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9 20:46:09人气:下载文档docx
教学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ppt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 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 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此次习作教学我教得比较成功,教学时间我把控得较好,对于本次习作的重点我花了很多时间给学生讲,大部分学生都听懂了。不懂的学生我课后进行了辅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3、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留心观察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 2.这是什么?(生答:草地)。 3.谁来说说看你见到过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生答:无边无际的草地、绿色的草地、美丽的草地)。 4.是啊,我们平常见到的草地都是绿色的,可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片金色的草地。 5.板书课题。 6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吧。 7.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为什么是金色的呢)。 8.看来同学们的答案非常一致,老师也有这样的疑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观察,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课本翻至第66页,带着之前疑惑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掌握情况。 刚才孩子们读的真认真,这些生字都认识吗?那我考考大家吧!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正音。 你们真能干,都认识,后面的词语朋友你们能认识吗?来我们让这两组的同学给他们打打招呼,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叫两遍哦! (2)出示词语,男女生读。 那列小火车最想来?这列小火车最想来!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导入第一自然段。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注意连读和断句,不能拖哦! 4.(生答:)师出示ppt文句并总结。 5.出示蒲公英图,师讲解蒲公英的特点看这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种子轻轻一碰就会掉落,当有风的吹过的时候,会随这风一起飘散到各处。 6.出示长满蒲公英的草地图。 生答:吹蒲公英、玩蒲公英。 7.嗯都脱口而出吹蒲公英出示蒲公英吹动的动态图。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那么文中的小兄弟俩也喜欢在草地上玩耍,也和孩子们一样喜欢玩蒲公英,因为蒲公英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他们是怎么玩的?请孩子们在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吧! 2.指名学生回答。 3.刚同学读的语句中有一个成语,大家注意到了吗?(一本正经)。 4.请用笔圈一圈。 5.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呢?装着一本正经是什么样子?(规矩、严肃...)。 6.观图弟弟是什么表情?是一本正经吗?哥哥呢?(他没笑,表情很严肃,他是一本正经,不过是假装的一本正经)。 7.从图上你能感受到他们兄弟俩的心情是怎样的? 8.我听到了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了快乐!是谁带给他们的快乐呀?(生答:蒲公英)。 9.出示文句: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一起读读吧! 10.是的,就是这些蒲公英,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 11.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观察图瞧这朵红色的花多引人注目啊。 12.这蒲公英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为什么呢?(生观察图答:他们都一样,太多且乡下随处可见)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13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吧!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这些草地不仅给兄弟俩带来了不少快乐,还非常有趣,它还会变颜色呢! 2、指名学生回答,ppt出示,学生横线勾画出来。 3、请我们男生来读读用横线勾画的蒲公英变颜色的句子,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再请我们的女生读读,也来感受一下它的神奇。 4.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作者告诉我们了吗? 5.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勾出来,指名学生回答。 6.找的很准确,这就是草地变色的原因。ppt出示文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当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请同学们在波浪线的旁边做上笔记,写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几个字。 7.接下来请同学们坐端正,把目光转到屏幕上来,观赏蒲公英花朵的变化的样子,你可以观察到草地变色的过程哦。 8.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花朵可以张开、可以合拢。它是如此有趣而神奇。文中说蒲公英像我们的手掌,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它可以(张开)、可以(合拢)。 9、出示ppt图。 10.出示ppt文句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手掌,现在我们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我们加上自己的手势读一读这几句。 12.情境说话,转换语言。 (1)是谁发现蒲公英会变颜色、会在一天不同的时间里有张开、合拢的变化的? (2)小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神奇的现象呢?(生答:留心观察)。 13.此时小作者要迫不及待的把这个神奇的现象告诉弟弟呢,让我们补充下面的句子。 ppt出示句式: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 让我们全班齐读,一起告诉今天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们吧!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小作者喜欢这片草地吗?(生答:喜欢)。 是的这片草地不但给了小作者快乐,还带给了他发现,文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读第四自然段。 2、这段话中老师用红线标注出了这么一句话,谁来为老师读读: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3、你知道这里面的它指的什么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呢? 4、为什么说蒲公英和他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呢? 师总结:蒲公英的花张开、合拢的时间与我们人类的起居相似。 四、拓展交流。 2、同学交流(向日葵、含羞草、学校门口的芙蓉花)。 五、课堂总结。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发现呢!我们需要和作者一样(留心观察)!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能力目标:会写本课12个生字,两条横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明确“波涛澎湃”的读音,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自主、和谐、高效。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吗? (二)你们看,这就是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惊涛拍岸。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请大家齐读题。 (三)(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看完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二)(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多种多样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海藻嗡嗡啾啾。 宁静闪烁肌肉峡谷细胞蕴藏。 储藏打鼾波涛澎湃窃窃私语。 (三)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的书写。 三、略知大义。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概括,第一段:黑中有光;第二段:静中有声;第三段:动物的活动方法多;第四段:植物差异大;第五段:矿产资源丰富。 四、总结: 大家要学会利用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梳理文章脉络。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文章,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海底世界这么丰富,你想去看看,去听听吗?那么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全班交流。 二、顺学而教,感受语言。 (一)黑中有光。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仍然)原来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波涛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样光线十足,越往下越黑。 2、海底有光吗?你来读读相关句子。同学们,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出示发光器官的鱼。播放发光水母。 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二)静中有声。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海底有什么声音?三个同学读。 2、师顺势引导:“谁能够对他们的朗读提出建议和批评?”感受“窃窃私语”。 预设:应该轻声读,因为他们在窃窃私语。 (1)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2)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3)句子对比: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4)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我想再读这句话,你会读的更好。 3、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你能继续说一说吗? 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静,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格样的声音,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三)动物活动方法。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中心句。 2、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3、他们的活动方法是什么样子的? 小海参:慢,哪里看出来的?只能,4米,太慢了,真替她着急,你再来读读。 梭子鱼:快,几十公里,比火车还快,你来读读,把他速度快的特点表达出来。 章鱼与乌贼:利用反推力。 贝类:“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地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抓住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个“巴”字,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些贝类紧紧地抓住船底,生怕自己被落下,多么可爱啊!“免费”字,形象生动写出了贝类的运动状态,感受贝类的聪明,怡然自得。 4、你还知道海底那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吗?出示龙虾,吸盘鱼的图片。 师总结:说的真好,海底的动物种类上万种,他们的活动方式也是千姿百态,置身其中,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四)植物差异。 请学生说一说海底的植物有哪些差异。 从颜色;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师总结:多种多样的植物,把海底点缀成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五)矿产资源。 出示段落。有哪些资源。 师总结:现在海上建立了很多石油钻井平台,而人类开采的资源却是海洋矿产中及其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 三、图片欣赏,感受奇异。 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景色奇异,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海底图片吧。(出示图片)。 四、美读小诗,拓展提升。 我多想去看看。 看看海底闪亮的星星。 如同童话一般,感受它的神奇、静谧。 我多想去听听。 偷听他们的窃窃私语。 嗡嗡,啾啾,汪汪,呼呼……。 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喜。 我多想去亲亲。 亲亲海底的小海参。 和他们一起慵懒的蠕动。 我多想去摸摸。 摸摸那长长的海藻。 从根摸到头,和它一起随海水轻摇自己柔软的腰肢。 我多想去。 啊,美丽的海底世界, 我爱你的奇异, 爱你的富饶! 师总结:是啊,“海底世界真是一个景色奇特,物产丰富的世界!”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介绍推荐《海底两万里》。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静中有声。 物产丰富动物活动方式多样。 植物差异大。 矿产资源丰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现在,我们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学校也在创建文明校园,在学校里,每月都会评选“文明班级”,我们班表现优良,当然也想得到“文明班级”这个称号,可是美中不足的就是我们班旁边的厕所卫生问题。 我想:要是校长来检查,那我们到手的“文明班级”不就飞走了吗?想到这里,我赶紧跟几个班干部讨论,怎样才能抓住那些不爱冲厕所的人。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每天下课让人在厕所看守,一人跟踪,一人守在外面。过了几个星期,我们终于抓到六个人,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上厕所再不冲厕所的话就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告示栏上面。他们听了连忙点头,说自己再也不敢了。 从这以后,厕所比以前干净多了,我们班也得到了“文明班级”这个称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2019春季正式使用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1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本班学生都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学会250个左右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250个字。 2、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3、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养成预习的习惯。 4、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 5、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练习写日记写片段。 1、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就会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宽松和谐的足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 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教学,双向互动,体现交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情激情。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4、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谨防时紧时松,出现“回潮”。 5、注重有目的、有计划的上好作文指导课,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2.10-2.15。 《古诗三首》(3)《燕子》(2)。 书法展评(1)假期读书交流会(2)。 二 2.17—2.21。 《荷花》(2)《昆虫备忘录》(1)《口语交际》(1)。 《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1)。 三 2.24—2.28。 《语文园地》(2)《守株待兔》(2)。 《陶罐和铁罐》(2)课外阅读(1)书法(1)。 四 3.2—3.6。 《鹿角和鹿腿》(2)《池子与河流》(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1)。 五 3.9—3.12。 《语文园地》(2)《快乐读书吧》(1)。 《古诗三首》(2)《纸的发明》(2)书法(1)。 六 3.16—3.20。 《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课外阅读(1)书法(1)。 七 3.23—3.27。 《综合性学习》(2)《语文园地》(2)《花钟》(2)课外阅读(1)书法(1)。 八 3.30—4.3。 《蜜蜂》(2)《小虾》(1)《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2)。 九 4.6—4.10。 《语文园地》(2)《小真的长头发(2)。 课外阅读(1)书法(1)。 清明节放假1天。 十 4.13—4.17。 《我变成了一棵树》(2)《习作例文》(1)《习作》(2)《童年的水墨画》(2)书法(1)。 十一。 4.20—4.24。 《剃头大师》(2)《肥皂泡》(2)。 课外阅读(2)书法(2)。 十二。 4.27—5.1。 《我不能失信》(1)《习作》(2)《语文园地》(2)《我们奇妙的世界》(2)课外阅读(1)。 五一劳动节放假1天。 十三。 5.4—5.8。 《海底世界》(2)《火烧云》(2)《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 十四。 5.11—5.15。 《语文园地》(2)《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方帽子店》(1)课外阅读(1)书法(2)。 十五。 5.18—5.22。 《漏》(2)《枣核》(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 十六。 5.25—5.29。 复习(1)。 十七。 6.1—6.5。 复习(2)。 十八。 6.8—6.12。 复习(3)。 十九。 6.15—6.19。 复习(4)。 二十。 6.22—6.26。 期末考试。 端午节放假一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优秀,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应对语文考试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共有xx人,语文学习成绩全班70%的同学较好,但有一少步分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提高学的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制定教学辅导计划。 1、声母韵母表。 2、字、词、句的应用。 3、阅读。 4、作文的写作方法。 1、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的督导检查,转变学习方法、教育方法。 2、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3、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年级4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观察翠鸟的外形,学会外貌描写的一些方法。 3、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学会外貌描写的方法并实践。 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一、导入。 1、师: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就我们走进习作单元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去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出示搭船的鸟的图片。提问:看到图片,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见图质疑)。 作者看到这样的画面,也有和同学们同样的疑问,那他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生: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我”观察了翠鸟的外貌。 生:“我”观察了翠鸟捕鱼的样子,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来的。 2、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到位,预习工作做的很扎实。 三、深入研读。 1、师:第一自然段说的是“我”在船上观察到的场景,那“我”都观察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师出示课件(图片文字)。 生:我和母亲、翠鸟、船夫、下着雨、雨声沙啦沙啦。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通过你们的回答,老师知道观察不仅是眼睛看到的,还有耳朵听到的。沙啦沙啦这个拟声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2、第二自然段是对翠鸟外貌的描写,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这只翠鸟进行细致观察的?(出示课件)。 生:美丽。 生:作者是从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进行细致观察的。 师:对呀同学们,这种先写总体印象,再说具体特点的结构是我们之前了解过的什么?生:总分(副板书:结构总分)。 师:除此之外,这一自然段出现了一个动物——鹦鹉。它的出现是为了干什么呢? 生:和翠鸟做对比。 师:用最有特点的、最常见的、最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体悟翠鸟的美。(副板书:手法对比)。 4、师:看着这只美丽的翠鸟,用自己的话,介绍翠鸟的外形。(板书: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嘴巴红色美丽)。 四、小练笔。 1、出示大熊猫图片,填空。 我看见一只大熊猫(),多么()。它的()。 师:它的眼圈像戴了一幅墨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副板书:修辞比喻)。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种结构——总分。学习了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巩固了修辞——比喻。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和之前学过修辞手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用上写好外貌的小妙招,动手写写这只可爱的拉布拉多吧!出示拉布拉多图片。 五、主题升华。 1、解“搭” 师:搭是什么意思呢?生:乘、坐。 师:这种乘船的鸟,我们从后文知道它是要去捕鱼。翠鸟赶搭我们的船,我和母亲愿意让它搭船,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画面,一次多么平凡却有与众不同的旅行呀!原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这么的美妙。 2、出示课件,总结课文内容,板书留心观察、细致观察。 六、作业。 练习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完成观察记录单。 教后反思。 优点: 1、课堂设置环节完整、结构清晰。 2、外貌描写指导到位、层层递进。 缺点: 1、评价语过于单一。 2、过渡语缺乏美感。 3、上课过程中语气缺乏情感,没有抑扬顿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学生知识的积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还有小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本学期要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交给他们学习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它们学习、阅读意识。 文内的“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等五个专栏。 (一)识字与写字1.认识汉字250个,会写字250个。 2.让学生养成主动认识汉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能用钢笔正确、规范、熟练书写汉字,基本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能用音序、部首查字法独立查阅字典。 5.注重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阅读。 1.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能交流阅读体会。 2.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在快速默读中,略知课文大意。 4.能初步寻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且能借助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5.基本能通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对不明白处提出质疑。 6.能口头简要表述文章大意,感受文中人物、事物形象。 7.能自觉背诵文中喜欢的片段,基本能仿写。 (三)习作1.能通过观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形象通过语言来表达。 2.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3.学会书写简单的书信和常用的应用文。 4.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习惯,能自觉摘抄好词好句。 5.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口语交际1.能主动向老师、他人请教不知道的内容,同学学会倾听别人提出的建议。 2.能简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对别人说的话要学会转述。 3.能把课文里的或课外书中喜欢的故事将给同学或家长听。 (五)综合性学习1.能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作文、说话素材。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2.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一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4.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重点。 1.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250个常用汉字,会写250个常用汉字。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 6.能用普通话交流。学会认真倾听,抓住主要信息,并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二)难点1.能使用硬笔较为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端正。 2.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初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发表简单的看法。 4.尝试写想象的世界和故事,写得新鲜有趣。5.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1.开学初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各位家长依据学生个人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学困生和品困生。 2.给学困生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学困生辅导计划),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建立学生之间“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每月向家长回报以成果。 3.加大力度,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求每位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5.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任务。 6.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鼓励优生大胆学习,独立思考;监督学困生的学习,不放弃,不拋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我们家后面有个又脏又乱的公园。 一天,我和朋友去公园玩。大家喝完水后,空瓶子却没有垃圾桶扔。我们只能拿着水瓶玩,非常不方便。一会儿,一股臭味袭来,这让我们雪上加霜。还有一次,我看到很多人随便把垃圾扔在地上,留下一堆又一堆垃圾,老鼠、苍蝇、蟑螂不时会跑出来几只,旁边的人都纷纷避开,却没有一个人管。 这些现象让公园名声一直下滑。我有一个想法,建议管理公园的人摆放几个垃圾桶。每个角落都摆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其他垃圾”三类垃圾桶。这不仅让大家有地方扔垃圾,还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卫生又环保。由于公园的人很多,垃圾桶会很快被装满,所以垃圾桶要大些。还可以在垃圾桶旁边树一个牌子,写上垃圾分类宣传语。 这样,公园就变美丽了。 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___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 ),好像(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主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通过实践活动要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如何去回报父母的爱。 活动计划: 1、课堂教学。学习《可贵的沉默》,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为父母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理解孩子们情绪变化有兴奋到沉默,有沉默又回到热闹的过程。 2、实践活动。积累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资料及父爱母爱的名言,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祝贺生日,表示关心,送贺卡、写一封信等,帮助父母做点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活动过程: 一)、自学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怎样的故事? 3、汇报自学的词、句。如:传染、情绪、阻止等语句。 4、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5、质疑。 二)、精讲重点部分。 1、练读产生沉默的过程,体会孩子们的可爱之处。联系上下文体会。 2、分段读孩子们沉默前、沉默中、沉默后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体会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体会“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的原因。 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1、父母怎样给“我们”过生日的? 2、你要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四)、总结全文,安排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 1、采取恰当的方式了解并记住父母的生日。 2、动手设计一张贺卡。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每天帮父母做至少一件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 5、向老师、同学、邻居等关心自己的人表示关心。 6、将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日记。 7、集中展示,评价实践活动的成果。 部编版三年级《花钟》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二年级的读和说为重点的训练,学生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们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训练说话,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敢于在公共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使用生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设计教学。 本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本册教材采取自然发展的方式编写,单元的递进主要是为了突出阅读,防止附加的关于文体、写法之类的说教,以便促进儿童的大量阅读。课文中反复出现诗歌和儿歌,这不仅是增加情趣,更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逐步让他们感受美,创造美。学生的写作不仅仅成文,都有情感的支持、召唤,都有韵律、节奏的配合,所以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也应视作是更深的层次上的写作基础。本册共有课文48篇。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上我们有以下几点计划: 一、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为上好课打下较好基础。通过读思查,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思考与教材和教学有关的主要问题,然后适当地去查阅或参读教学参考资料,做到多读多思。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 首先教学设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整体出发,从宏观上考虑好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时间,分配好每篇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从微观上来精心设计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其次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阅读过程去设计教学。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时刻挂在心上,考虑怎么学,学得怎样。抓好学生的预习,给预习的硬任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自主、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感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运用共同学习的原理,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尽量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教合一。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出路,课内外相结合。 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光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课本的文章无非是例子,让学生根据此掌握学习方法,大量的实践活动应靠课外去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听清楚老师的的要求: (1)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坐落在哪? (2)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设计者是谁? (3)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年代? (4)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在世界上的影响?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座石拱桥了,你们呢? 二、体会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请你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l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50多米长,9米多宽。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6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2个教室还要宽。中间通过的是古代的大马、马车,两旁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真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再现这热闹的景象。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1)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听老师的问题,试着用你的朗读向我们介绍介绍赵州桥。 (1)赵州桥有多长?有多宽? (2)这么长的桥,有什么特点? (3)大桥洞上还有什么?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可以读读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简单介绍原理。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课文的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了? (5)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吗? 三、体会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读一读,这是什么句? (2)什么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启下? (4)教师说明用法: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因为它与下文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到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 2、同学们,现在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赵州桥边。美观的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数只龙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快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呢?请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读一读。 (1)你最喜欢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点读给我们听听。教师评价: l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句式将精美的雕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既然喜欢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吗?试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内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5)再试着背一背: 4、长50多米的桥面上难道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展开想象,运用这样的句式,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学们。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四、总结全文。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把对赵州桥认识都融入其中。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及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钻石吗?想看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图片,咱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 2、解说:这钻石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贵、纯洁与永恒。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钻石有关,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出示课件)。 二、新授。 (一)、入情入境。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教室配乐深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出示课件)。 2、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感受“爱” 1、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神奇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出示课件)。 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3、教师贴相应的水罐图:空水罐――满水罐――银的――金的――钻石――水流――星星。 4、分组读。 5、一个普通的水罐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真神奇!那空水罐怎么会装满水呢?快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 (3)问:小姑娘为谁找水?(母亲)她为什么要为妈妈找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妈妈的爱)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孝顺)小姑娘找到水了吗?(没有)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哪儿也找不到)此时的小姑娘已经非常累了,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哪儿”要读出着急,“睡着了”要轻些,不能吵醒她)。 (4)我想请女同学读读。 6、当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样?你从书上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小姑娘喜出望外・・・・・・跑去)。 (3)“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你们有喜出望外的时候吗?说一说。谁来读读(指名读)。 (4)尽管小姑娘也想喝水,但她还是先想到谁?(母亲)从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什么?(对母亲的爱)让我们带着惊喜与对母亲的爱齐读这句话吧!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同学们,正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才使空水罐变成了满水罐呀。 7、那木水罐为什么变成银水罐呢?你又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呢?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小姑娘往・・・・・・・・欢喜起来)。 (3)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却把水给了谁?(小狗)小狗是动物呀,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小动物的爱)。 小结:小姑娘不仅爱母亲,也爱小动物。因此木水罐变成了银的。 (4)想想,喝到水的小狗会对小姑娘说什么呢?(感谢的话)学生自由说,文中还有一处描写小狗的,快去找找。 (5)指名回答,并出示课件。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这时小狗又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哀求的话)。 (6)现在咱们男生和女生比比赛,看谁读得有感情。 8、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到书上去找找吧。 (1)学生回答,师出示课件。 (2)母亲把水让给了谁?(小姑娘)她为什么要让给小姑娘?(对小姑娘的爱,也就是母爱。)。 (3)生病的母亲会怎样将话呢?谁来读读?(指导朗读,适时表扬)。 (4)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这伟大的、深深的母爱吧!齐读。 小结: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正因为这样,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9、那小姑娘喝道水了吗?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1)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这时・・・・・过路人)。 (2)小姑娘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变红)。 (3)谁来读读小姑娘焦渴的样子?指导朗读,男生读。 (4)就在这样焦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把水递给了谁?(过路人)她为什么要给过路人?你体会到了什么?(对陌生人的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有爱心)。 小结:是呀,正因为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使一个奇迹又发生了。一个什么奇迹呢?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让我们大声齐读这个奇迹吧。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在焦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想到的是,是(),是(),却唯独忘了(),因为她有一颗()。(板书:画)这广博、无私的爱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代表爱心的七颗钻石又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课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也叫北斗七星,愿爱心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四、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童话中的爱心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进入“爱心故事大家谈”聊天室,说说你生边的爱心故事吧。评价适时表扬。 2、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一首《爱的奉献》送给你们。(出示课件)。 3、教师总结: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课件出示“爱心小超市”)。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 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读一读。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2.唱一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3.说一说。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 1.是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看的说出来呢?(课件出示春天的美图)。 2.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来。 说话示例: (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了……。 (2)春天来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 (3)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 3、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运用不同的修辞,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设计意图:教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把把看到的景物说清楚,还要说具体说生动。】。 三、小组合作,描绘春天。 1.学生回答。 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倾听也是一种美德)。 (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把组里的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春天多美啊!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板书设计: 春天去哪儿玩。 颜色形态。 视觉听觉嗅觉。 按一定顺序。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八、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 教学难点: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们,你会怎么做?谈谈自己的经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评。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2、你觉得这个奶奶怎么样?从哪些内容感受、体会到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选择你喜欢扮演的人物角色,给自己起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 2、进入角色,朗读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对待你们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谈谈感受。(教师示范)。 4、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5—8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样影响着我? 2、指名回答。(板书)。 3、自由读。齐读。 六、回到课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杏儿多、杏儿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3、分角色读。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并适度拓展文本,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把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拉萨天空的录像。(学生欣赏)。 看到这样的天空,你想到了哪些词?(蔚蓝、一碧如洗、湛蓝……)。 2、我们这里能看到这样的天空吗?你知道这样的天空在哪里能看到?揭示课题。 3、在作者王宗仁的笔下,描述的拉萨天空是怎样的独特、美丽。读课题——带着神往的神情来读。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生字。 拉萨的天空独特美丽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学生自由读课文)。 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 突出“帘”、“纯”、“畔”读音并组词,强调“忍”、“窗”的字形。 2、开火车读,各人读一小节,看谁读得好。 3、文章中哪句概括了拉萨天空独特的美呢?用“”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媒体把刚才出现的拉萨天空的录像再展示一遍,并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引导: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呢?作者在下面2至4自然段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细细品读,你感悟到了什么?并把你感悟到的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美,让你联想到什么,并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引导学生体会“碰”与“摸”。能碰到吗?能摸到吗?让人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把这独特的美读出来呢?(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出示: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神奇可爱的感觉吗? 出示: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有感情朗读第2节。 出示: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神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神往? 读到这个时候,我想你是不是很想去西藏看看哪里的天空。老师告诉你,今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已开通,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去西藏游玩一点儿也不困难,坐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到西藏只要48个小时就可以直接到达。 练习说话。 来到拉萨,面对此情此景,会说。 预想:(可以是老人、孩子、青年夫妇、外国友人等结合上文内容把他们恋恋不舍的赞叹心情表达出来。)。 5、出示图片,在巨大窗帘般湛蓝的天空下的布达拉宫。 师叙述:布达拉宫举世闻名,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它依山而建,群楼重迭。气势雄伟,巍峨壮丽。 6、指读第4节,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预想:布达拉宫有了这蓝天,为什么会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引导孩子读出在蓝天下的布达拉宫优美壮丽的气势。 7、师深情地导入:当这湛蓝的巨大的窗帘缓缓拉开时,我们就看到了圣地气势恢弘的美;当这湛蓝的巨大的窗帘缓缓拉开时,我们就看到了象征着民族团结、友谊和平的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的美。难怪作者要说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拉萨天空那独特的美,留在你心中了吗?让我们用手中的笔,以童诗、童谣的形式来赞美拉萨的天空吧! 设计意图: 在学了本文后,趁热打铁,立即安排这样的训练,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标签: |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