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10 14:32:00人气:下载文档docx
在大班教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完善的安全教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启示。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一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弹力运动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一、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1、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2、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 (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三、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四、游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1)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 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2)注意事项 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五、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 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二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三一、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于试验,是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二、活动准备: 皮球、橡皮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标靶、自制弹弓、纸制子弹。 三、活动过程: (一)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1、出示准备的皮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或气少的),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 2、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其和没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 1、在收集的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弹簧、橡皮筋、气球、海绵等。 2、请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三)想一想弹性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 弹床――健身救生气垫――保护、缓冲 靠垫――舒适弹簧称――携带方便 网球发球器――方便、省力 (四)玩一玩 1、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小球上,用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 3、固定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是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五)游戏 1、打靶:让幼儿与标靶相隔一定距离,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用力投掷手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标靶。 2、看谁弹得远:一收握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皮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六)小结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弹力玩具。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四教法: 1、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让孩子快乐的玩弹力球。 2、引导法:针对幼儿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的调控能力。 学法: 1、自主探索法:为幼儿准备多种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弹力球的弹性。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3、记录法:幼儿在记录表中填写探索结果。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五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六1、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活动准备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2、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 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 (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1)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 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2)注意事项 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 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 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七设计理念: 西瓜是平湖的特产,幼儿很熟悉。而活动《数西瓜》主要是引导幼儿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个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数为一对,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用西瓜贯穿整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初步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激发幼儿参与计算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难点:了解10以内单双数间隔排列的规律。 活动准备: 1-10数字每人一套,西瓜图片(小圆片)若干。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 一、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单、双数的的意义。 1、小朋友,老师说几句话,说对了,你们就说“对”,说错了,你们告诉我应该怎么说? 2、教师说:“奶奶有一只手”(双)“拿着一个篮子”(对)“上街买了一只鞋子”(双)“又买了一个西瓜”(对)“一个帽子”(对)等。 总结:在生活中凡是两个两个成对出现的东西就叫它双,如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有的东西可以是一个一个成单的,如:一个西瓜、一个篮子,这些东西可以是单个的。 二、区别单、双数。 (一)认识单双数。 1、幼儿拿出“西瓜”,两个两个配成对,请幼儿讲述摆放的情况(幼儿:我有5个西瓜,有一个没对儿,我有8个西瓜,都配成对了。)教师将幼儿的配对情况按顺序演示出来。 2、总结:“象这样的数2、4、6、8、10表示的东西都是成双成对,这样的数叫双数,1、3、5、7、9叫单数。 (二)感知单双数的间隔排序规律。 1、幼儿把1――10数字按顺序排好。教师指令,幼儿翻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翻出卡片中单数,在翻出卡片中的双数。 3、怎样才能翻得又快又对呢?(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操作的,感知积累1---10中单、双间隔排列规则的经验。) 三、幼儿游戏,练习区别单数、双数。 1、游戏“扮西瓜”。 玩法:教师抽出10以内任意一张数字卡片,如是双数,幼儿用手做小西瓜,如是单数,幼儿用身体做大西瓜。 2、寻找单、双数。 教师:“小朋友找找,你身上或周围的东西,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 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判断,为下一步作铺垫。 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西瓜进行配对,幼儿在操作中,自由探索。教师再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幼儿容易理解单、双数。 通过自己操作,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的。通过游戏,使幼儿在快乐、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篇八独特的指纹 二、活动年龄班 大班上学期 三、活动由来 (一)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有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的有关事物和现象的具体、个别的经验。它是直接的、具体的、具有描述性的,而不是间接地、抽象的、解释性的。所以,我设计了这个观察类的科学活动设计。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改变,当这些直接的、间接地经验与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一致时,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同化、整合就导致了幼儿认识的改变。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的色彩,儿童不能可观的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性质,而往往从主观的意愿出发。正如皮亚杰说过的,游戏是“儿童所选择的使自己相信的现实”。儿童常常在这个假象的情景中观察着现实、探索着科学。 (二)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科学学习目标和内容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在探究中与他人合作。我设计的此活动就是想要儿童在观察中发现、分析指纹的独特,并能与伙伴进行合作交流,体验到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喜悦。 2、《纲要》在科学领域的内容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指纹这个事物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的,也很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比较好开展活动。 3、《纲要》还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独特的指纹这个活动会为幼儿提供指纹图片,指纹画,指纹的家的指示牌等等材料,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分享交流。 4、《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要包括: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指纹的这个活动正是想实现这几个目标。 (三)个人了解的情况 在暑假时参加的补习班中,有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发现在一次用染料涂色的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的大拇指上沾上了颜料,印到了画纸上。同组的小朋友发现了,都来印自己指纹,他们发现,怎么有的指纹形状是一样的,有的是不一样的,于是跑过来问我。《纲要》中提出:“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认识指纹、了解指纹。这个活动正是在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得来的。 四、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指纹,了解其外形特点及三种类型,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观察比较指纹,并能分辨不同类型。 3、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仔细观察,体验发现的快乐。 五、活动准备 1、物质环境及材料准备:指纹画一张、指纹类型ppt、警察破案短片、观察记录卡片、指纹的家指示牌、指纹身份证卡片、印泥、抹布。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六、活动基本环节 (一)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指纹画,引导幼儿发现指纹。 -直接出示指纹画,让幼儿观察,提问:这些画和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手指印的) -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在哪里?看一看,是每一个手指上都有的吗?像什么? (二)活动过程 1、了解指纹的类型,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活动目标1) (1)看一看和旁边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指纹) 总结: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3)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卡片,小朋友要仔细看看自己的指纹,把每一种类型的个数写在卡片上。(考虑他们可能不识字,卡片上有三种指纹形状的图案,这个环节老师可参与到小朋友中与他们共同观察。) 2、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指纹类型的认识(实现活动目标二和目标三) 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不同的指纹长什么样子,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指纹的家”。 标签: |
下一篇:服务合同解除协议(汇总20篇)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