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经典说说美文,带给您最深的感动。

标签聚合|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搜索
分类
当前分类:

读后感

幼儿教育读后感(实用19篇)

日期:2024-12-13 20:25:25人气:下载文档docx

导读:读后感不只是对书的简单评价,更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细腻感受和个人思考的过程。下面是一篇具有启发性的读后感,读者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对书中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幼儿教育著作读后感《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着,对...

读后感不只是对简单评价,更是通过文来表达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细腻感受和个人思考的过程。下面是一篇具有启发性的读后感,读者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对书中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幼儿教育著作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着,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着名幼儿教育蒙台梭利1936年7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这是因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幼儿教育》读后感

看了幼儿教育第五期中关于环境布置这一板块,我感触颇深。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环境就是影响幼儿的一个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环境装饰之后令我深刻感受到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欣赏学习,在总结自身的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环境装饰应该让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共同合作。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在考虑幼儿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平,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动起来,从而发挥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家长可能犯的细节毛病—关于幼儿教育昨日上午带小宝下楼玩耍,在幼儿设施处有很多小朋友宝宝滑滑梯时,妈被另外一处的声音吸引过去:“宝贝,看妈妈!小靓女,看妈妈!,看这里!”正跟哥哥玩沙子玩的非常专注的小朋友怎么都是不理会妈妈的镜头,妈妈情急大喊道:“,看这里!”呵呵,这专注的小靓女竟然全然不理会,依旧安静的专注的玩着她的沙子,一桶一桶装了倒,倒了装!

自省:大人总是无意的按自己的要求来指挥孩子,特别是幼童。很多人都能认同;孩子只是一个对他所看到的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概念和系统的独立的人。但大人经常会时不时的犯错,拿自己既有的观念影响或者要求孩子。

其实,保护孩子好奇心、创造力、孩子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安全范围内,孩子做的事情,我们只需在身边看着,静静的观察,提供帮助,而不是去打扰,满足自己的愿望。

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我拜读了日本的高杉自子的《幼儿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其中第六章《教育实践的深化与教师的成长》中《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我深有感触。

我们常说,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们却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想法。当我们侃侃而谈幼儿喜欢什么老师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了孩子的心愿?一个能把幼儿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心中真正喜欢的老师。

幼儿是十分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事的`,他们希望全身心的投入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自己与同伴,不断的探索发现,不断的成长。教师应该把幼儿的这一愿望置于核心位置。

幼儿渴望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带着想与希望扩展自己的世界。

幼儿向往充实的生活。他们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尝试新鲜的事物,体验快乐。

幼儿期盼在与同伴的共同生活中,教师能够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必要的援助。

教师应该保持与幼儿共同生活的视点。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会理解幼儿。我们如何去了解幼儿呢?

游戏的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去观察幼儿,做观察记录,我想,这是一个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但是单纯的了解行为和需要,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说理解幼儿。

之前说过,作为教师,我们自己是不能忘记游戏的快乐的。只有真正理解游戏并参与到游戏中,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幼儿的感受,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参与其中,与幼儿共同游戏,共同感受,共同思考。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并不是生硬的发出指令说:快点收拾!而是体会到幼儿的感受,换了一种说法:还想一直玩下去吧?可是已经到了回家的时间了。只是简单的换了一种说法,幼儿反而十分迅速的收拾好玩具。这说明了什么呢?看来,站在幼儿的立场来处理问题真的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说这个孩子腼腆,不喜欢户外活动等等,一旦这样去判定,就容易导致对幼儿的僵化的认识,会产生不负责任的放弃对幼儿的指导。我们也不应该觉得自己完全的理解了幼儿,毕竟人是极其复杂的,如果不是很了解对方却摆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无疑是对幼儿的一种伤害。最后我觉得,理解幼儿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幼儿对你敞开心扉,你也要对幼儿敞开心扉,你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相互理解。

《幼儿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我也特意每年都定这本杂志,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教育研究专辑”、真诚的“教育经验”、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和优秀的“点题征文”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其中的“教育经验”一栏,最值得我学习,对于一个没几年幼教经验的我来说,其实很需要从书中或老一辈那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经验,从而充实自己,不断使自己进步、成熟,在《幼儿教育》这一本杂志中可以寻求到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状态和教育整合方法。

从本质上讲,读书的乐趣在于读书的艰苦之中。读书并不只是都如夏吃冰淇淋一样美滋滋的痛快,有时读书就是一桩苦事情。作为孩子,读书是本分,是天职,不是玩,苦尽甘来,要付出这种代价,才能将读书化为自己的知识、血液和生命。一旦学生真正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视作一种享受,它所产生的能量将比所有的阅读指导都来得快捷、来得有效!从中让教师深刻体会、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重要性,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具备这样的意识。在以后的研讨中,我们将继续提高教师在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教育行为,同时,我们也将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观察后的回应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使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两者的相互关系,促进幼儿既发挥主体性又积累阅读经验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幼儿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幼儿教育》读后感

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着名篇是最灿烂的浪。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名着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孕育着莘火相传的希望。然而,这么多的教育文章,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很有幸,我读到《中外幼儿教育名着解读》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着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后浪推前浪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我的记忆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幼儿教育感觉只是停留在看看孩子的观念上面,读了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其实,“幼儿教育”已经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在词语的运用上有所差别,与其相对应的就是“蒙养”,既教育童蒙之意思。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dd孔子很重视早期教育,确实,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的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那时,孔子很注重孩子的主体教育,个体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尽仍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本书通过四个阶段的介绍,分别讲述了我国,外国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人物及其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其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人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满足了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的先驱者――陶行知先生,他指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并证明儿童有创造力,他通过“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说明创造力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能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我收益非浅,让我明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定要有民主的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因材施教,确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对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人,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书中还有阐述了如: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很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外国幼儿教育家的理念,生平与成书经历,其中最让我感动心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医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闪耀着他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能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能带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创造生活的钥匙,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师生互动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实践者学习啊,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幼儿实践教育,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实,每一个孩子心灵中潜藏着巨大的生命创造力,他们都有幻想,都会故事,会唱歌……如果我们拥有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宏大的胸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蓝天下的快乐学校也就不会是一个童话。

通过阅读本书,我的内心获得了充实,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读书人,尤其是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只有坚持读书,并学以至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走向成熟。

《幼儿教育》读后感

读了《幼儿教育》中关于环境布置的一些板块,我深有同样的感触,孩子生活在幼儿园里,环境就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环境装饰之后令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环境伴随着孩子们度过,让孩子们在绿色环境下健康成长。

在欣赏的过程中,其实我发现,书上有不少的环境布置在我们幼儿园也都有类似的装饰,看上去令人有种亲切感,当然也有不少装饰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创意的确不错。但这也并不能就否定我们自己的装饰,因为我们也有很多不错的装饰是她们所没有的,也称得上是新颖的设计了。例如:走廊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板制做的星星还面带笑容,像和小朋友们眨眼似的,这种装饰起来,视觉效果也很不错;还有用绿色彩纸制作的柳条还挥动着柳叶,为孩子们开辟了绿色的童话世界;还有儿童的热门话题《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经过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也伴随着孩子们的喜走进了幼儿园,室外两面墙体的喜洋洋、老村长、还有灰太狼、红太狼,每天孩子们都聚在一起谈论它们。在我们园里的每个班级又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精心营造的天地,中班的动画世界是贺老师和孩子最喜欢的;大一班的冬天的景,还有白雪公主是高老师和孩子们每天议论的话题;大二班的丰收景色是邹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创艺,表达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喜悦心情。无论是教室、走廊、还是室外这些画面也间接地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总结优点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操作性不强,不少装饰也只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这应该算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了,今后我们应该在考虑美观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在班级的区角环境布置中,既要有创新意识,更要能让幼儿动起来,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为幼儿提供环境,而应该更加注重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环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体现环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过看书欣赏学习,在总结自身的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环境装饰应该让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共同合作。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在考虑幼儿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动起来,从而发挥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名著读后感

早期阅读现在已经被人们所熟识,但很多的家长虽然知道这个很重要,却无从下手,我作为一位母亲,我平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相关的,充满童趣的书藉,和孩子共同阅读,慢慢地孩子的知识面会变得开阔起来,思会变得活跃起来,当碰到问题,会提出许多的“为什么”,而为了解决这许多的为什么,他就愿意去看更多的书,就近一步激发了他看书的举趣,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他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探索的乐趣,拓宽了他的举趣面,以此类推,形成良好的循环。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问题要他回答,启发他主动思考,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哪怕他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释,可以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资料,再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可以使他接受的心悦诚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时,家长也增长了以前没有关注的或者没有兴趣的知识,达到了和孩子一起积累一起成长的目的。

唯美的灵魂去锻造完美的心灵。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幼儿教育》读后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幼儿教育》读后感

阅读了这篇章,让我觉的时的教育严谨又不失活泼。去过日本、看过日本动漫或者了解过本的人都知到本人通常都有较好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群体意识,这些都从小的教育和生治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

举一个小例子,日本小朋友在过人行横道时,当信号灯变绿后,孩子会举起一只手缓慢通过斑马线,然后,过了斑马线朋友会向停下的车流鞠躬教谢。(因为小朋友身量小,不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起起手增加高度,提醒过往本辆有小朋友在过马路)这些好习惯都提由父母家人、在幼儿园由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点一滴培养出来的,在大了说是整个社会共同培养来的。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个我班孩子的小案例,在小六班时,一次放后快下班时,门卫徐师傅来到我们班,问道:那是你们班的小朋友吗?我一愣,心想,难道是放学后有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的不发回就啦?抬头往外看去,正看到我们班的扬扬小州友拉着爸色的手离开操场。徐师傅说:“你们班这个朋友真好,真懂事!别的小朋友玩具随手丢在操场中间就离开了,但她没玩玩具还和她的爸爸一起帮我把玩具归类放好,还把地上的餐巾统丢到垃圾桶里。”

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注意细节的孩子,离不开老师的影响,来的却在子周围的环境,家人、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

缪玉霞。

《关注细节好处多》。

细节是什么,可以说我们身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算得上是细节。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老师的工作是很繁琐的,只有在工作中关注到细节,我们在幼教这行才能走得更远。首先,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常规。新区老师都在行动中:睡前听故事、轻拿轻放、衣服鞋子的摆放、离开位置塞小椅子等等,我们让孩子把每件小事细化,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让我们工作越来越轻松。第二、关注细节、拉近家园的关系。孩子们在园活的,免不了一些小摩擦,哪位孩子的脸被同伴划伤了或咬到了,老师们一定要事先弄清原由,与家长及时沟通,相信会得到家长的谅解,家园关系也会更加融洽。第三、关注细节、可以排除安全隐患。二号操场的滑梯,孩子们很喜欢玩,一次孩子们四散开来,爬的爬、滑的滑、钻的钻,很开心,一旁的王园老师就提醒我说:“晃桥下面不要让孩子去钻,板子下面全是铁钉,上面孩子跳,下面的孩子会被钉子伤到头皮的。”是呀,老师们及时关注到的细节,让孩子在园安全度过每一天。关注细节,好处真多,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夏俊。

《小家务大收获》。

“老师,我翻汤了”、“老师,我筷子坏了”,每当发生这种状况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立刻去拿抹布拖把、换筷子,有的孩子坐在那里等老师帮忙。或者,班上孩子轮流做值日生时,有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提醒就把事情做好了,有的孩子在提醒下还做不好。我认为这些现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让孩子参与家务,其实也是父母给孩子的一种陪伴,并且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因为劳动会给亲子双方都带来滋养,更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皮皮一岁多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我一起洗衣服了,所谓的洗衣服,其实就是玩水、玩泡泡。实际上,我们两个人一起洗衣服花费的时间要比我自己一个人洗衣服多的多。因为我们常常把衣服都弄湿了,再换再洗。但是,在这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弥足珍贵的.。

对孩子来说,厨房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是他的玩具,当然也闯过不少祸:厨房淹了、碗碎了、盘碎了、勺子弄断了、有次还把我心爱的玻璃锅盖弄碎了……但是,我没有阻止过他的行为,我认为他是在学习,不是在捣乱,我相信,正确的引导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小的时候,我保证他能碰到的东西都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我们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自由地、安全地探索环境,而不是用“不可以”来制止孩子。孩子都有好奇心,“不可以”只会激发孩子更浓厚的兴趣。等皮皮长大一些,我就把他的专用刀子放在了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我觉得与其阻止孩子玩刀,不如教他正确使用。现在,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削水果、切水果、摆盘,甚至还会帮我和他爸爸削好水果。我记得第一次在朋友圈里发皮皮削的水果,点赞的人很多,但是担忧的人更多,问题很一致:不怕削到手吗?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学习,一定会削到手。炒菜、煎鸡蛋、洗碗、做蛋糕……这些事我们都会一起去做,常常有人开玩笑的说我虐待儿童。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肯定不是的。

其实,孩子天生是爱劳动的,只要家长给孩子机会。但是,现在太多的家长在让孩子劳动的事情上走向了极端。要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要么强迫孩子必须做,要么金利诱孩子做,比如洗一个碗多少钱、洗一双袜子多少钱,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应该有这个责任。真正的劳动会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成就感、价值感、责任感,家长只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榜样引导。

最后,我分享一下蒙台梭利的名言,她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劳动使他们成长,让他们更具有活力。儿童从不要求减轻他的劳动量,他喜欢独自完成某件事。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劳动,儿童的活力就会走向衰竭。”

张瑛。

《幼儿教育》读后感

我很喜欢,它很贴近我们幼儿教师的生活与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与方位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其中书中的“卷首”部分,让我体味深刻,因这里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今天,我趁看幼儿午睡的空间,又一次翻开了《幼儿教育》一书,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希望孩子能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一直以来,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难道书中的“铁杵磨成针”又有什么新释吗?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进入了思考。书中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说她太笨了,用那么多时间,为何不去买一根针呢?过去我们都知道“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寓意,就是看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十分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也由感而发: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才会对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更多。

《幼儿教育》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未来的幼儿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一书,它使我受到很大的感染。它向我们宣扬了很多关于保育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

杜威说过:“幼儿是太阳的中心。”是的,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一阶段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并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于是便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兴趣班,逼迫他们学这学那,可是小小的头脑哪能装得下那么多的东西。是儿童的,作为大人们就应该守护他们的自然,让幼儿过真正属于幼儿的生活,不要作为长辈就进行威逼,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保育就是保护和培育发展中的`生命。幼儿园不是小学,所以不应该向幼儿们灌输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发展幼儿们的爱、信赖感、自立感、自信心等,应该以游戏为中心,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真正游戏的乐园。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打基础,就好像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所以保育者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幼儿进行不断地训练,培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光彩的。保育并不是让保育者直接给孩子什么,而是要充分促进孩子自身的发展,放手让孩子不断地体验生活,通过对一件事情的反复经验,从中获得自己思考、自己行动、自己负责的好习惯。有时,我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一不小心脑袋碰到桌子便大哭起来,大人便说:“桌子真坏,我打它。”长期以此来安慰孩子,显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大人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下次小心一点,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个体和环境的互动称之为经验。不可否认,幼儿通过经验得到成长,直接经验是有限的,而人际关系和书本是最重要的间接经验来源。()努力培养幼儿与同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同伴的价值观比说教更有影响力。幼儿阅读绘本是最开心的,《小威向前冲》、《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大野狼》都是很好的绘本,它们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给幼儿留下无尽的遐想,绘本并不是要给幼儿带来什么知识,而是让幼儿获得无比喜悦的体验。

保育者应该很好的了解幼儿目前的状态,并制定适合幼儿的目标,站在幼儿的角度,让他们自由的、全身心的与环境、与同伴交往互动,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语言、感性和表现,过适合幼儿的愉快生活,支持和帮助他们,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育读后感

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学理论类的书籍是我最需要研读的,在20xx年的这个寒假,我再次学习了这本《幼儿教育学》,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从书本出发巩固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这本书也从理论角度为我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书的绪论中就明确提到幼儿教育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我们可以从周围的很多具体现象入手去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意义。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就能够不断发现各种教学现象,积累经验,在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引导下理论结合实际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书中正文的每一章节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让读者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学,书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是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其实,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理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导他们各方面获得进步的方法。比如引导孩子们学唱歌曲的时候,我在范唱时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乐感悟力演绎好歌曲,感染孩子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唱歌曲的欲望。孩子们的声音表现力是参差不齐的,在集体跟唱了两遍之后我就尊重孩子们的个别差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请每个孩子站起来说出自己不太会唱的乐句,然后再个别、集体交叉重点练习。这样,他们对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书中的一篇小资料《蒙台梭利论儿童》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具有自己的个性,并谋求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充满了创造力;他们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坚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变它;儿童锲而不舍、不懈地探索,并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碍。儿童友善地希望与每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发现以及小小的喜悦。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介入,“全神贯注地观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铭。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自己的个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学期,我们大班组进行了角色扮演课题的研究,孩子们在深入研究了绘本之后便经常在自主性游戏的小舞台中选择绘本中喜欢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用语言、动作、表情投入地演绎出绘本角色和故事情境,从中也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表现,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及时鼓励和适当引导,充分尊重他们在表演中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力,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师幼互动中孩子们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锻炼,同时也增进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识,丰富了情感认知。

“德、智、体、美、劳”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到幼儿德育方面的内容,也让我有所感悟。书中提到:幼儿只有在被爱,体验到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指向外部世界的爱。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与气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条件和资源,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和孩子在一日活动中近距离接触,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所以,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并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爱,如平时多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多和他们一起玩各类游戏等。在和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种情感基础后,我们便能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认识并了解各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如礼貌用语挂嘴边,同伴间主动谦让等,并注意抓住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良好契机及时进行教育。

深入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以书为指引不断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岗位上默默贡献。

幼儿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育》这本杂志,我正好也订阅了,看了几期受益不少。

对于老师推荐的几篇文章,感触很深,特别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点,让我想起前不久一个朋友的qq空间里的文章,说得是日本国家对小孩的教育方式。

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我个人来说真的不能认同,自己读书也是经历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一个过程,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儿。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学理论类的书籍是我最需要研读的,在这个寒假,我再次学习了这本《幼儿教育学》,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从书本出发巩固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这本书也从理论角度为我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书的绪论中就明确提到幼儿教育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我们可以从周围的很多具体现象入手去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意义。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就能够不断发现各种教学现象,积累经验,在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引导下理论结合实际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书中正文的每一章节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让读者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学,书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是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其实,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理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导他们各方面获得进步的方法。比如引导孩子们学唱歌曲的时候,我在范唱时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乐感悟力演绎好歌曲,感染孩子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唱歌曲的欲望。孩子们的声音表现力是参差不齐的,在集体跟唱了两遍之后我就尊重孩子们的个别差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请每个孩子站起来说出自己不太会唱的乐句,然后再个别、集体交叉重点练习。这样,他们对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书中的一篇小资料《蒙台梭利论儿童》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具有自己的个性,并谋求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充满了创造力;他们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坚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变它;儿童锲而不舍、不懈地探索,并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碍。儿童友善地希望与每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发现以及小小的喜悦。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介入,“全神贯注地观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铭。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自己的个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学期,我们大班组进行了角色扮演课题的研究,孩子们在深入研究了绘本之后便经常在自主性游戏的小舞台中选择绘本中喜欢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用语言、动作、表情投入地演绎出绘本角色和故事情境,从中也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表现,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及时鼓励和适当引导,充分尊重他们在表演中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力,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师幼互动中孩子们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锻炼,同时也增进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识,丰富了情感认知。

“德、智、体、美、劳”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到幼儿德育方面的内容,也让我有所感悟。书中提到:幼儿只有在被爱,体验到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指向外部世界的爱。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与气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条件和资源,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和孩子在一日活动中近距离接触,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所以,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并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爱,如平时多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多和他们一起玩各类游戏等。在和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种情感基础后,我们便能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认识并了解各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如礼貌用语挂嘴边,同伴间主动谦让等,并注意抓住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良好契机及时进行教育。

深入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以书为指引不断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岗位上默默贡献。

幼儿教育心得读后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似乎是农夫的写照,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教师的真实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让我明白自我职责的重大,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教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我搞得那么累吗试想想说这些话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职责,一无是处的教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

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教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一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深知:“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我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以往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异常是看着自我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我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教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我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可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我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幼儿教育读后感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会带给我梦想。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向更高的成长阶梯;我要插上书的翅膀,让他带着知识,伴我飞向未来的梦想。

读了《幼儿园教育》中关于环境布置的一些板块,我深有同样的感触,孩子生活在幼儿园里,环境就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环境装饰之后令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环境伴随着孩子们度过,让孩子们在绿色环境下健康成长。

在欣赏的过程中,其实我发现,书上有不少的环境布置在我们幼儿园也都有类似的装饰,看上去令人有种亲切感,当然也有不少装饰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创意的确不错。但这也并不能就否定我们自己的装饰,因为我们也有很多不错的装饰是她们所没有的,也称得上是新颖的设计了。例如:走廊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板制做的星星还面带笑容,像和小朋友们眨眼似的,这种装饰起来,视觉效果也很不错;还有用绿色彩纸制作的柳树条还挥动着柳叶,为孩子们开辟了绿色的童话世界;还有202x年儿童的热门话题《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经过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也伴随着孩子们的喜爱走进了幼儿园,室外两面墙体的喜洋洋、老村长、还有灰太狼、红太狼,每天孩子们都聚在一起谈论它们。在我们园里的每个班级又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精心营造的天地,中班的动画世界是贺老师和孩子最喜欢的;大一班的冬天的雪景,还有白雪公主是高老师和孩子们每天议论的话题;大二班的丰收景色是邹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创艺,表达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喜悦心情。无论是教室、走廊、还是室外这些画面也间接地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总结优点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操作性不强,不少装饰也只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这应该算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了,今后我们应该在考虑美观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在班级的区角环境布置中,既要有创新意识,更要能让幼儿动起来,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为幼儿提供环境,而应该更加注重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环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体现环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过看书欣赏学习,在总结自身的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环境装饰应该让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共同合作。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在考虑幼儿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动起来,从而发挥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匪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作为妈妈和老师,我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一直是更为关注一些。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习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习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习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着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名着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孕育着莘火相传的希望。然而,这么多的教育文章,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很有幸,我读到《中外幼儿教育名着解读》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着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后浪推前浪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我的记忆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幼儿教育感觉只是停留在看看孩子的观念上面,读了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其实,幼儿教育已经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在词语的运用上有所差别,与其相对应的就是蒙养,既教育童蒙之意思。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很重视早期教育,确实,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的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那时,孔子很注重孩子的主体教育,个体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尽仍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本书通过四个阶段的介绍,分别讲述了我国,外国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人物及其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其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人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满足了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的先驱者——陶行知先生,他指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并证明儿童有创造力,他通过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说明创造力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能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我收益非浅,让我明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定要有民主的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因材施教,确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对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人,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书中还有阐述了如: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很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外国幼儿教育家的理念,生平与成书经历,其中最让我感动心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医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闪耀着他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能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能带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创造生活的钥匙,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师生互动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实践者学习啊,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幼儿实践教育,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实,每一个孩子心灵中潜藏着巨大的生命创造力,他们都有幻想,都会编故事,会唱歌„„如果我们拥有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宏大的胸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蓝天下的快乐学校也就不会是一个童话。

通过阅读本书,我的内心获得了充实,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读书人,尤其是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只有坚持读书,并学以至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走向成熟。

我看了一本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给我感触很深,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们是人类的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所以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应该不断地学习,努力承担起这份“根的事业”,不负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把她视为神圣的职业,不断地读她、研究她,最终做一名“人师”,当一滴社会发展历史长河里的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书中第六章内容是“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增强。最让我关注的是老师要注重不断提升和重建个人理论,保持自己的教育实践在理性的轨道上持续运行,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理论、实践理论、反思成败,体现教育智慧、教育创新。书中采用理论观点和事例相结合来说服读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来帮助读者的我消化理论和吸收知识,激发我“也要这样做个好老师”。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教师自身职业的人格塑造。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塑造人格。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我感受最深,“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养成性格。”以及彼得洛甫斯基的“教师自己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的。”日本教育家柴田荣义的观点“教师的整个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都将教师的人格摆到了重要位置上来,将教育的最高境界看成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沟通与拥抱,具有“点燃”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教师人格,可以达到“不教而教”或“无为而教”的境界。所以要求老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不断自我教育,终身学习,不仅提高知识和技能更应增强专业精神,注重自身的人格塑造。在“我的精彩”“雨伞的故事”“爱的回报”等几个真实故事中,让我看到老师的爱都是以孩子的爱作回报的,一个个都是“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老师平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感染着、教育着身边的孩子。所以作为教师平时对待工作一定要认真、执着,忠诚于这一份职业,要富于责任感。在日常教育中有积极的自我意识,不断反思和调控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将终身自我教育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作为职业生涯的推动力。

书的最后部分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李玉英和孩子们的故事,故事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快乐、纯净又充满爱的世界。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有声有色的”。我要学习她用心教育,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同伴友善、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平日里以身示教,用自己的爱来感染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善、美的心灵来教育孩子,做一个孩子们心中真真正正的好老师。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

教学。

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标签:

标签聚合|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