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6 09:05:34人气:下载文档docx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完美的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敏锐的教育观察力。 数学教案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课件等。 (一)以旧引新 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2+5=3+3=7-6=6-3= 1+5=7-3=6-4=1+6=7-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列出“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练习 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2+4=6,4+2=6;3+3=6;1+5=6,5+1=6。 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并写出算式。 预设:1+6=7,6+1=7;2+5=7,5+2=7;3+4=7,4+3=7。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 4.完成45页第10题。 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6、7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6和7的口算练习做准备。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的加减法计算。 (四)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45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 2.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归纳梳理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关6和7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在看图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 数学教案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其中(单位:)为行李的重量、 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解算法为: 输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么, 否则; 输出行李的重量和运费、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 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10页图1―2―6、 在上述计费过程中,第二步进行了判断、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1)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 (2)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2、说明: (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数学教案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1.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分别出示:教材36页的兔子图和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4+3=77-2=5。 3+4=7。 第2题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图画应用题)。 1.教学例1。 老师在兔子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加写“?只”.。 问: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边指图边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板书:4+3=7(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就要把4只和3只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 (第1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第2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页做一做的金鱼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投影出示36页做一做的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7只)飞走了几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出示教材39页第5题的苹果图和兔子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39页的思考题: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个萝卜,还缺2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勇于探索,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想品质.。 数形结合,利用函数图象分析相关问题.。 在运动中对函数图象的分析.。 启发式、探究式.。 已知函数,.。 问题一: (1)当x=2时f(x)取得极值,求a的值; (2)。 小结: (3)在(1)的条件下,求函数f(x)的递增区间; (4)。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问为下列问题做铺垫提高解题能力。 (5)若在(1)的条件下,函数f(x)在上递增,求b的取值范围; (6)。 小结: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导数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若函数f(x)在r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8)。 (9)若函数f(x)在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10)。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6)若函数f(x)在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数学教案使同学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同学安排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假如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同学想一想,写出两道动身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同学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 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数学教案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转载于: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数学教案学生在学习《年 月 日》之前,已经学过了时、分、秒的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单位的观念。本课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每月的天数,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可以把12个月分为4个季度,了解有关地球公转和年的关系。 填”是填写20xx年和20xx年各月和全年的天数,从而发现每月有大月和小月,二月和全年的天数不一样,从而介绍平年和闰年。在此基础上,再来研究二月,教材安排了让学生把1997―20xx年历中2月的天数记录在表中,引导孩子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已有经验,组织他们回顾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一些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的一个困难是在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面。我们在孩子自由想办法的基础上多介绍集中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闰年、平年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困难。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充分的小组活动交流,利用孩子的互动来强化判断的方法。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3、知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并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1、经历判断平年、闰年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增加自主研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数学教案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 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数学教案高三级99计算机班主任邱艺妙 讲“故事”,学“做法”,品“结果”,悟“感想”,数学教案-争气。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志向、有自信心、肯努力。 潘嘉明、陈燮彬 [潘]:欢迎学生会的同学来参加我们中专班的主题班会。 [陈]: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潘]:我身为学校的一份子,是计算机班中的.一员,一定要争口气,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为了前途。 [陈]:我们中专班不比其它班差,用什么来衡量呢?我们要用行动来证明,让全校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我们班的团结向上,我们要争这口气,幼儿教案《数学教案-争气》。 [潘]:下面通过大家讲故事,讲讲自己听完故事后受到什么启发? 《一定要争气》 小组讨论:启示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小组讨论:启示 一个人无论作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费一番心血。只有经过无数血汗、苦泪和功夫磨砺后,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物。 卧薪尝胆 小组讨论:启示 后世人常用“卧薪尝胆”的故事警醒自己,其用意并非强调报仇雪耻方面,也不是当真要挂起苦胆来尝一尝,而是比喻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熟能生巧 小组讨论:启示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与成功是无关的。 (……) 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每个人手中握着失败的种子,也握着迈向成功的潜能。我们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你,就看你如何去选择了。一个人无论作任何的事情,只要有目标,有恒心,信心,决心,成功一定离自己不远。最终使同学们能达到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效果。 数学教案2.学习二十以内分与合。 学习十以内的相邻数,二十以内的分与合。 1.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2.让孩子能掌算数的基本能力。 两个面具(喜洋洋,懒洋洋);儿童币,礼品小橡皮擦,铅笔,橡皮。 师:(教师带着面具走进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谁啊? 幼:喜洋洋。 师:喔噢,小朋友真聪明,想不想跟我进羊村看看啊? 幼:想。 师:去羊村的路很遥远,我们需要乘着火车去哦!敢不敢啊?(不敢的小朋友就站在后面)。 幼:敢。 师:羊村到啦!(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三栋房子)小朋友你们会说哈喽吗? 幼:会。 师:等下老师的手开始斗得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说哈喽喽喽。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啦。 师:开始了哦。 幼:哈喽喽喽喽(图片翻开给他们看)。 幼:一二。 师:好了,小宝贝们看看图片上面有什么啊? 幼:房子。 师:宝贝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房子吗。 幼:不知道。 师:它们分别是喜洋洋,懒洋洋,美羊羊的家,它们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 幼: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们来看看1的邻居是谁啊?(举手回答老师哦)(答对了就给一个神秘礼物)。 幼:二。 师:这位小朋友真棒,大家给他鼓个掌吧!(一二)。 师:那2的邻居有谁啊?(动作示意他们要举手)。 幼:1和3。 师:一二。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到你们,哼,邓老师太不甘心啦,老师这次要考你们一个难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品尝,了解桔子的颜色、外形、大小、重量、味道。 2.继续学习运用比喻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 教学难点: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桔子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话,找中心句,导入新课: 2.听后生讲。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桔子:你看到了什么?(生讲)。 2.板书:这个桔子真可爱!(指导读)。 3.指名读出桔子的“可爱”特点;齐读。 4.板书:啊!这个桔子真可爱!(指导读句子)。 5.师:从哪儿看出这个桔子的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桔子,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生讲:颜色、形状、大小、重量、味道)。 6.再仔细观察(叶子),一般桔子都没有叶子,这是这个桔子的个性特征,如果剥开橘皮,你就会看到(桔瓤),一尝就知道(味道),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光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写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把你想象到的写进去,文章就具体生动了。 三:指导写作。 (一)外表。 1.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形状好吗?谁想说?(圆圆的)。 这圆圆的桔子像什么?注意把话说具体说完整。(做动作提示)(像小皮球、像小灯笼)。 说得真好!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是个什么句子?(打比方)。 2.继续观察。这几个桔子大小一样吗? 有大一点的,有小一点的。用一个词怎么说?(大小不一)。 3.放在手里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60克左右)。 4.再看看它的颜色。(桔黄)。 5.谁能连起来说说桔子的形状和颜色? 那么,我们除了通过嘴巴吃,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它的味道?(用鼻子闻)对。谁来闻一闻这桔子的味道,然后告诉大家。(淡淡的清香)。 7.看桔叶:看到了吗?这桔子上还有片叶子,这说明什么?(新鲜)谁能说说这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椭圆,碧绿)。 想想:这片桔叶顶在桔子上像什么?(像一顶帽子)。 8.谁能连起来把桔子的外表说一说?(指名说)(板书:外表)。 (二)内里。 1.注意老师的动作:教师剥桔皮。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剥、扒)。 2.老师剥桔皮,请一生上台来闻闻,你闻到了怎样的味道?(清香)看到了什么? 3.这桔瓤是有什么组成的?(桔瓣)取出一片桔瓣,看看,像什么?(月牙、小船)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桔瓣?(数)。 4.仔细看,动脑想:这些桔瓣围在一起,好像??犹如??用打比方的句子描述一下。 指名说,点评。 5.继续看老师的动作:取出一瓣。指名说说老师做的动作。(取、掰)老师接着做动作,放在学生嘴里咬上一口。 6.谁能把刚才讲的连起来再说说,注意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板书:内里)。 7.拿起桔子,大家一起动手剥桔皮、数桔瓣、再放到嘴里品尝一下桔子。要求边做边说。 8.刚才大家品尝了桔子的味道,谁来说说?(甜甜的、酸酸的、甜里带酸)。 9.好吃吗?喜欢吃吗? 10.学生习作。 三.佳作欣赏。 展评学生习作,师生给予评价。 板书: 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观察仔细内容具体想象合理。 数学教案(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1.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10o倍各得多少?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1.254.036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5.940.248125.6。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新课安排了三个层次。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整地归纳出移动规律.。 第三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不包括补0的问题)。 数学教案课题:圆柱的认识(六年级下)。 教材分析: (一)此部分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这两种图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为今后的空间几何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时教学内容为第一节——圆柱的认识,具体在课本的10~12页。 (二)教材中首先呈现的主题图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例1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并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例2教学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让学生想像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剪开侧面,通过操作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以及圆柱侧面与底面、侧面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指出圆柱的底面及其高,侧面。 (2)掌握圆柱的特征,能列举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3)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与圆柱底面的关系。 (4)增强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以及它与圆柱底面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模型,纸质圆柱模型(学生用),ppt课件,硬纸板,剪刀,胶水,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图片欣赏,整体感知圆柱体形象:(ppt)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比萨斜塔,客家围屋,岗亭,蜡烛,灯笼)有没有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2.设疑: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美观,坚固,容易滚动。。)。 3.导入课题:恩,圆柱体可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也能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好好地认识一下圆柱体。(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实物模型观察,初步了解圆柱的组成: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模型,每一位小朋友手里的学具中也由一个纸质的圆柱形模型,可以把它拿出来,仔细观察一下,用手摸一摸。思考一个问题: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可以同桌小伙伴合作。(板画:圆柱图形)2.课堂交流: (1)谁已经知道了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谁愿意告诉大家。(两个圆和中间部分)(2)概念学习: a.我们把这两个圆面称之为圆柱的底面(黑板图中注释指明),所以一个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都是圆形。 b.中间这部分称为圆柱的侧面,小朋友们可以再摸一摸,它是凹凸不平的还是光滑的,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呢还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柱的侧面是一个光滑的曲面)黑板上注明侧面。 (3)学习了两个概念,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还想说什么?预设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一样大小的圆;预设2: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细的。。(4)教学圆柱的高: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忙——圆柱有没有高呢,它的高究竟是在哪?谁来帮老师指一指,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画。 (5)总结圆柱体的高的特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1)圆柱的高有无数条(2)圆柱底面上任意一点到对面作任意垂线都是圆柱的高(3)连接圆心之间的距离也是圆柱的高。(若学生面有难色,则老师直接示范几种高,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请学生从中找出正确的高,并尝试总结圆柱体的高的特征)。 (6)延伸学习:圆柱形生活用具中的高(硬币的高称为厚度,毛巾架的高就是它的长度)。 三、练习应用。 练习一:(ppt)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体。若是,请分别指出底面,侧面和高;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圆柱,圆台,侧躺的圆柱,中间小两头大的近似圆柱体)。 四、设置问题障碍,深化圆柱特征学习。 1.设疑: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一个圆柱?(ppt明确问题)。 2.实践操作:有的小朋友说能,有的小朋友反对。没关系,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看看究竟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有什么关系。请再次拿出你的圆柱模型,拿起剪刀,试试把它沿着虚线剪开,分成两个圆和一个侧面,然后再看一看,这个侧面究竟是怎么样的图形。(师走动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辅导)。 3.课堂交流:发现了吗?原来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齐答: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又有什么关系的?再思考一下。(若学生觉得困难,可提示:想不到的小朋友,不妨把其中的一个圆放在桌上,然后试着把剪下来的长方形侧面卷起来,使它刚好可以跟圆贴合)4.总结规律: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5.回归问题,明确答案:现在谁再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一个圆柱?(错误,因为圆柱的侧面与底面大小是有关系的)。 五、练习巩固。 1.练习一(ppt出示课本练习)。 2.练习二:请根据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自己动手做一做圆柱体。并在模型中注明底面半径,高的长度。 数学教案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案物质准备:ppt、圈 一、通过“小手藏哪里”让幼儿初步了解里、外空间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洞里,我就把手藏洞里,请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袖里,我就把手藏袖里,请你小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问:小手藏(放)在哪里? 二、通过“送礼物”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区分里外空间方位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语:今天有一位客人要来我们班级做客(喜洋洋)想邀请你们去我的羊村玩游戏,你们愿意吗?去羊村前李老师为小羊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积木、布娃娃、球) 提问:布娃娃(汽车)在盒子什么地方?球(积木)落在盒子什么地方? 三、通过设置关卡巩固对里、外空间方位的认识 引导语:我们跟着喜洋洋出发吧,糟糕!灰太狼出现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盘子,看看谁能根据指令放的又对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离灰太狼安全到达羊村玩捉迷藏游戏哦! 1.教师藏,幼儿说 引导语: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到达羊村,可以玩捉迷藏游戏了,赶快坐下来休息会儿,准备开始了! (1)教师藏,幼儿说 提问:老师躲在哪里? (2)幼儿藏,幼儿说 要求:当老师数123时所有小朋友必须找到一个位置站好哦!我摸到头要告诉我你躲在哪里哦!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教室里、外的物体 们当小小观察员看看我们教室里面有什么?(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么?(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诉你们好朋友也可以告诉客人老师哦!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我结合幼儿特点,借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整节课我围绕着该故事展开,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中不断层层递进的学习、区分、表述分里外;活动内容我始终贯穿着目标“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展开从选择内容到活动准备再到活动的组织过程,我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3、在目标中须引导幼儿用××在××里面(外面)进行表述,但对于幼儿不能完整表述时,没有进及时的调整,所以导致这一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数学教案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 (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筇一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到加工厂去做球体的产品吧? 数学教案(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王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结局吗?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巩固发散。 1、联系课开始的扑克牌游戏同学的牌: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0、7、5老师的牌:9、6、3老师怎样出牌,能够确保自己一定取胜?小结:在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 2、p106——做一做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听清颜色和形状的指令,感知集合。 2、在游戏中寻找安全的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喜洋洋头饰若干,红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游戏:听喜羊羊的音乐,进场。幼儿互相问好。 2、认识房子的不同颜色、形状。 二、挑战灰太狼(一维躲猫猫)。 (一)按颜色躲猫猫。 1、灰太狼把美羊羊藏了起来,你们说要怎么办啊?(幼儿讲述)。 2、仔细倾听灰太狼的要求。 3、灰太狼去红色的房子里找小羊。(播放ppt,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4、小结:不管什么形状,只要躲到和灰太狼颜色不一样的家里就可以了。 (二)按形状躲猫猫。 1、灰太狼去正方形的房子里找小羊。(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2、幼儿交流经验。 3、小结:怪不得灰太狼找不到我们,原来我们都知道灰太狼会到哪里来找我们,然后找个和他不一样的房子躲起来就安全了。 三、挑战灰太狼和红太狼(二维躲猫猫)。 1、灰太狼去蓝色的房子,红太狼去圆形的房子找小羊。(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2、幼儿讨论。 3、小结:和他们两个都不一样,才是最安全的房子哦! 四、营救美羊羊。 播放ppt营救美羊羊,回羊村!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4页―p85页“可能性”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体课件。 摸球盒、转盘。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一定不可能 【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x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数学教案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初步学习按照规则操作。 1、“爱吃糖的大狮子”课件。 2、教具:红、蓝、黄、绿颜色标记,大盘子三个,大糖果若干。 3、幼儿操作材料:有形状标记盘子的操作板、“糖果”若干。 家长群帮手小程序。 一、故事导入。 二、集体活动。 1、第二天小猴子送来好多糖,大狮子说“我想要吃红色的糖!”,将红色糖果找出来。 2、大狮子又说“我还要吃蓝色的糖!”小猴子很害怕,谁来帮帮它? 3、还剩下一些糖果,谁能把它们分到一样颜色的盘子里? 三、小组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讲评:看看有没有都分对呢?逐一检查。 四、故事收尾。 大狮子吃了很多糖果,牙齿真的疼起来了,小狐狸的主意成功啦,我们一起去庆祝下吧! 数学教案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进位四的运算道理,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听题打算盘。 2、能积极投入探索活动,操作寻找总结方法。 鞭炮若干,算盘(人手一份),苹果、梨子(每人一个)、汽车六辆、数字卡片若干、记数卡片若干、开汽车的音乐。 1、游戏“放鞭炮”(学习进位加4的运算法)。 (1)激发幼儿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 师: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是谁的节日?我买来许多的鞭炮一起和爷爷、奶奶过节,好吗?我买的鞭炮有些不同,你要做出里面的题目才会响。 (2)出示鞭炮卡片(9+4)幼儿尝试自己拨珠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集体边讲述边操作理解之后,我们一起来放个鞭炮(乒!乓!)。 出示鞭炮卡片(7+4)师:请一个小朋友在大算盘上做,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集体拨打),答对之后师:这个鞭炮我们也可以放了。(乒!乓!)。 出示鞭炮卡片(16+4)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你为什么这样做?集体拨打,我们一起来放放这个鞭炮。(乒!乓!)。 出示鞭炮卡片(8+4)师:我也来做做,(错误指法),对不对?哪里不对?应该怎样做?(小结:先去再进)(乒!乓!)。 (3)师:大鞭炮放完了,我们再来放放小鞭炮。(教师出示小鞭炮并翻开题卡,幼儿按题拨珠)。 幼儿自由选择拨题,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并引导能力弱的幼儿讲讲这样算的原因。 师:放完了鞭炮,我们还该给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呢?(幼儿发散思维)商店离这很远我们要乘车去买礼物,可是这些车没有车牌,不可以在马路上开。(出示红、黄、蓝、绿、橙六辆小汽车)我们先要把车牌号码找出来。车牌号码在哪呢?(出示数字4、7、1、2、9)秘密就在这些数字中。 师:红颜色的汽车车牌号码是把这些数字从小排到大。猜猜是多少?(12479)。 师:兰颜色的汽车车牌号码是把这些数中最小的放在第一位,后面的由大到小(分组说是多少?19742)。 师:绿颜色汽车车牌号码是把这些数单数放在前,双数放在后,然后从大排到小(个别说,演示排列法97142)。 师:还有三辆汽车的车牌在我的卡片上,请你们记住拨入算盘。(教师出示卡片,幼儿记数拨珠)。 师:水果店到了,在每张桌子中间都有装满水果的筐,水果的背面都有一道题,请你们用心算的方法算出来,算对即可买到这只水果。 幼儿心算买水果。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水果分给爷爷奶奶吧! 数学教案物体的平移在学生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在介绍平移时要注意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导入,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现象并体会他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直观的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感知平移的特点。 1、怎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 2、平移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究一种生活中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平移)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 师: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根据你们昨天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看看画面上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生:平移现象有观光梯、缆车、话题、小汽车。 师: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用手势来演示给大家看? 师:这些运动都是平移现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课件出示) 同学们认真观看。 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那现在请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各自见过的平移现象。 学生自己用桌子上的物体做运动,然后集体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平移的定义。 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它的(形状)、(大小)、(自身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平移现象。 师:这里有几座房子,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移移看! 学生交流汇报。 小房子师朝哪个方向移动的?怎样运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师:说的真好!瞧!(出示平移的特征) 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两只蝴蝶,两只小乌龟为什么不连?(方向不同) 其实,再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处处有平移,比如:我们在学习美术时,也能用到平移。 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后大家可以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现象,而且还必须渗透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其次,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以及活动集体探究出平移的特点。再次,通过小房子的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 1、在学生举例说明小鸟的飞行也是平移现象吗?我没能够给与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只是让他再好好思考。我感觉在突发事情上,还是教学机智不够。 2、激励性语言还是不够丰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标签: |
上一篇:驾校应急预案(优秀17篇)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