,精神不振等现象,三伏天在古代又被人们称为“苦夏”。因此,在这个时候,保持身体的清洁和排毒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一、排毒除寒借助天气 排寒气,不仅仅是把寒气排出去,还需要把三伏天的阳气请进来,一句话,“夏天需要热着过”,这样才能防止寒气排出去之后又回来,反反复复 第一招:吃热食,排寒气 “一碗羊肉汤,不用开药方”,建议吃艾叶煮鸡蛋,特别适合经常痛经、小腹冰凉的女性朋友,坚持一段时间,排出体内寒气之后,症状会缓解很多。 第二招:热水泡脚,祛湿邪 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第二招:三伏晒背 我们的背上有一条督脉,就像是人体的阳气发电厂一样,所以晒背,就是专门晒督脉,打通督脉就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阳气充足,更好地指挥我们的身体。 二、“入伏四不坐,一年病不沾” 1、不流大汗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汗为心之液”,我们应遵循伏天“少动多静”的原则,忌讳做过于激烈的运动,要防止因高温出汗过多而损耗阳气,阳气损耗过度会导致身体抵抗下降,人容易感染疾病。 要多喝水,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水量约为1500毫升~2000毫升。 2、不烦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三伏天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神清气和,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高温天气,有助于我们维持身体健康。 3、不过分贪凉 物极必反,三伏天人体内的阳气在一年内达到巅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人体更加容易被寒入侵,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像大量食用冷饮、运动后洗冷水澡、睡觉长时间吹空调或者风扇等都是过分贪凉的表现,三伏天过分贪凉很容易导致“寒邪”的入侵,这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 标签:阳气 时间 天气 寒气 身体 |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