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1-24 15:01:12来源:人气:我来评论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一)(浦东法院川沙法庭三级法官,曾荣获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二等奖、三等奖) 法院的审判工作与案例写作相伴而生,案例分析包含对裁判规则的归纳、裁判理由的证成和裁判思路的剖析。写好一篇案例,在观点正确、格式规范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尤为重要,以下分享一些个人写作案例的“小贴士”。 1.案例选材新颖典型,裁判观点鲜明创新。案例价值在诠释法律规则的具体内涵及运用,首选是首例型、新类型案件,也可以是常见案件中存在的新问题或者处理结果上对类案有借鉴作用的案件,还有《民法典》施行后反映新旧法律衔接适用的案件等,通过审判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裁判规则。 2.找准切入点,掌握案例“三件套”。案例从争议焦点反映的核心法律问题切入,分为标题、裁判要旨、正文三个部分,正副标题不能混淆,裁判要旨简明扼要,正文部分包括案情概述、法院的审判认定和案例评析。 案例的重点是标题的拟定、裁判要旨的提炼和评析部分的说理。标题和裁判要旨突出案例的切入点,归纳提炼争议判定的裁判规则。评析部分是对判决理由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拓展,切忌理论反复堆砌、以偏概全,应从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案件介绍繁简得当,评析说理架构分明。案情概述阐明与裁判要点相关的事实即可,审判说理也可适当精简,突出裁判观点。案例评析应分列段落和小标题,与裁判要旨、争议焦点相呼应,形成法律论证的清晰架构。 合同类案件可围绕合同性质、效力认定、履行抗辩、违约责任等具体论述。侵权类案件可围绕权利义务的界定、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分配、法律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等展开论述。婚姻家事案件可针对法律定性、权利归属、证据规则等深入剖析,涉及公序良俗等法律原则应用时,应在文末就指导意义进行升华,突出案例的亮点。 总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芸芸案件中的闪光点,把对案件的思考及时付诸文字。磨刀不误砍柴工,写好一篇案例必将是提升审判能力的有效捷径。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二)对管理案例分析的系统学习,才是对管理学理论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所理解。学习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提高了诸多能力,比如,帮助我们建立起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等等。我明白了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而协调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能力。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也曾经学习过管理学的内容,管理学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但通过这学期对管理案例分析的系统学习,才是对管理学理论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所理解,更能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操作。 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感觉耳目一新。首先,教材的内容模板与以往不同,教材包含了五十多个案例,案例内容涉及管理学案例、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市场营销案例和财务管理案例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实际工作中现代管理会计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为亲临实践而“尝试身手”。其次,课堂采用讨论式教学,讲课方式很灵活。大家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很能激发发散性思维。再次,这门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每讲一个案例都需要课前查找很多相关辅助资料,这样才能更便于掌握课上内容。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觉得我的几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正是这些能力的提高,才能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更自如、理性,更能全面的做好每一件事。我觉得受益匪浅。 一、帮助我们建立起了系统的知识体系。 因为要想比较准确的分析一个管理案例,就必须将分散的知识实现有机的结合,形成知识的总体,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够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实践操作水平。 二、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管理知识。 通过对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分析,了解到许多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如何将会计与公司管理相结合,认识到了财务会计对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复习了原有的会计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加扎实。 三、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 通过对案例情境中所包含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我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发掘问题,使得思路更为开阔,视野更为广泛,从而使专业知识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四、培养了学习能力。 此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对课程有比较主观的认识,结合老师的讲解,使得我们对案例分析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习,获得了许多新知识,尤其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觉、自主的学习,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更加重要。 下面我将用所学知识对“xx质量门”进行分析。 事件背景xx质量门是指20xx年10月有媒体爆出xx200元以下的产品全部存在问题,xx市工商局道外分局的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大量“xx”不锈钢器皿不合格,存在锰含量超标、镍含量不达标的问题。据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xx年初xx工商局道外分局就接到举报,称xx生产的部分不锈钢锅具存在质量问题。20xx年12月29日至20xx年9月8日期间,该局的执法人员分别对辖区大型商超所销售的xx系列不锈钢锅具进行质量抽检,在送交相关质检部门检验的37个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材质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据相关人士介绍,国标不锈钢产品中铬和镍的含量应为18%和8%,而抽查的xx不锈钢锅具,铬和镍的含量较低,但却都添加了较大比例的锰。 在随后3年多的持续调查中,xx市工商局道外分局经检一大队发现,xx旗下的200元以下不锈钢锅具多为不合格产品。10月17日相关公开报道显示,为防止不合格产品在xx市场上继续销售,该市工商局批准执法人员,从10月10日起,对全市“问题”xx不锈钢产品进行清剿,并勒令强制下架,进行扣押,等待进一步处罚决定。 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某专家10月31日却再次质疑,xx的送检样品既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也不符合国际相关标准。记者进一步了解到,xx相关“不合格”产品中“高锰低铬”的背后,似乎与当前不锈钢制品行业的市场状况有着关系。 20xx年2月16日,央视曝光xx81个规格炊具被认定不合格产品。xx市工商部门经检测,认定知名品牌xx的四大种类包括:汤锅、蒸锅、奶锅、水壶。钢锅锰含量高出国标近4倍,可致帕金森症。消息一出,引起业内轩然大波。2月17日,小家电巨头xx因产品陷入“质量门”宣布停牌。 20xx年3月6日,xx市市场xxx通报了全市销售的自动电饭锅产品监督抽查结果,xx再爆“问题锅”,一款xx豪华智能电饭锅被检查出在非正常工作时保护装置不达标,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受此影响,xx3月5日早盘股价小幅波动,早间收盘微跌不到1%,午后开盘即跳水,一度跌近2%。 下面是我的分析。 据悉,xx的送检样品既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也不符合国际相关标准。xx事件涉及的标准问题核心在材料部分。 被疑采购不达标不锈钢材料。 在此次xx质量门中,对被查出的不锈钢器皿存在“锰含量超标、铬、镍含量不达标的问题”,让业内人士想到铬锰系不锈钢,也就是俗称的200系不锈钢。这种不锈钢大多数锰含量超过2%。而在国家最新修订的不锈钢板材标准中已经取消了200系列不锈钢,这种材料没有国家标准的支持。 我认为这次xx陷于质量门,在管理方面暴露出很大的问题。 (一)、没有协调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协调,就是使多个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如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限资源与远大目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之间有机结同步和谐。这次xx采购了大量不符合标准的不锈钢,是因为这种不锈钢的市场价格相对便宜,能使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但与之相对的,xx也因此违背了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更置之使用者的安全于不顾。这种种表现,表明了xx目光短浅,只着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信誉所带来的更加长远丰厚的利益。 (二)、在管理职能方面有缺失。 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些工作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还礼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最终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欲望的管理目的。在计划上,xx确立了清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但在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上,xx没有正确判别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在计划上,xx就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由于没有具体的信息,在此不作任何评论。在控制上,xx没有及时进行纠偏措施,哪怕是中途纠正,虽然会损失一部分的利益,但在长远利益上,纠正错误的计划其实更是一种信誉的表现,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但很可惜,xx一错再错,没有正确地执行管理的职能,最终深陷质量门。 (三)管理者不合格,不具有相应的素质。 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品德。品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持续有力地指导他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从其所应履行的职责出发,应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精神素质。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责任感,在企业中,这更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xx的管理者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但他却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因为他应经抛弃了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应有的责任感,而一味地追求利益。 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签字和下命令。管理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管理者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素质。其次,管理者需要明确的判断力,明确该做和不该做的事,并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长远的眼光。最后,在确定明确的目标之后,管理者必须认真的执行各项管理职能,及时纠偏,使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通过近期的管理学的学习和各类案例的分析,我明白了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而协调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能力。这种知识并不只是局限于管理学,而是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关注各种时事和热点,结合我们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等,判断企业发展的方向,制定所需的计划并实行,直至达成目标。 通过对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更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一个管理者更要多学习各种知识,并且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三)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哈特曼公司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一、企业背景 1.公司背景 哈特曼箱包公司成立于1877年,从1930年开始生产皮包。刚开始它的产品是同行业最昂贵的,是针对需要最好、最耐用皮箱的消费者设计的。公司只在百货商店和箱包专卖店销售自己的产品,一直到1955年以前,它限制分销,在每一个区域市场只通过选择一个中间商销售产品。在新一任领导卡兹上台之后,哈特曼公司拓展了它的分销覆盖面,消减了产品线,制定出了一套全面的零售人员培训方案。1980年,哈特曼公司总收益是3300万美元,年销售增长率22%,卡兹试图将哈特曼公司的年收益增长率提高5%-10%,同时,增大它在高品质箱包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的产品线包括框架式与软边式两类皮箱的四个系列,其中价格最昂贵的是4700系列。现在,卡兹正考虑对哈特曼产品线加一些变化,用新产品代替已经销售疲软的超麂皮产品。哈特曼公司的最主要的直接竞争对手是Lark公司和French公司。 2.决策背景 1981年,哈特曼公司总裁卡兹对公司过去实行的价格促销策略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在新的一年里是否继续实行这一策略。关于是否继续这一策略,专家研究的结果与营销副总裁舒斯特的看法产生了分歧。除了价格促销策略之外,哈特曼公司还实行过:馈赠礼品与连带购买促销策略。 二、决策选项 1.卡兹不支持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专家研究报告认为,价格促销策略虽然增大了销售,但是所生成的贡献却低于不实行该策略所获得价值。而且,卡兹认为价格促销会有损哈特曼公司的形象。 2.舒斯特支持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舒斯特认为价格促销能够增大顾客对哈特曼箱包的兴趣,吸引新的消费者,鼓励现有顾客增加对哈特曼产品的购买,从而增加销售量。 三、决策标准 1.公司利润 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标器,它指导人们把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利润的不断提高,从而回应对不同阶段而实行不同的决策。 2.产品销售量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根据产品销量灵活的调整产品定价、存储策略、销售方案等。合理的销售预测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有重要的意义。 3.品牌形象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较以往大的多,当企业计划推出一种新产品时,由于广告成本的急剧增加,使得新产品的风险相对提高。因此企业的经济模式逐步从产品经济转向了品牌经济,企业希望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减少产品的销售成本,减少产品开发的风险,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4.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会为自己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内制定自己公司的战略目标,而企业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会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战略目标而制定不同的决策,从而影响决策的实行。 四、决策标准的论据 1.公司利润的案例论据 专家报告分析指出,1978年的促销费用使哈特曼公司的贡献毛利益减少了132000元。 无促销定价 20%促销价 哈特曼公司平均每个产品的定价资料 平均零售价 平均制造商销售价 变动成本 100 48 80 平均毛利益 表1哈特曼公司产品定价资料 但相反一面,哈特曼公司在实行零售促销计划时受到零售商的欢迎。1979年其4200系列产品的税前净利润达到21%,4700系列达到36%,而Samsonite公司的Silhouette系列只达到13%。到1980年5月,哈特曼建议的零售价格向零售商提供了54%的毛利润率,相比之下,整个箱包行业的平均毛利润率只有46%。 所以说,不实行价格促销策略也可以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 2.产品销售量的案例论据 1979年4月22日到5月6日,哈特曼公司对全部四种箱包系列中三种最流行的手提式皮包实行20%的削价促销。但在促销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对三种手提式皮箱的订单量明显低于1978年的同期水平。1980年的促销合同中,大约销售出了144000件促销产品,只达到了预期数量的一半。 根据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促销活动造成4400产品线在销售量上互相残杀;1978年3月-5月,4400产品线的销售量为15130件,低于17020的预期数量,使贡献毛利润减少40366美元。 所以说,哈特曼可能在促销中蒙受了损失,销售量迅速增长和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是不可能同步的。 3.品牌形象的案例论据 _年,哈特曼公司对年龄在25岁以上、家庭年收入超过25000美元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只有12%的消费者认识哈特曼品牌,而美国旅行者的品牌认知水平超过了90%。只有5%的被调查者回忆起曾见过哈特曼的广告,而哈特曼的价格促销活动只能通过,较大的零售商进行地区性广告宣传,广告着力突出公司的名称和声誉。 所以说,即使实行价格促销,而不提高企业形象,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度仍然较低,从而并不会增加其销售量以及顾客对其产品的购买需求。 4.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不应该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五、行动计划 1.继续实行馈赠礼品和连带购买策略 为促销专门制作生产礼品或连带购买的商品,促销结束以后,此商品不再进行售卖。 2.加大企业形象和品牌认知度的推广 在高端杂志、报纸期刊刊登广告;在奢侈品展销会进行展销;利用名人效应,进行代言;请专业人士宣传,进行口碑营销。 3.实行特殊节日营销方案 在店庆、特殊节假日、VIP顾客生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候,进行馈赠典藏版箱包活动。减少库存,将存货改装为限量版非卖品。 4.体验式营销 重视顾客的体验和对产品满意度的反馈。可以将公司在新一季度的新产品和特殊性产品在上市前,免费发送给限定的VVIP顾客体验,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对产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更进。 5.经销商,消费者订货优惠 实行提前订货,享受分期付款,优惠折扣,赠送产品等优惠。 六、行动计划的风险 1.不能合理预测销售量,造成连带购买或馈赠的产品数量无法控制。导致供不应求或库存积压,影响销售额和产品成本的预估。 2.提升品牌形象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充足资金流是对企业的一大考验。对于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形象的提升,需要一定时间的接受过程,见效慢,短期收益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3.关于体验式营销的方案,可能导致顾客只体验不购买。一旦,该产品在顾客体验过程中,得到满意度低的结果,那么对于后来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4.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容易导致资金一时无法到账,企业正常营运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坏账等现象,造成企业的损失。 七、风险的解决方案 1.合理预测促销中连带购买品或馈赠品的数量,并且在促销活动结束后,该产品不再进行生产和售卖。 2.提高自身的信誉度,联系好与银行或其他风投的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公司经营和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线做后盾。 3.提高产品品质和顾客满意度。在体验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修改,并将改进品再次进行体验,避免负面影响过大。 4.在产品设计上加大重视,吸取行业精华,力求走在行业的最前端。满足更多客户的产品时尚需求。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四)1、在前面四个模块中,您做了哪些事情? 在前面四个模块中,我做了以下事情: 在后三个模块的学习中:采用了相同的学习策略。首先,阅读了学习目标,其次,进行必选案例分析时,先学习本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如: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信息教学资源。第三、阅读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运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并上传完成作业,同时,学习同组同学的案例分析内容。在有时间的情况下选择可选案例进行分析。在必选案例分析的这个内容中,没有得满分,说明学习和分析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以便在下几个模块中取得好成绩。 2、学完这四个模块后,您有哪些收获? 学完这四个模块以后,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技术技能作品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在案例分析中对教学技术的知识又进行了学习和梳理,使教学起来更能得心应手,对课堂教学评价也更有的放矢。 3、学完了前面四个模块的内容后,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学完了前面的四个模块的内容后,我感觉这种学习方式很好,能够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特别是,辅导老师胡老师认真负责,能及时回答我们的问题,使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老师还能适时的给予我们鼓励,使我们学习更有信心了。 至于意见和建议,我想说,因为我们都在工作,感觉时间不够,不能进行更细的学习和研究,忙于完成作业,就是这样,有时也是学习到深夜。希望每个模块的时间能再多一点。还有就是电脑技术技能的知识再多一点。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五)案例名称: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xx年 11 月 30日 一、案例简介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xxx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二、研究主题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xxx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三、发展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3月1日施行《xxx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xxx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xx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最终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完毕,“后发劣势”日渐彰显。在双轨制之下,各种特殊利益集团逐渐成型。经济改革尚未最终完成,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尚待更有效地启动。但不愿继续改革,靠着特权吃市场的“原地不动派”,已隐然成为一股力量。 同时,随着社会自由的增加,民间迅速觉醒,自我治理的要求高涨。特殊利益背后的特权现状,与普遍的平权诉求,发生激烈碰撞。在更现实的宏观层面,权利缺乏导致的消费不足,也使中国经济难以持续运转。中国已不可能不继续改变。和xxx都曾清醒宣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归具体领域,需要明晰土地产权,给农民“更大的财产权利”,以建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成现代市场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国家xxx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为7019元,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986元,增长。 从数据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2.农民从土地中获益甚少 现在所有的城市土地加在一块也就亿亩,但是农民拥有三大块财产——18亿亩承包地、2亿亩左右农村宅基地,以及不到1亿亩的其他二三产业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城市亿亩土地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一个财产,但是农民拥有的这些资产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产权不明晰,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少。根据统计数字,现在每年农民从财产性收入得到的收入不到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一般讲的财产权应该有三个权利,包括处置权、转让权、抵押权。所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应该让农民可以进行抵押、出租、出借、转让。 (二)问题分析 要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浙江就有地方提出地方性的集体土地入市法规,全国不少地方也在试点。但由于各种严格的限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住房不能作为资本流动,很难带来财产性收入。而现实情况却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用地流转权利缺乏可靠保障,如何打破坚冰,让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也能够真正受益,需要进一步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千呼万唤,而且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土地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用地奇缺,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推山填海”的找地运动,亟盼农地解困;二是农地闲置惊人,下乡走一走,空心村比比皆是,这既是资源浪费,也不符合城镇化的要求;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政府对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垄断带来了这一问题;四是政府以往的征地方式引发的社会矛盾凸现且成本逐年高涨,在以往的大规模征地进程中,农民却是权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补偿标准按农业用地价值来核算的,与土地最后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所以矛盾重重。有学者统计,2012年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中有60%用于征地拆迁相关费用。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农地和农民长期被差别对待,城乡存在巨大权利鸿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要建立健全,就必须依靠要素市场的平等化,必须实现城乡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也要赋予更多其他政治权利。当然,此前农地入市试点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在未来试验改革中针对性地规避或完善。 正如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目前我国群体性上访事件中60%与土地有关,问题不可谓不大。农地直接入市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仍然有待各地的改革深化和具体实践。 (三)方案对策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xxx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xxx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城乡土地领有同等的产权权利、适用同等的法律规则。这意味着集体土地不需要走变更为国有土地之后的程序、过地方政府的手才能上市。农民持股的村集体,甚至持有单块土地的农户及农民本人,都能同地方政府一样,成为土地供应的主体。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宜走政府拍卖的老路, 必须以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农村土地入市要想真正对抑制房价起效,显然更需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利益关系的重建。而且这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转过程中要始终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用途管制,防止在流转过程中把农地都变成建设用地。此外,《决定》中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地,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是关于承包地经营权,明确要在坚持保护耕地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第二类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即允许的是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第三类是农村宅基地,明确可“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但要坚决遏制“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合法的根本原因,是其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违反了土地用途管制,冲击了耕地保护红线。这意味着,即便改变集体土地性质,小产权房也无法合法化。 2.农村土地确权: 农民享有的法定财产权利中,土地是其最主要的要素。但是跟农民有关的农村集体土地中,农民的用益物权长期得不到保障。除了农民对自己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上享有用益物权外,对村集体的资产,农民也享有相应的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包括抵押、处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权。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前提是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防止公权力侵占。如科斯定理所说:权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确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关系的终结,也可以说是市场交易的需求在倒逼产权权利的界定。截至xx年6月,全国林地确权亿亩,已完成;颁发林权证1亿本,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全国农地确权,应像林地确权一样,尽量在物理上确权到每家每户;一些农地如果在物理上确权到户难度太太,那可在物理上确权到村集体,但在股权上仍要确权到户。这样,持有本村全部或部分农地的村集体就是股份公司,村集体持有的农地就是法人财产,农户或农民就是股东。这两种确权方式,均可确保农户或农民对农地的产权权利,在此基础上,村庄治权与产权分离也就手到擒来了。 3.治权产权分离: 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治权产权不分:一方面村支书或村主任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持了本应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治权,做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并不鲜见,根本不受任期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落到少数人手里的治权,又延伸到根本没有确权到户的村集体土地上,这些内部人等于变相把持了本应属于农户与农民的农地等资产,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等隐蔽方式甚至明目张胆的方式化公为私。这是农村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四)评估决策 1.农村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转包耕地、出让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是给农民发了三个大红包。 第一个红包是耕地转包。农民将承包地转包出去,平均转包的费用上海大概一千多元,中部七八百元,西部是三五百元。 “这些地你自己不种让别人种一年拿到七八千块钱。两口子到城市打工,一年挣6万块,加上转包费,一年收入7万,就进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地交给别人种,人家搞规模化经营,效率高,又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你不转包出去,你就拿不到第一个大红包。” 第二个红包是出让宅基地。一旦宅基地商品化,商品价值一下子可以实现几十万亿,就装进农民口袋里了,城乡收入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区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现在中国土地最大的潜力是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一共22万平方公里,包括县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万,宅基地却占17万,农村一个人的建设用地是城市的倍。宅基地这么大的红利,这么大的资源不去发挥作用?三中全会把这个金库打开了, 谁率先把自己的宅基地转让谁就可以拿到这个红包。” 第三个红包,便是《决定》提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过去农村建设用地是先征地变成国有,再搞一级开发,再进行招拍挂,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了,无论是集体收入也行,分给老百姓也好,又是一个大红包。。 2.对于此次农村产权改革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农民获得土地产权后,就会受骗廉价卖掉土地而生活无依。这些自诩的聪明人,是把农民当成智力比自己低的非人类。我们要相信农民的智慧,想用一把彩色玻璃珠去换农民的土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农民不是短视的,他们会更注重长期的发展。换个角度来讲,虽说“农民不能失去土地”一直被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象征,看成是国家根本制度的红线。这个方案正在突破这一禁忌。但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既然农民以前没有实质性地拥有土地,失去便无从谈起。对此前的所谓集体进行“所有权”登记确认,权属人才可以按自己意志,决定“失去”或者是“继续拥有”。如果国家承认农民有一块跟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的土地,并且可以交易,当然比随时可能被拆房赶人要强得多。这就类似于十几年前的“买断”政策,如果不给农民土地“确权”,农民连“买断”的 机会都没有,从前理论上的拥有便成为现在事实上的没有。 还有些人担心热钱会涌向农村市场。放开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后,应该注意热钱向土地市场的大量涌入。最近几年,国际金融资本过剩,导致国际上亿公顷土地被金融资本侵占,形成新的“圈地运动”。而近几年,中国也存在增发货币,金融过剩的现象。一旦农村建设用地开闸,这个政策将对那些“有钱人”成为利好,便于他们将热钱流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以后,农村建设用地将成为新的投资领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土地产权改革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土地要实施流转,还面临着土地政策法规瓶颈。1986年颁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此,中国 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xxx法律中心顾问杨重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我国现行法律范围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不允许出让或转让使用权。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最大瓶颈是法律红线,而所面临的法律瓶颈不仅止于 《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甚至《宪法》都得随之进行修正。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强调,《决定》中提出“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要打破传统的利益固化格局并非易事。一是这种利益固化格局已形成,如果切断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链条断裂。二是农民的权益保障呼声较弱。要想实现“同市同权同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古老的土地,连接过去伸向未来,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们走过乡土,走过城镇,走过大都会, 又将目光聚焦在了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六、参考文献 1.何三畏,《土地:60年后的又一个巅峰时刻》,《南方人物周刊》,xx年11月1日第38期。 2.陈斌,《产权治权分离 稳定繁荣之基》,《南方周末》,xx年11月21日。 3.周其仁,《改革土地财政的难点》,,《经济观察报》,xx年11月16日。 4.戴志勇 ,《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完成现代国家转型》,《南方周末》。 5.《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新京报》,xx年11月21日。 6.高远至,《农地入市大势所趋》,《半月谈》。 8.《中财办:农地流转不能一哄而上》,《新京报》,xx年11月21日。 9.《<决定>起草组成员:三中全会送了农民三个大红包》,凤凰财经台,xx年11月26日。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六)案例一: 一天晚上,某县中学的4位学生,傍晚闯进了城郊某中学的男生寝室里,掏出匕首威胁并殴打宿舍学生,共抢劫200余元。 我国刑法还对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1)犯罪时已满16岁的人是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因为他们的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2)犯罪时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对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 、抢劫、xxx、放火、爆破、投毒等犯罪负刑事责任。这4位学生犯罪时3位16周岁,一位15周岁,理应根据刑事责任年龄,追究他们应负的法律责任。 一个多月后,刘某的父母发现5000元现金被盗,很快就怀疑到他,于是追问儿子有没有拿家里的钱。此时,5000元钱都快被他挥霍光了,刘某害怕家长责备,便一再说自己没有拿,其父亲便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公安机关经过缜密的侦查后将犯罪目标锁定在刘某身上。在大量事实面前刘某不得不承认钱是自己偷的,公安机关遂将其刑事拘留,后转为逮捕。 父母知道窃贼是自家的儿子后,认为儿子偷拿父母的钱财不犯罪,他们也不想追究责任,要求公安机关释放刘某,但公安机关认为刘某已涉嫌犯罪,因此对于刘某父母的请求未予允许。 案例分析:盗窃父母或近亲属的财物,在是否构成犯罪和处罚上有其特殊性。 法律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刘某偷盗自家钱财达5000元,数额大,在父母追问时又拒不承认,且把偷拿的钱用于赌博和挥霍,结合这些情节看,刘某应当属于“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情形。 司法机关以涉嫌盗窃罪将刘某刑事拘留,这是完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过,刘某偷盗的财物毕竟是自己家的,其社会危害性明显比在社会上作案要小,加之他属于未成年人,因此法院在宣告其有罪的同时,通常会给予较大幅度的减轻处罚。 案例三: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学三位同学乘门卫不注意,悄悄溜进学校,直奔某班教室。一名同学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然后另两名同学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乘此钻进教室,又开始毁坏其他东西,后扬长而去。 案例分析:《xxx教育法》第72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名同学破坏校舍及其他财产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案例四: 李某(男,19岁)、王某(男,19岁)、徐某(男,15岁)预谋绑架某乡中学生刘某、张某,然后向其家勒索现金。于2005年5月8日晚6时许,犯罪嫌疑人李、王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凶器卡簧刀二把,绳子三根,铁棍一根,胶带一卷,预先到达某乡大桥东头第三泻洪口处,另一犯罪嫌疑人徐以去河西玩电脑游戏为由将刘某(男,16岁)、张某(男,15岁)从家中骗出,当三人走到西大桥东头时,徐借口说去桥墩取事先藏在那的钱,将被害人骗至西大桥东头第三个桥墩处,这时躲在桥墩处的李、王手持卡簧刀将二被害人逼住,李用铁棍猛击刘头部数下,刘倒地后王、徐又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刘的脖子勒住,约一分钟后见刘不动了,又用同样的手段将被害人张打倒,认为二被害人已死亡迅速逃离现场。 三犯罪嫌疑人第二天给张某家打电话索款,要人民币五万元。 案例分析:李某、王某和徐某预谋实施的是绑架罪,但具体实施犯罪过程中,他们不仅实施了绑架的行为,并且还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绑架行为并杀害被绑架人的,以绑架罪论处。这种类型的绑架罪实质上包含两种具体的行为:一为绑架行为,二为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 这两种情况在我国刑法中均可构成独立的犯罪,即一般情节的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本案中,李某、王某已够法定年龄,所以应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徐某案发时的年龄为未满16周岁,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其不应对绑架罪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其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承担刑事责任。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篇七)案例名称: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__年 _月_日 一、案例简介 十_届_中全会通过的《xxx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二、研究主题 对十_届_中全会通过的《xxx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三、发展历程 _年,十一届_中全会后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_年3月1日施行《xxx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_年10月12日,十七届_中全会通过《xxx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__年11月12日,十_届_中全会通过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最终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十一届_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完毕,“后发劣势”日渐彰显。在双轨制之下,各种特殊利益集团逐渐成型。经济改革尚未最终完成,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尚待更有效地启动。但不愿继续改革,靠着特权吃市场的“原地不动派”,已隐然成为一股力量。 同时,随着社会自由的增加,民间迅速觉醒,自我治理的要求高涨。特殊利益背后的特权现状,与普遍的平权诉求,发生激烈碰撞。在更现实的宏观层面,权利缺乏导致的消费不足,也使中国经济难以持续运转。中国已不可能不继续改变。和xxx都曾清醒宣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归具体领域,需要明晰土地产权,给农民“更大的财产权利”,以建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成现代市场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国家xxx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为7019元,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986元,增长。 从数据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2.农民从土地中获益甚少 现在所有的城市土地加在一块也就亿亩,但是农民拥有三大块财产——18亿亩承包地、2亿亩左右农村宅基地,以及不到1亿亩的其他二三产业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城市亿亩土地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一个财产,但是农民拥有的这些资产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产权不明晰,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少。根据统计数字,现在每年农民从财产性收入得到的收入不到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一般讲的财产权应该有三个权利,包括处置权、转让权、抵押权。所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应该让农民可以进行抵押、出租、出借、转让。 (二)问题分析 要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浙江就有地方提出地方性的集体土地入市法规,全国不少地方也在试点。但由于各种严格的限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住房不能作为资本流动,很难带来财产性收入。而现实情况却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用地流转权利缺乏可靠保障,如何打破坚冰,让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也能够真正受益,需要进一步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千呼万唤,而且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土地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用地奇缺,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推山填海”的找地运动,亟盼农地解困;二是农地闲置惊人,下乡走一走,空心村比比皆是,这既是资源浪费,也不符合城镇化的要求;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政府对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垄断带来了这一问题;四是政府以往的征地方式引发的社会矛盾凸现且成本逐年高涨,在以往的大规模征地进程中,农民却是权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补偿标准按农业用地价值来核算的,与土地最后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所以矛盾重重。有学者统计,2012年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中有60%用于征地拆迁相关费用。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农地和农民长期被差别对待,城乡存在巨大权利鸿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要建立健全,就必须依靠要素市场的平等化,必须实现城乡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也要赋予更多其他政治权利。当然,此前农地入市试点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在未来试验改革中针对性地规避或完善。 正如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目前我国群体性上访事件中60%与土地有关,问题不可谓不大。农地直接入市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仍然有待各地的改革深化和具体实践。 (三)方案对策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xxx十_届_中全会通过的《xxx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城乡土地领有同等的产权权利、适用同等的法律规则。这意味着集体土地不需要走变更为国有土地之后的程序、过地方政府的手才能上市。农民持股的村集体,甚至持有单块土地的农户及农民本人,都能同地方政府一样,成为土地供应的主体。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宜走政府拍卖的老路, 必须以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农村土地入市要想真正对抑制房价起效,显然更需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利益关系的重建。而且这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转过程中要始终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用途管制,防止在流转过程中把农地都变成建设用地。此外,《决定》中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地,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是关于承包地经营权,明确要在坚持保护耕地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第二类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即允许的是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第三类是农村宅基地,明确可“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但要坚决遏制“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合法的根本原因,是其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违反了土地用途管制,冲击了耕地保护红线。这意味着,即便改变集体土地性质,小产权房也无法合法化。 2.农村土地确权: 农民享有的法定财产权利中,土地是其最主要的要素。但是跟农民有关的农村集体土地中,农民的用益物权长期得不到保障。除了农民对自己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上享有用益物权外,对村集体的资产,农民也享有相应的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包括抵押、处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权。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前提是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防止公权力侵占。如科斯定理所说:权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确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关系的终结,也可以说是市场交易的需求在倒逼产权权利的界定。截至__年6月,全国林地确权亿亩,已完成;颁发林权证1亿本,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全国农地确权,应像林地确权一样,尽量在物理上确权到每家每户;一些农地如果在物理上确权到户难度太太,那可在物理上确权到村集体,但在股权上仍要确权到户。这样,持有本村全部或部分农地的村集体就是股份公司,村集体持有的农地就是法人财产,农户或农民就是股东。这两种确权方式,均可确保农户或农民对农地的产权权利,在此基础上,村庄治权与产权分离也就手到擒来了。 3.治权产权分离: 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治权产权不分:一方面村支书或村主任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持了本应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治权,做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并不鲜见,根本不受任期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落到少数人手里的治权,又延伸到根本没有确权到户的村集体土地上,这些内部人等于变相把持了本应属于农户与农民的农地等资产,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等隐蔽方式甚至明目张胆的方式化公为私。这是农村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四)评估决策 1.农村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十_届_中全会允许转包耕地、出让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是给农民发了三个大红包。 第一个红包是耕地转包。农民将承包地转包出去,平均转包的费用上海大概一千多元,中部七八百元,西部是三五百元。 “这些地你自己不种让别人种一年拿到七八千块钱。两口子到城市打工,一年挣6万块,加上转包费,一年收入7万,就进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地交给别人种,人家搞规模化经营,效率高,又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你不转包出去,你就拿不到第一个大红包。” 第二个红包是出让宅基地。一旦宅基地商品化,商品价值一下子可以实现几十万亿,就装进农民口袋里了,城乡收入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区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现在中国土地最大的潜力是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一共22万平方公里,包括县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万,宅基地却占17万,农村一个人的建设用地是城市的倍。宅基地这么大的红利,这么大的资源不去发挥作用?_中全会把这个金库打开了, 谁率先把自己的宅基地转让谁就可以拿到这个红包。” 第三个红包,便是《决定》提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过去农村建设用地是先征地变成国有,再搞一级开发,再进行招拍挂,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了,无论是集体收入也行,分给老百姓也好,又是一个大红包。。 2.对于此次农村产权改革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农民获得土地产权后,就会受骗廉价卖掉土地而生活无依。这些自诩的聪明人,是把农民当成智力比自己低的非人类。我们要相信农民的智慧,想用一把彩色玻璃珠去换农民的土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农民不是短视的,他们会更注重长期的发展。换个角度来讲,虽说“农民不能失去土地”一直被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象征,看成是国家根本制度的红线。这个方案正在突破这一禁忌。但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既然农民以前没有实质性地拥有土地,失去便无从谈起。对此前的所谓集体进行“所有权”登记确认,权属人才可以按自己意志,决定“失去”或者是“继续拥有”。如果国家承认农民有一块跟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的土地,并且可以交易,当然比随时可能被拆房赶人要强得多。这就类似于十几年前的“买断”政策,如果不给农民土地“确权”,农民连“买断”的 机会都没有,从前理论上的拥有便成为现在事实上的没有。 还有些人担心热钱会涌向农村市场。放开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后,应该注意热钱向土地市场的大量涌入。最近几年,国际金融资本过剩,导致国际上亿公顷土地被金融资本侵占,形成新的“圈地运动”。而近几年,中国也存在增发货币,金融过剩的现象。一旦农村建设用地开闸,这个政策将对那些“有钱人”成为利好,便于他们将热钱流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以后,农村建设用地将成为新的投资领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土地产权改革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土地要实施流转,还面临着土地政策法规瓶颈。1986年颁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此,中国 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xxx法律中心顾问杨重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我国现行法律范围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不允许出让或转让使用权。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最大瓶颈是法律红线,而所面临的法律瓶颈不仅止于 《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甚至《宪法》都得随之进行修正。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强调,《决定》中提出“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要打破传统的利益固化格局并非易事。一是这种利益固化格局已形成,如果切断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链条断裂。二是农民的权益保障呼声较弱。要想实现“同市同权同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古老的土地,连接过去伸向未来,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们走过乡土,走过城镇,走过大都会, 又将目光聚焦在了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六、参考文献 1.何三畏,《土地:_年后的又一个巅峰时刻》,《南方人物周刊》,__年11月1日第38期。 2.陈斌,《产权治权分离 稳定繁荣之基》,《南方周末》,__年11月21日。 3.周其仁,《改革土地财政的难点》,,《经济观察报》,__年11月16日。 4.戴志勇 ,《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完成现代国家转型》,《南方周末》。 5.《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新京报》,__年11月21日。 6.高远至,《农地入市大势所趋》,《半月谈》。 8.《中财办:农地流转不能一哄而上》,《新京报》,__年11月21日。 9.《<决定>起草组成员:_中全会送了农民三个大红包》,凤凰财经台,__年11月26日。 标签:企业案例分析范文(精选七篇) |
上一篇:小学3年级比喻句69句
下一篇:形容世界美妙的句子精选475句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