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6-22 22:05:56来源:说说网人气:我来评论
五月五,是端阳。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每年端午节,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端午贯穿了绵长的中国文化传统,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情怀中,端午节也被诗人写进了诗词里,让我们有了认识和了解他们生活的一种途径,一起看看古人怎么过端午。 夏至与端午节是连在一起的,夏至、端午相约而至。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时光流转,一年一度的端阳佳节如期而至,端午节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唐明皇祝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端午习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 老祖宗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而五彩绳是用红色,黄色,黑色,白色,青色,五种颜色编制而成,也代表着五行,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浣溪沙 · 端午》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写的是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充满了民俗气息。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欢度端午佳节,互致节日的祝贺。 端午时节粽香弥漫,一片粽叶,缕缕情思,家国情长。 粽子人们又称它为“角黍”、“筒粽”,是端午节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沿袭着这一传统习俗。 《渔家傲》 宋 ·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méng)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描写了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这一天正是端午,五色新丝缠的粽子,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女子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想再做一个香梦,却被黄鹂声唤醒,梦境交织着现实,写出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乙卯重五》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正值五月初五,也称为“重五”,此时石榴花开得正盛,红似骄阳,生机盎然。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习俗,吃粽子、挂艾枝、喝雄黄酒、采草药,所作的一切,图的不过是希望自己与家人这一年平安无病。 如果说粽子是端午节味觉的记忆,那端午嗅觉的记忆必然是属于艾草的。 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艾,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在门前和房檐插艾叶防瘟避灾,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端午即事》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却没朋友能共赏,略凄凉哀伤,怀念起为国尽忠的屈原,又增添了许多悲哀。 今天适逢端午,读文天祥这首诗,聊寄对先贤英烈的一番敬意。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赛龙舟,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喜迁莺 端午泛湖》 宋 · 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标签:屈原 习俗 粽子 五色 佳节 |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