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10 19:58:45来源:说说网人气:我来评论
芸裳: 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 梨花因其洁白淡雅,颇受人们喜爱,古代也涌现出许多关于梨花的诗文名句。 如: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清·纳兰性德《当时错》 ——唐·白居易《长恨歌》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唐·温庭筠《菩萨蛮》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唐·无名氏《杂诗》 这些诗句都很美。 读过这些诗句,我们会发现,这些咏叹梨花的诗句,似乎都带着一丝凄凉和幽怨。 而今天,我们要鉴赏的这首《东栏梨花》,同样,也有一丝惆怅在里面。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这首诗的意思是: 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白,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呢? 诗歌的首句,“梨花淡白柳深青”,写了两种意象,一个是“淡白”的梨花,一个是深青的柳叶。梨花的淡白和柳的深青,这一青一白的色彩对比,景色立马就鲜活起来了。 第二句:“柳絮飞时花满城”。满城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正好盛开。这个时节,春意正浓,春愁也正深。 第三句:惆怅东栏一株雪”因为梨花洁白,所以诗人用雪来写梨花。这与岑参的那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曲同意。一个是用雪来写梨花,一个是用梨花来写雪。 所不同的是,岑参的诗句给人以壮观豪迈的感觉,而苏轼笔下的梨花则是遗世独立,惆怅满怀的。 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清明呢?这是诗人的发问,我这一生,还能有几个清明? 其实,写这首诗时,诗人刚到不惑之年,翻来覆去地算,也不过才看过四十个清明,而诗人的叩问,给诗歌蒙上了一层怅然凄迷的色彩,同时呢,这也是一句哲理性的抒发。 苏轼的这首《东栏梨花》写于公元1077年。公元1076年的冬天,苏轼从密州知府任上调往徐州。 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在徐州,他写了五首绝句,寄给继任密州知府的孔宗翰。这首《东栏梨花》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在密州的时候,苏轼还写过《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样的豪放诗篇。但是到了徐州之后,似乎诗歌的格调都低沉了许多,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苏轼的人生轨迹。 苏轼从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到熙宁十年,他从眉山、到汴京、西安、 再由汴京、杭州到密州,徐州,在这宦海沉浮中,苏轼深切地感受到官运的艰难。同时, 这二十年间,他先后经历母亲、妻子和父亲的去世,往事前尘国王,青春少年已成苍然老者。 这怎能不让人滋生出对人生道路短暂的无尽感慨呢。 都知道春天很美,但是,人到中年之后,真的很害怕过春天,因为它无情地提醒着我们,时间又流逝了一年,你又老了一岁。 而年过不惑的苏轼,也开始频繁的思考自己的人生。虽然在之前,他就写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句子。 但是像“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样的诗句,还是很少出现的。 梨花盛开在清明时节,梨花落尽,春天也就没有了。我们明知春将去,却奈何不了,挽留不住,这洁白的梨花难留,那美好的青春年华更难留, 矗立在东栏之下,诗人和梨花有着同样的哀愁。在这春愁正浓的季节,诗人愁绪满怀。 不管是离去的梨花,还是离去的春天,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怀念的。 苏轼一生正直清白,坦坦荡荡。他如梨花一样,不妖艳,也不轻狂,他遗世独立,凄然惆怅。 苏轼的这首《东栏梨花》,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读来却让人五味杂陈。 它让我想起数年前,在缙云山看到的梨花。大山深处,一树梨花,就那么静默地开着,它漠然闯入我的眼帘,也闯入我的心扉。它是那样的遗世独立,清冷高洁。 后来,我又见过很多梨花,但是再也没有了那深山中一株雪白的冷峻、清幽。 驿路梨花今又开,似我思君有几人? 本文作者芸裳,欢迎您点赞关注~ 标签:梨花 人生 苏轼 东栏 雪 |
上一篇:爱护妻子的优美古诗词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