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经典说说美文,带给您最深的感动。

标签聚合|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搜索
分类
当前分类:

思想汇报

最新中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17篇)

日期:2024-11-17 10:51:37人气:下载文档docx

导读:报告范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布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小学生近视状况的调查报告我国近年来近视眼人数大大提升,大多数是学生,其中小学生占了百分之25,中学生占了百分之...

报告范文需要有清晰逻辑结构和布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生近视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国近年来近视眼人数大大提升,大多数是学生,其中小学生占了百分之25,中学生占了百分之45,大学生占了百分之30.

分析

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多的人近视呢?对于现在来说,科技发达,但是近视眼还是必不可免,那么近视眼它的主要元素在哪里?为什么大家都找不到?我通过走访学生,来得出结论。

结论

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在光线十分强的地方[如:灯旁]

三、在光线十分弱的地方看书[如:被子里]

四、写作业时,胸口压着桌子,眼睛离桌子太近

五、写作业的姿势不规范

六、看电视,离电视太近

建议

我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遵守以下的'一下建议:

一、写作业姿势端正。

二、写作业时胸离桌子一拳。

三、写作业时肩和眼睛离桌子一尺。

四、在离路灯大约1米的地方看书。

五、看电视离电视远4米。

六、在家里种上一些绿色植物,养眼睛。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

一.现象。

择校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的择校与我国规定的及社会上认为的义务教育相悖,与我国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相抵触。社会上的呼声大部分是批评和反对,而学者们的意见也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如今基础教育选择制度在各国教育领域大行其道,而在我国学校的选择尚未得到真正的倡导。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关于学校的选择一直被认为是引发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现象,我国也多以限制择校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与市场竞争体制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学校选择和家长择校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的一种主要制度和措施,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在我国择校的矛盾日益激化,是全盘否定还是大力推行,择校是否会使社会的不平等愈演愈厉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择校问题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关于择校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研究人员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缺乏来自实践层面数据的检验,无法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择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家长选择学校,使得学校需要雇佣和保留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因而,择校可能会影响学校教学岗位的设置和对教师的付薪。人们也许以为择校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会很慢,但至少可以说这种观点不是完全正确。在择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于择校的看法是怎样的?持肯定还否定的态度,择校是否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增加更多的工作负担,对于教育技能和管理技能上是否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原计划抽取60所学校,其中小学12所,初中18所和高中30所。每所小学共有2个年级和2个班级,每所初中共有2个年级和2个班级,每所高中共有1个年级和1个班级,合计共有班级90个。每个班级一名教师填写问卷,计划教师问卷发放90份。由于各区学校配合况不同,择校又是相当敏感的问题,所以实际抽样学校只有48所。此外,教师的工作繁忙,教师问卷中一些问题与政策相关,所以回收率一般。我们回收了丰台区、海淀区、门头沟区、西城区、朝阳区、昌平区、宣武区7个区,共46名中小学教师问卷,其中小学教师共8人,初中教师25人,高中教师9人;男教师10人,女教师36人。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对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于择校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择校生对于教师的影响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频数分析;对于教师认为“择校的原因”和对“择校的看法”进行了多选题的统计分析;对于教师的收入和课时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对于择校前后的家访次数进行了配对t检验;在考察有择校生是否会对教师的收入带来显著影响时应用了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种文献的参考和借鉴,得出相应结论,并在报告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原因13128.2%。

学校的老师素质好原因23330.0%。

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原因32220.0%。

交通便利原因476.4%。

有特色教育原因51311.8%。

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工作原因643.6%。

在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的原因中,共有42个有效案例数据,4个缺失值;其中42人共做了110次回答。有31人次选择“学校的教学质量高”,33人次选择了“学校的老师素质好”,还有22人次选择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42人做了110人次的选择,其中pctofcountresponses:选择原因1——“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占比例为31/110=28.2%;选择原因2——“学校的老师素质好”占比例为33/110=30.0%,选择原因3——“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好”占比例22/110=20.0%。综上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更注重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而交通等其它原因,并不是主要的。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择校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家长择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素质要好,教师也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出,特色教育也占据了选择原因的很大比重,所以中小学教育应朝着多元方向发展,重视特色教育,以满足学生及家长的特殊教育需求。

不同年级对于择校原因的分析。

66.7%。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高”要略高于高中教师对于这个原因的选择;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原因更看中“教师的素质好”,占88.9%,小学教师选择这个原因的相对比较低,占62.5%,而小学教师认为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这个方面在择校原因相对初中和高中老师要高,所占比例为62.5%,相应初中教师有48.0%的人选择这个原因。我们会发现到了高中,“交通便利”要比小学和初中重要很多。而小学则对于是否“有特色教育”非常看重,占62.5%;在高中,几乎没有选择“有特色教育”这个原因。发现“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工作”高中教师比初中和小学教师要认为重要的多。

在学生问卷中,高中学生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自行车,所以到了高中家长会把交通便利放入择校原因的主要方面,学生到了高中有了很高的独立性,绝大部分学生不再用父母接送。在小学的教育中教师认为特色教育会很大的吸引择校生。可以看出,现在儿童教育中家长更多看中孩子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则择校的时候会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不容乐观的是高中对于特色教育的重视程度太低。高中生在择校时,几乎不再看中“特色”教育,而更多看中“教师的素质好”。由于我国的高考压力大,高考成为绝大部分高中生的必经之路,无形中高中学校在选择教师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有亲戚朋友在的学校,这样会便于有“大人”看管自己的孩子。高中教师普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所教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的教师都会把孩子放在“身边”。其重要原因是:

3、便于找到辅导孩子的教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老师,而且可以请老师多多知道和帮助。

四、主要结论。

(一)小学重视特色教育,而高中则相反。小学对于是否有特色教育非常看重,这是很好的一面,但是高中对于特色教育却非常低,这似乎也体现我们的高中教育对应试教育格外关注。到了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到达了顶峰,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惜用重金来选择重点学校就读。从教师的角度看出,到了高中阶段,家长择校不再重视特色教育,而更多地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学生的特色教育到了高中似乎就停止了。这样发展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千篇一律,都成了考试的机器。

(二)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是教师和办学质量。教师认为学生及家长择校时主要考虑的还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无论存在择校与否,这两方面都是管理学校中最主要加强的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择校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对教师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的影响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社会上对于学校的评价一方面是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就集中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三)教师认为择校费的收取应该视情况而定。教师从职业的特点还是倾向于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大部分教师认为“对于非常优秀的学生或特长应该免收择校费”,而对于“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差应该根据家庭条件的情况”。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更多不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提出了看法。有时,这种从单纯的教育资源利用角度上看待“择校费”是不合乎市场竞争的,但未尝不是一种合乎人道和教育公平的视角。

(四)择校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对其职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但其收入并没有明显上升。“择校”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技术和班级管理技能的要求,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时间。虽然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巨大的负担,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接受择校生后教师家访的次数明显提高了,择校加大了教师课下的工作量。值得关注的是加大工作量的同时,择校对教师的收入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五)择校生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班级成绩。由于择校生的加入,教师认为会对班级的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班级的成绩,而对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择校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理想往往成绩会低于其他同学,但是择校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好的。

五、建议。

行为要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的方式。要引入社会评价和中介机构评价的制度。

(二)均衡各个学校之间的办学力量。由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不同,致使“择校”现象加大。目前,国家对于“重点”校和“示范”校的投资力度明显高于普通学校,当然在教师的待遇方面也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教师会利用一切机会进入重点学校或者示范学校,在人力资源上也产生了很大的流动性。北京很多普通学校都成为了“中转站”,很多教师没有交上几年就离开寻找更好的学校。这样,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产生了恶性循环。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不足的,为了更多的学生得到好的教育,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普通学校的扶植,而不能一味地把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重点”学校和“示范”校。

(三)建立健全教师的按“业绩”获得报酬的机制。许多教师确实希望教师专业化,成为一个按业绩获得报酬的高生产力的人们的集聚地。但是,在教师领域很难,也很少体现这一点。从择校带给教师的问题看,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压力也提高,而且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技能要求和班级管理要求,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加入择校生后,工资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在工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目前,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就是一种良活”。所以在拿着同样工资的同时,只能凭借教师的“良心”来把教学和教育工作提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评判方式。所以,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的是奖励和报酬机制,使教师的薪酬也能按“业绩”得到衡量,更好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平上的差距,是依法维护我国义务教育全民性、公平性原则的根本保证,也是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的治本之策。对于工作不力,学校管理不良的基础薄弱学校,要从充实和调整领导班子人,注意选配德才兼备、业心强、懂教育会管理的校长,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六、结语。

择校作为当前社会矛盾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对它的治理需要多种措施同时实施,而每一种措施实施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治理方式。这一切都决定了解决择校的负面性,同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效率,需要有长期的、完整的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非完美的状态,但是,不管怎样,就择校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对于培育社会理性选择行为,奠定素质教育改革的群众基础,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次次的教育改革的课程改革,目的无疑是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水平,而对当代的中国教育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朝着理想的教育目标迈进,但通往完美、理想的教育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平稳,一路总有障碍崎岖,如教育乱收费、教育公平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等问题,都在磕绊着教育完善化进程的脚步,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产生“择校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择校问题”的产生根源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何谓“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呢?在了解“不均衡”之前,先要明确“教育的均衡”。即指一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城镇、农村之间的均衡发展;三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四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样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必然结果,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内,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很大,有些学校成为大家追逐的热门学校,有些学校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导致这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重点学校的重视,对非重点学校的漠视,使得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忽视这种差距,对重点学校越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越导致好的学校发展得越好,不好的学校越来越不好,使得家长不得不选择学校。

正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学校才有好有坏,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择校”的出现,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但家长们希望公平,如果现实是不公平,那么家长只有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现实中仅有的公平了,那“择校”的产生便不言而喻,而“择校费”只是限制人们都追求最好的学校的一种手段罢了。这又进一步致使教育不公平,一步步地恶性循环下去,使教育公平只剩口号,存留下的只有越演越烈的择校现象。

(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匀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出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很显然,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会让孩子重点校就读呢?这也是产生“择校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家长高期待值。

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余力关注孩子的教育,谁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一路顺利,念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直至最好的大学,这种心理是盲目的,是导致“择校问题”的原因之一。

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一、如今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缺少感恩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需要管,长辈们把他们当作宝贝,从来不让他们吃苦,而享受过度宠和溺爱的孩子有可能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与他人难以合作等等。到了学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与同学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不少家庭急功近利,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还有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限制,缺乏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也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自然谈不上感恩。

2.社会感恩教育缺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

3.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其先治国平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我班一男生,由于自幼家境困难,父母被迫双双外出打工,无法照看他,8年后,父母接他到城里上学,在他父亲出差,母亲急性阑尾炎住院,需要人照看时,他竟然离家出走20多天,目的是为了报复父母当初没有照看小时侯的他,他现在就是要让父母难受等。像顶撞老师,学生不服家长的管教,要离家出走……这些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现在的大城市,类似情况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身上常有发生。

二、增强农村中小学生感恩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感恩教育:

1引导农村中小学生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学校要经常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感恩的思想,要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博大胸怀、社会的行进脉搏、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1)适度的感恩愿望。要引导学生既要知恩图报,但又不能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要引导大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生死关头经考验,危难之中见真情。

(2)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而是要在力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知恩图报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报答。

(3)平和的施恩心态。我们既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要像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做到施恩不图报。另外,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也要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2.巧妙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强烈的感恩情感

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我们的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1)作为学生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父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榜样。如果父母常怀感恩之心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孩子会变得富有爱心、开朗活泼、健康乐观。爱孩子,就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难处、父母的辛劳,从而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对父母产生尊敬、爱戴和感激之情。

(2)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感恩教育讲究随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并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养成,也不是严格要求就行,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位合格的教师,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学生加以关心和引导,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生活中担当“保姆”角色。平时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锻炼学生做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3)学校要建立人本生态,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不仅应当传授科技知识,还应当注重人文修养,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要适应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的要求,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为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另外,学校感恩教育应尽可能地寓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启迪。

(4)社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正面激励学生。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赋予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在舆论方面正面的`宣传,努力挖掘古今中外名人有关感恩的嘉言懿行,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搜寻益智育德的成语典故、寓言童、歌曲、影视等,使这些丰富资源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

3、积极开展丰富的感恩活动,加强感恩教育。

身边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了最基本的感恩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和义务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于是我在班级里布置了一些小任务:

(1)回报父母养育恩,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整理房间、洗碗、给父母捶背、为父母倒茶等,从中体验父母的的艰辛和不易。寻找父母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东西,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2)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都要求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展开讨论,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3)学会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如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多说谢谢,卫生委员晚自习后,默默无闻为班级关门窗等等,这正是大家值得感恩和学习的鲜活事例。

(4)在周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发现身边的感恩事件。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对感恩教育的接受程度。

(5)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如征文活动、黑板报出版、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

另外班级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篮球、接力等比赛,让学生感受爱和团结的力量,感受互相尊重、谦让、宽容、友好合作的快乐,激发感恩的情感。

三、结语: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回报社会。所以,我们社会、家庭、学校要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体悟和认同感恩,具备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习惯。让感恩的种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发芽、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小学生近视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最近坐在后排同学看不见黑板,离开座位去前排看黑板的事频频出现,当然有的同学是凑热闹跟着起哄,有的的确是货真价实的近视眼。我很不理解,怎么班上突然出现了这么多近视眼,以前是很少的啊,于是,我决定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网上提供的资料。

2、翻阅报刊资料。

3、查访班上患近视的同学,了解其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中小学生近视人数:x

据网上情况所知,中学生人数占55.22%,小学生人数占22.78%。

近年统计,全国近视人数大约有12.8672亿,且其趋势还在不断上升。

大多数是因为上网时间长,看电视距离太近,写姿势不正确,看书常在光线暗淡的地方。

据观察,全班戴眼镜的同学约有25%左右。

四、结论。

据调查,本国纯属近视国,13亿人中有12.8672亿人为近视。目前本班大多数人近视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纳成一个,就是上网时间长,而且不注意对眼睛的保护,不做眼保健操,不滴眼药水来解除眼疲劳,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所以,我在此奉劝一句,希望大家少上网,写字看书要有一个好的坐姿,在光线合适的地方看书,对眼睛给予适当的休息和保护。据医生介绍,大家现在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多数近视属于假近视,如果注意做好眼保健,及时治疗,还有可能恢复。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要让自己的锦绣前程毁在自己手中。

镜价格贵一些,多数是学龄儿童为控制近视进展才配的,当然成人也有配的,晚上戴眼镜,白天不戴,也挺方便的。但有眼睛表面发炎的风险。激光也是可以考虑的。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说话”能力越来越弱,会“说话”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我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

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笔者对53名初三学生和45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调查结论。(附问卷)。

五年级二班53人,其中学习成绩优秀12人,占23%,学习成绩一般31人,占58%,学习成绩一般困难10人,占19%。还有曾经拿过它们的五年级学生。

1.学生的课堂表现。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面对老师的提问,70%以上的学生选择思考有时举手,20%的学生选择不举手等答案,剩下的几个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希望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分析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原因,56%的学生害怕回答错误的问题,35%的学生站起来紧张,说话没有条理,少数认为表达自己就够了。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上课表达意愿不强,被动思维无法激发举手的欲望。所以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等待答案而不是“说”自己的观点,口头表达能力可想而知。

2.作文好,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强。

在调查中,超过80%的人认为一篇好的作文相当于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15%的人认为无所谓,不到5%的人认为没多大关系。从数据上看,可以反映出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举手发表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写好作文就够了,而忽略了口头表达的力度。一节课下来,很少有学生愿意发言,沉闷的课堂间接导致老师不太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3.注意口头表达能力。

在“评价你的口语表达能力”选项中,5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但想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还是差,能不能提高无所谓”,不到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强,相信自己会更好。超过50%的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口语表达,不需要太在意。有时,为了赶上进度,老师也直接集中注意力,不注意学生的回答和问题。

中小学生近视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和答案,我们把它综合归纳为三个方面十六观。

(一)政治方面

1.爱国观。“作为中国人您感到”:“自豪”86.1%,“自豪感不多”10.2%,“没有什么自豪”3.5%,不表态0.2%;“当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你已达到服兵役年龄,对报名服役的态度”:“主动报名”61.2%,“万不得己才报名”12.4%,“不一定报名”9.8%,不表态16.6%。反映出,爱国感与卫国行两者存在一定差距,爱国感强于卫国行。

2.信仰观。“对信仰的认识”:认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慰藉,不能没有”60.9%,“没有必要信仰”21.5%,“信仰不会带来实惠”13.4%,不表态4.2%。反映出,坚定信仰与无需信仰之比是6.1:3.9。

3.对上政治课。认为“在学校上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对提高道德水准”:“有很大帮助”65.3%,“有点帮助”19.5%,“没有什么帮助”9.4%,“说不清楚”4.2%,不表态1.6%。反映出,对学习政治课持不同程度的肯定与不同程度的否定之比是8.5:1.5,说明政治课的作用是大的。但如果把“有点帮助”即帮助不很大和“没有什么帮助”与“说不清有什么帮助”合计则约”三分之一,不可小视。

(二)思想方面

4.世界观。“对于有人说‘世界上有鬼神’,您是”:“根本不信”55.2%,“不大相信”21.8%,“在黑暗中单独一人时有些怕鬼”19.5%,“非常相信”3.5%;“您遇到困难或想期末考出好成绩时通常会”:“依靠自己努力争取实现目标”95.1%,“到寺庙烧香拜佛”2.9%,“到教堂求上帝保佑”1.3%,“找算命先生”0.1%,不表态0.6%。反映出,是否信鬼神的知与行两者不相称,不信鬼神的行为明显超过认知。

5.人生观。“您认为在人一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健康”21.1%,“知识”20.5%,“友谊”20.8%,“金”8.9%,“理想信念”7.3%,“事业”6.3%,“名誉”6.3%,“爱情”4.9%,“社会地位”2.8%,“权力”1.1%;“您长大最想干什么”:“科技人员”15.8%,“医生”14.8%,“教师”12.7%,“公务员”11.3%,“私营企业主”11.1%,“军人”10.6%,“农民”2%,“工人”1.7%,其他20%,“服务员”和“新闻工作者”为零;“您崇拜的对象是”:“明星”26.7%,“父母”19%,“英雄模范”18.1%,“专家教授”11.1%,“政治领袖”10.2%,“老师”7%,不表态7.9%;“您的学习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46%,“将来有个好职业、高收入、过舒适生活”30%,“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困难处境”9%,“说不清楚”14.4%,不表态0.6%;“您的生活学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长”19.6%,“同学”和“朋友”17.9%,“教师”17.6%,“书籍”10.8%,“电影电视”10.1%,“互联网”8.3%,“明星”5.6%,“英模人物”2.9%,“共青团少先队”2.9%,其他2.1%,不表态2.2.%;“您从老师那里除学到知识外还学到”:“做人处事方法”55.3%,“良好品德”18.6%,“学习方法”10.4%,“其他”14.1%,不表态1.6%。反映出,综合多方面显示人生观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总趋势,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最基本的理想信念、事业极大少于其他;长大想干的职业基本上是以待遇高低而顺序;崇拜对象是分散而缺乏突出者;学习目的为个人利益等略超过为国家社会利益;生活学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本分散而缺乏突出者,但团队影响力极低很值得深思,从老师除学到知识外还学到的东西是其做人处事方法略多于其他(包括其中之一良好品德)。总之,人生观价值取向虽还未基本定型,但存在的问题甚为严峻。

6.金钱观。“对有钱就能办到一切”的看法:“有一定道理”46.1%,“不同意”39.6%,“完全同意”3.5%,不清楚和不表态10.8%;“在您看来拥有金钱的多少是”:“不一定能说明一个人成功的程度”69.1%,“一个人成功程度的唯一标志”15.7%,“不清楚”14%,不表态1.2%。反映出,看重金钱与不那么看重金钱为均势,而看重金钱比以往更加凸现。

7.民主观。“在选举班、团、队干部时您赞成”:“全班推荐加投票”39.8%,“学生自荐竞选演讲加投票”28.4%,“全班轮流当干部”12.3%,“由老师指定”12%,不表态7.5%;“在有关自己的问题作决定时您认为”:“自己的问题由自己做主”63.1%,“由父母做主”18.7%,跟好朋友商量后定”17.7%,不表态0.5%。反映出,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自我意识也普遍增强,但少数学生还习惯于由老师或家长做主。

8.劳动观。“学校组织社区服务或公益劳动您是”:“乐于参加”69.3%,“同学都去了只好参加”22.5%,“觉得厌烦”7.4%,不表态0.8%;“您在家里做家务劳动是”:“偶尔去做”45.8%,“经常去做”43.8%,“没有去做”9.7%,不表态0.7%;“您在家里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大约有”:“20分钟以下”38.5%,“30分钟左右”27.5%,“40分钟左右”12.6%,“一个小时左右”12.2%,“一个小时以上”7.2%,不表态2%。反映出,参加社区服务或公益劳动与勉强参加和厌烦而不参加之比是6.9:3.1;家务劳动经常做与偶尔做和不做之比是4.4:5.6,学生每天做家务劳动时间人均约30分钟。由此看出,参加社区劳动优于做家务劳动,但做家务劳动的各种状态与做家务劳动的人均时间有矛盾,这可能是对家务劳动所指内容理解有偏差,从实际看不大可能每天做家务劳动时间人均达30分钟。

9.闲暇娱乐观。“您课余闲暇时间主要用于”:“完成作业温习功课”24.3%,“补课”7.2%,“参加各种特色班”6.1%,“读书看报”16.5%,“到公园游乐场”3.3%,“与同学聚会闲聊逛街”6.9%,“文体活动”9.4%,“上网”7.2%,“看影视”11.9%,“其他”6.6%,不表态0.6%;“您喜欢哪一类影视片”:“侦察破案片”16.7%,“动画片”16.1%,“武打片”13.4%,“科幻片”13.1%,“历史故事片”11.1%,“战争片”6.3%,“言情片”5.2%,“现代故事片”4.7%,“反腐倡廉片”2.2%,“其他”9.8%,不表态1.4%;“您听到周围的同学能念童谣、顺口溜或民谣的情况”:“经常听到”9.2%,“偶尔听到”35.3%,“没有听到”54.6%,不表态0.9%。反映出,在很有限的闲暇时间里,仍在用于继续文化课内容的各种学习都占各类活动总和比例的3.8/10,而用于自身文艺体育活动只占各类活动总和比例的不足1/10;看各类影视片是各取所好,但其中看较有文化底蕴和富于人生启迪的影视片仅占2.4/10;偶尔和经常听到同学中能念各种变异的童谣、顺口溜的比例占4.5/10,可见这些容易上口和记忆且内容不健康的东西流传甚广。

10.网络观。“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查找资料”44.7%,“浏览信息”18%,“找人聊天”10.9%,“玩游戏”8.9%,“在线视听”5.5%,“其他”5.5%,不表态6.5%;“您主要玩哪类网络游戏”:“棋牌游戏”34%,“冒险游戏”28%,“即时战略”16%,“第一人称射击”12%,“在线游戏”10%;“您玩网络游戏是为了”:“放松自己”77.5%,“新鲜刺激”7.6%,“与别人较量”6%,“打发时间”5.5%,“过个瘾”3.4%。反映出,上网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与为了聊天、游戏、视听等之比是6.3:3.7,玩网络游戏多样分布,其中属于棋牌文化相对多些,玩网络游戏为了放松自己居多,少数人为了找人聊天和打发时间具有不健康色彩。

(三)道德方面

11.诚信观。“您对某同学怕升学体检不合格而通过关系托人改了体检指标的行为”看法:“不改体检指标就会吃亏”77.2%,“是不诚实行为”19.2%,不表态3.6%;“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是”:“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我不作弊”86.2%,“只要不被发现作弊有好处”8.4%,“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4.7%,不表态0.7%;“您在场看到某同学打破班上窗户玻璃,当老师询问您时”:“应如实说出真相”75.3%,“别人不说我何必说”18.5%,“说出真相是出卖同学不能说”5.7%,不表态0.5%。反映出,对为升学托关系改体检指标与对考试作弊的诚信态度,两者大不相应,诚信意识绝大数人关键时糊涂,一般时清醒。

12.人际观。“在复习考试前夕一位成绩与您相当的同学请教您一个难题”:“认真告诉他怎样解答”87.4%,“怕影响自己学习而简单应付一下”8.3%,“担心他超过自己而假装自己不懂予以回绝”4.1%,不表态0.2%;“当您与同学或同伴发生冲突时您会采取”:“主动和解搞好关系”64.4%,“视对方的态度再作考虑”30.4%,“坚持不让步不主动找对方和解”5%,不表态0.2%;“学校发动同学自愿向灾区捐款您觉得”:“尽自己的能力献爱心”87%,“别人捐了我不捐面子过不去”7.2%,“与我不相干不管他”5.7%,不表态0.1%;“当您遇到困难时通常首先会”:“自己解决”41.7%,“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24.7%,“找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19.9%,“找班主任或其他老师”13.4%,不表态0.3%;“您跟父母沟通的情况”:“跟父母能沟通能讲心里话”47%,“与父母基本能沟通但有些心里话不能说”38.9%,“与父母谈不来难沟通更难说心里话”12%,不表态2.1%。反映出,人际关系情况,总的大多数人处理得好的”7.4/10,但不能首选家长和老师商量解决自己碰到困难”6.7/10,不能与父母讲心里话”5.4/10,看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增强,与父母、老师代沟隔阂甚大。

13.利益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44.5%,“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22.1%,“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利益”22.1%,“集体利益无条件服从个人利益”11.1%,不表态0.2%;“当班级急需您参加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与您已约好他人去玩一项新活动冲突时”:“服从班级需要认真参加并努力做好”80.4%,“不情愿地勉强参加应付了事”9.9%,“以自己有事推掉这项任务”9.3%,不表态0.4%。反映出,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大观念正确与否之比为6.7:3.3,具体事处理正确与否之比为8:2,说明3/4的人处理得好,1/4的人处理得不好。

14、公德观。“当您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小、孕、残者上车时”:“主动让座”93.6%,“装着没看见或眼睛朝窗外”3.1%,“别人不让坐何必我要让”2.9%,不表态0.4%;“您对文明用语的看法”:“是对现代人的起码要求”80.7%,“用什么语言是个人习惯不必强求”8.6%,“虽有必要但觉得很别扭”8.5%,不表态2.2%;“当您骑自行车或走路过马路遇到红灯时”:“不闯红灯”65.4%,“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闯而急时才会闯”28.2%,“别人闯过去我也跟着闯”5.3%,不表态1.1%;“在公共场所看到别人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您认为”:“这是不文明行为”84%,“能改就改不改也无所谓不必强求”11%,不表态5%;“在公共场所您看到有人损坏公共设施时”:“找管理人员来纠正”64.8%,“别管他,这与我无关”20.2%,“上前劝阻不听就算了”15%。反映出,对社会公德是非明、行为对与认知有错、行为有误之比是7.5:2.5,但对他人违反公德行为不敢当面坚决制止则较普遍。

15.消费观。“您对提倡勤俭节约的看法”:“是一种美德完全不会过时”71.9%,“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22%,“以前能用现在时代不同了不必再提倡”6%,不表态0.1%;“您在最近一次过生日时所的钱”:“没有花钱”38.5%,“30元以下”16.5%,“50元左右”18.6%,“100元左右”11%,“200元以内”6.4%,“200元以上”4.4%,不表态4.6%;“在一般情况下您零花钱主要用在”:“购买书籍音乐磁带”58.6%,“帮助贫困地区小伙伴或身边有困难的同学”17.7%,“零食饮料”14.8%,“同学聚餐”3.4%,“看电影逛公园”2.6%,“上网吧”1.9%,不表态1%;“您在今年春节得到的‘压岁钱’大约有多少”:“没有得到压岁钱”0.8%,100元19%,200元内12.8%,300元内12.7%,500元内14.6%,1000元内21.7%,1000元以上9%,不表态9.4%;“您的‘压岁钱’一般由谁来支配”:“全部交由父母安排”26.9%,“全部由自己支配”26.9%,“大部分交父母小部分由自己支配”37.1%,“小部分交父母大部分由自己支配”7.8%,不表态1.3%。反映出,对消费观知行正确与偏差之比是7.5:2.5,具有勤俭节约观念和把零用钱主要用在有利于学习上和正当娱乐上占大多数,少数人还存在问题。

16.法制观。“某同学被一个高大同学毫无道理地揍了一顿并受点伤你认为他应该”:“向老师学校反映若不解决则求助法律”81.4%,“找几个好朋友去报复”9.8%,“因受高个子同学警告而不敢报告老师家长”8.3%,不表态0.5%;“当你看到自己要好同学与别人打架时该怎么办”:“上前劝阻”62.9%,“向老师反映”28.9%,“帮要好同学出手打人”7.9%,不表态0.3%;“当公安部门向您了解所看到某个人作案过程时”:“积极配合提供线索”85.6%,“迫不得已提供一点情况”7.3%,“说不知道或不清楚免得惹麻烦”7%,不表态0.1%。反映出,法制意识的认知与行为其正确与不正确的比例是8.7:1.3,而不正确方面中明显错误又居多。

二、从调查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从上述三个方面“十六观”问卷调查所统计分析的数据以及座谈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以下思考:

其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调查获取的数据和现实情况,完全符合中央《若干意见》提出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和“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的分析和评价。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尚未定型,而且变化快,可塑性大。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环境中,一方面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调查数据中反映出来的未成年人人生观价值取向多样性和不一致性、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反差、追求理想、信念、事业极大少于其他、卫国行弱于爱国感、看重金钱的观念比以往更加凸现、以我为中心的倾向增强,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低龄化等等,无不说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的颁布和实施,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党中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未成人的亲切关怀。《若干意见》和胡锦涛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二,要着力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根节问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苗头、倾向以及某些较为严重问题,应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节中查找根节所在,抓住根节问题,根节派生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否则,只能治标而难治本。

调查座谈中普遍反映,学校教育的根节问题是,卷入了“教为考”而带来的“学为考”的旋风。“德育首位”、“全员育人”只挂在口头上。所谓“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应试教育实实在在”,正是学校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为了应付高考、中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考试次数过多,在校时间长,日课时数多,周六、周日、假节日补课及各种辅导班,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一位高中学生在《厦门日报》上呼喊:“太累了!一星期上六天课,一天八节,几乎都是主科,每天要上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放学,每天都感到睡眠不够。”为了应付高考、中考,教师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每天10-12小时是很普遍的,哪有太多精力抓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聚焦是净化美化心灵,丰富升华精神世界,而对此所需要培养的许多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不用考也很难考的。所以,势必严重缺少德育时空和德育实践,而较多地停留在德育说教上,其成效不大则是必然的。

家庭教育的根节问题是,陷入了主要督促孩子学好文化课而非主要教育孩子学会为人做事的误区,这就势必严重地削弱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功能。许多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文化学习,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就行。有的家长认为德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只顾工作和挣钱养家或打麻将等。在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外来务工人员中,不少家长对子女教育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有的家庭夫妻关系紧张,分居、离异,置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于不顾。调查表明,目前,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破碎家庭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居高,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家长学校也办得越来越差,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有的家长学校成了教师的告状会、学生学习成绩的通报会。

社会教育的根节问题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全社会重智轻德倾向十分严重,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文化课教学水平和能力。加上媒体的片面宣传,如高考排名等,客观上给应试教育倾向推波助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硬件严重短缺,软件严重不足,对妨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不良影响杜绝不力。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极大腐蚀力,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反差太大,一些官员腐败、商家缺少诚信、行业不正之风、见义勇为受难、歪风邪气抬头等等,无疑给学生树立反面典型,造成他们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某些媒体为迎合某些读者的“性”趣,大肆渲染明星生活趣闻、情变“性”息和性感照片,有些影视文学作品,对犯罪的细节描写过细,对江湖意气宣扬过多。这些对学生幼小心灵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而责任部门则对此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或打击不力。

要解决这些根节问题,需要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级领导、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大力度、施大举措、花大功夫,从长计议、从实做起。只有各方都将自己作为主体,主动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理。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关工委要继续做好校外辅导员选配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尽力在推进“三个方面教育”中发挥牵线搭桥作用。

其三,要进一步发挥关工委的优势与作用,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教育青少年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中央《若干意见》提出:“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关工委决不辜负中央殷切希望,要联系实际,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文明委的协调下,按照育人为本,以德为首;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开展。特别要在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推动流动人口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等方面继续探索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经验,探索新途径,做出新成果。

中央《若干意见》发表后,给我市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予极大鼓舞,从“五抓”入手,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一是抓学习。通过发通知,召开全委扩大会,举办骨干培训班,组织学习座谈等形式,逐个部分逐条地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并联系实际,检查总结以往工作。二是抓调研。市关工委与教育局关工委联合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福建省关工委部署,对我市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参与市委组织的有关课题调查和座谈,提出建议。市直机关关工委组织15名老同志分成4个小组深入42个单位,调查基层关工委参与单位青年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状况。三抓基层。去年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社区再次整合,村改居步伐加快。抓基层成为一项十分迫切任务。我们走访新组合的六个区党政领导,促成六个区关工委尽快到位;从完善基层关工委组织网络入手,调整充实以“五老”为骨干的报告员、校外辅导员、帮教员、家教员、文化市场督导员等工作队伍;并进行创“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基层关工委的再动员和部署,使《若干意见》的贯彻有较为落实的组织基础。四抓载体,就是要抓紧活动。市关工委发起,同团市委、教育局党工委联合举办“队旗团旗党旗在我心中”夏令营,41名营员在老同志陪伴下,参观了中国少先队队歌的发源地(厦门何厝小学、英雄小八路纪念馆)、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所在地(厦门集美小学)、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厦门大学囊萤楼)三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同安大嶝岛战地观光园(海岛民兵战斗地),听老一辈和同年龄人讲述成长经历。营员们说这是一堂沿着红色足迹,探寻成长之旅的思想道德实践课。家长们说: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感悟人生的提高素质、塑造灵魂的夏令营。最近,我们又会同市文明委、教育局部署了在暑假期间开展百场报告会、百个夏令营、百件好事的“三个百”道德实践活动。五抓净化环境。我们进行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展态势的调查,并形成报告报送市委,市委办公厅向各级党委转发了我们的“调查与建议”的报告,各级关工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感化、文化市场的督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编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手册等工作。

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发挥老同志独特优势和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中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在为期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里我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乡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乡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乡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一)、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我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想。

(二)、现状二:师资力量薄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三)、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我的家乡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四)、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五)、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六)、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我在大包乡马路村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我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3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像我家乡这样的“民办”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七)、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和我的老师同伴们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

(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针对我乡“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乡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八)、回归农村之路和走向城市之路。

1、“回归农村之路”的历史实践。

上世纪20年代,晏阳初、梁潄溟和陶行知等人发起近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力图改变农村的边缘化境遇。

晏阳初提出要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期望能使中国农民成为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能够创建新中国的“新民”。

梁漱溟借助中国乡村治理的传统资源,在农村创办村学、乡学和乡农学校,试图以乡村学校为载体,综合性地解决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和自卫等问题。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并立下“募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计划,发誓要从根本上改造“把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不会生产劳动,只想往城里跑的农村教育。为此,他提出“教育与农业携手”、“为农民服务”等原则,作为改造乡村教育的纲领。

“乡村教育运动”虽然没有改变农村教育边缘化的境遇,但其意义是深远的,提出的以农为本的农村教育理念,对当今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2、当今“回归农村之路”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重新重视发展农业,推出“新重农主义”,通过努力,使农业收入从总体上有可观的增长前景。而农村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所以农村教育应该培养出更多能够建设新农村需要的人。

部分教育学家和学者提出,农村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联系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背景,为他们提供在当地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农村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改变自身生存状态和当地面貌。因此,应该积极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志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

3、“走向城市之路”的观点。

与“回归农村之路”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试图维系“田园风光”的浪漫幻想,任何“反城市化”的主张,都会被现代化的大潮席卷而去。一些学者认为,农村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加速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通过职业意义上“消灭农民,将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逐渐融入社会产业分工、并逐渐提升其劳动技能的过程,它是社会现代化无法避免、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预期,当城市化率达到75—80%的时候,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

在这一思路下,农村教育问题就会在“消灭农民”后,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自然而然地“拆解”掉。从统计调查来看,我国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所以,学校要担负起社会“上升阶梯“的职能,把更多的农民子弟送到城市去;传授的知识,是能使未来的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打工生活的要求。农村教育要配合经济体制的转轨,积极跟进与创新,使农村学生—未来的农民工,有效地完成的城市化过程,完成其从职业、身份、文化心理向城市社会的转化过程,防止一种脱离主流社会的边缘化群体蔓延扩大,从而防止出现贫民社会,实现公平、和谐的社会格局。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校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校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中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

20xx年3月2日

调查人:

小组成员

我们根据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设计了有关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反映各学校落实教育部有关规定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

1、多数学校能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次数。有86.7%的同学反映学校每天组织了1-2次眼保健操。

2、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所占时间较合理。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学校老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小学1-2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同学控制在60分钟之内,初中等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据我们调查发现有38.7%的同学的家庭作业在0.5—1小时之间,有45.3%的同学的家庭作业在1—2小时之间。这说明老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不是很多,让学生有充足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3、学生座位调整符合要求。根据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教育部规定学校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的座位,我们的调查发现有63.2%的同学反映该班一周就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有13.2%的同学反映该班两周就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有18.9%的同学反映该班一个月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总体看来有95%的同学的反映符合规定的要求。

4、定期组织学生检查视力较好。有91.5%的同学反映学校每学期组织同学检查过视力1-2次,仅有8.5%的同学反映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同学检查过视力。

5、保证了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88.6%的同学反映学校除体育课外安排同学的锻炼时间是1小时左右。完全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三、存在的问题仍应重视

1、“防近”知识宣传力度不够。有61.3%的同学不知道20xx年9月4日教育部有关中小学生睡眠、用眼及作业时间的规定。有48.1%的同学认为学校没有有关“防近”知识的宣传。有51.8%名同学反映学校虽然有宣传,但是宣传单一。表现在:采用板报的占31.2%,采用墙报的形式进行宣传的有18.3%,课堂上老师讲的占70.5%,其他的占31.3%。

2、超过一半的学生睡眠不足。根据规定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10小时,初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9小时,高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8小时,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56.6%名学生的睡眠时间在8小时及其以下。这其中初、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

3、大部分学校教室第一排座位与黑板距离较近。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教室第一排学生的座位与黑板的距离应保证2米及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符合这一标准的只占27.4%,还有72.6%的同学反映第一排座位与黑板的距离在1.5米及其以下。教室学生太多、较拥挤是造成学生前排离黑板较近、后排离黑板较远的主要原因。调查中有64.2%的同学反映本班学生人数在50人及以上,其中60人以上的占了一半多,甚至有些学校的某些班人数达到了70人以上,教室拥挤不堪。这种现象在市区一些重点中小学校尤为突出,严重超过了国家对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的规定标准。

4、学校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比例不高。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椅或可调试课桌椅。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2.8%的同学反映他们教室的课桌椅不能够自动调节。

5、教室的荧光灯较大一部分不能保证经常亮。国家规定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xx)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29.2%的同学反映他们教室的荧光灯不能保证在教室采光不足时亮。

6、老师拖堂现象较为严重。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关于任课老师是否能够按时下课、不拖堂,选择“是”的占被调查学生的33%;选择“不是”占被调查学生的11.3%;选择“偶尔拖堂”的占被调查学生的55.7%。

四、建议

据有关的医学知识表明: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与遗传有关,虽然先天性与遗传有关,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仍然能够保持孩子健康的视力;后天性的主要是与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平时的生活养成有关。一般说近视的发作时期主要是在幼儿园的大班、小学1—5年级,12岁以上的青春期。做眼保健操的目的主要是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渡充血,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故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做好如下几点:

1、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检查学校对国家和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及《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的落实情况。

2、学校在校内要加大对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

3、学校应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家少看电视和少上网确保学生在家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

4、要引导学生的合理膳食,少食甜性食物和油腻性食物,多食维生素高的食物和水果。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

发放调查问卷、与中学生当面交谈、网上了解。

xx:出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xx:实地调查、打印调查报告

xx:实地调查,协助撰写

xx:实地调查、统计汇总

20xx年7月5日、7月20日

新华书店天一店、中山店

中学生目前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却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所以正确引导中学生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利用暑期开展了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试图了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探讨其中潜藏着的相关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与帮助。

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通过随机走访的形式对市内60名中学生与10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形式以调查问卷与交谈为主。发放调查问卷共70份,均有效。

1.消费前

在对每月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中学生零花钱都来自于父母,达56人,占93%;来自于其他亲属的有4人,占7%;没有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零花钱的中学生。

在对零花钱额度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是需要时向家人要的,达32人,占53%;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为每月固定,有28人,占47%;同样,没有中学生是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酬劳的。

在是否为零用钱作系统计划的调查中,一定作计划的只有7人,占12%;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偶尔作计划,达32人,占53%;从不作计划的有20人,占33%;作过但未实施的仅有1人,占2%。

2.消费过程中

在对消费心态的调查中,认为必要才买的中学生有14人,占23%;选择合适就买的达29人,占48%;怀有从众心理的有16人,占27%;怀有求异心理的仅1人,占2%。

在对消费内容的调查(可多选)中,买文具的有35人,占58%;买零食的有36人,占60%;买书的有31人,占52%,用于娱乐的有5人,占8%。

3.消费后

在每月是否有结余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学生选择有,达46人,占77%;只有14人选择没有,占23%。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消费100元以下的最多,有26人,占43%;消费100到200元的其次,有21人,占35%;消费200到300元的有9人,占15%;消费300元以上的只有4人,占7%。

4.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

在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的调查中,选择是的有32人,占53%;选择否的有28人,占47%。

5.关于家长

在是否关心子女消费情况的调查中,家长们选择关心的达8人,占80%;选择很少过问的有1人,占10%;选择不过问的也有1人,占10%。

在关于子女的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选每月规定的有5人,占50%;是他(她)要就给的也是5人,占50%;选择做家务付酬的没有人。

在有没有教育子女如何消费的调查中,选择有的达9人,占90%;选择没有的仅1人,占10%。

1.中学生在零花钱的来源上体现随意性。一是绝大部分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而且为数不少的同学在有需要时可随时向家人要;二是零花钱数额比较巨大,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有的还甚至超过了300元;三是没有中学生以做家务付酬的方式得到零花钱。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和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密切相关。

2.中学生在零用钱的使用上缺少计划性。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消费前一般都不作计划,有23%的中学生没有结余,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中学生在填写消费金额时态度有一些迟疑。我们认为消费经验也是一种自理能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个人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在平时就应该计划每月消费数目与项目,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及时总结自己的消费状况。

3.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反映出较强的可塑性。较普遍的心态是遇到合适就买,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买,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正是各种理念的定型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消费问题上也是如此。

4.中学生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性。平时的消费内容以买零食居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文具和书籍,用于娱乐上的消费为最少。这个结果比较符合学生的本性,说明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还是比较健康的。

5.学生和家长之间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一半左右的中学生认为消费理念受到父母的影响,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相比有八成的家长表示平时关心或者教育子女消费,说明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的关注度较大。在中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期,除了家庭教育,中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新生代,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学生日常消费看似小问题,实则蕴含大道理。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曾规定,孩子的零花钱必须通过干家务获得,以此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学生正确消费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是学校和家庭面临的教育课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在为期二十多天的社会实践里我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乡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乡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乡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一)、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我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二)、现状二:师资力量薄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三)、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我的家乡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四)、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五)、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六)、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我在大山包乡马路村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我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3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像我家乡这样的“民办”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七)、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三、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和我的老师同伴们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

(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针对我乡“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乡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八)、回归农村之路和走向城市之路。

1、“回归农村之路”的历史实践。

上世纪20年代,晏阳初、梁潄溟和陶行知等人发起近代的“乡村教育运

动”,力图改变农村的边缘化境遇。

晏阳初提出要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期望能使中国农民成为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能够创建新中国的“新民”。

梁漱溟借助中国乡村治理的传统资源,在农村创办村学、乡学和乡农学校,试图以乡村学校为载体,综合性地解决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和自卫等问题。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并立下“募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计划,发誓要从根本上改造“把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不会生产劳动,只想往城里跑的农村教育。为此,他提出“教育与农业携手”、“为农民服务”等原则,作为改造乡村教育的纲领。

“乡村教育运动”虽然没有改变农村教育边缘化的境遇,但其意义是深远的,提出的以农为本的农村教育理念,对当今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2、当今“回归农村之路”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重新重视发展农业,推出“新重农主义”,通过努力,使农业收入从总体上有可观的增长前景。而农村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所以农村教育应该培养出更多能够建设新农村需要的人。

部分教育学家和学者提出,农村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联系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背景,为他们提供在当地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农村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改变自身生存状态和当地面貌。因此,应该积极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志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

3、“走向城市之路”的观点。

与“回归农村之路”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试图维系“田园风光”的浪漫幻想,任何“反城市化”的主张,都会被现代化的大潮席卷而去。一些学者认为,农村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加速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通过职业意义上“消灭农民,将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逐渐融入社会产业分工、并逐渐提升其劳动技能的过程,它是社会现代化无法避免、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预期,当城市化率达到75—80%的时候,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

在这一思路下,农村教育问题就会在“消灭农民”后,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自然而然地“拆解”掉。从统计调查来看,我国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所以,学校要担负起社会“上升阶梯“的职能,把更多的农民子弟送到城市去;传授的知识,是能使未来的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打工生活的要求。农村教育要配合经济体制的转轨,积极跟进与创新,使农村学生—未来的农民工,有效地完成的城市化过程,完成其从职业、身份、文化心理向城市社会的转化过程,防止一种脱离主流社会的边缘化群体蔓延扩大,从而防止出现贫民社会,实现公平、和谐的社会格局。

四、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校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五、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校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中小学生暑假生活调查报告

xx暑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性所欲。

轻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个中小学生所向往的。那么,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在家复习功课,和父母出门旅游,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养自己的特长等等。中小学生的暑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们的暑假究竟该怎样度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当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了调查。

现在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可到了暑假,学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看管,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吗?处在这样一种无组织、无规律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隐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是多数学生打发假期时间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为了避暑去野浴,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据调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或是游戏厅里,给孩子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场姓王的同学,今年14岁,暑假的第一天进游戏厅玩耍,另一个姓杨的同学上前找王要游戏币,王不肯,杨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尔后又用木棒打其后背,将王打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便和几个同学去附近农村的坝里游泳,胡本来还会游几下,但由于水草缠身,一时慌张,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处挣扎,终因体力不济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闻噩耗,一时支持不住,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死亡。

如果这些学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来管理他们的生活,这些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我么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暑假的时间很长,很多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于是,家长为孩子报学习班,既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能让学生的生活有些规律,毕竟学习班里有老师看着学生,情况会好些。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所以在暑假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到各各学习班上课。商家也看准这个时机,开设各类的补习班招揽生意。

作为“假日经济”的一种延伸,长达两个月的暑期成为不少商家获得经济效益的“黄金时期”。这对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却十分难过,他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会给他们报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一)商家办班很积极。自实行“素质教育”以来,特别是高考改革,实行“3+x”制以后,对学生的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商家看准时机,利用暑期推出形形色色的培训、补习、家教,打出“能力与应试并重”、“文化与特长并举”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标语,吸引广大中小学生前来报名。据调查,常德市自6月底开始,商家就在市城区开展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数不胜数的“培训中心”看得人眼花缭乱。市内规模比较大的培训中心有“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新世纪暑期英语培训中心”等。他们在全市各地设有咨询处,并设立多个报名点和教学点,形成了“连锁”点。有的培训中心,如常德市阳关琴行、师院的暑期中小学生培训中心,都是综合性的培训中心,既有文化培训又有特长培训。文化方面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特长方面有音乐、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等。这些成规模、成气候的培训部一般采取办班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有比较严格的组织。另外,不少商家和中介机构还向中小学生提供家教服务,推荐一批大专院校的学生给需要家教的人。与遍布大街小巷的家教“游击大军”一样,他们主要是针对小学、初高中各门功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中小学生查漏补缺或让其超前学习课本知识。

(二)学生家长更踊跃。对于各种培训和家教补习,家长似乎更为热情。早在暑期前夕,许多家长就开始精心设计孩子的暑期生活,到处收集有关培训的广告、打听其教学质量、观望别人参加那些培训;还有的家长四处托人寻找本科、研究生当家教,经过面试和筛选,留下最满意的,来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补习。参加培训、请家教几乎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风气。家长之所以热衷于送孩子进班学艺原因有:一是学生升学的形势严峻。中小学生都希望进入市内重点学校,但人多名额少,向重点中学进军不仅是“文化成绩大战”,更是“特长大比拼”。激烈的竞争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使望子成龙的家长焦虑非常。因而让孩子利用暑假多“充电”,以期考上理想的学校。二是对部分家庭而言,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放心,最好的办法便是送去参加培训班。三是学特长可以为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全才”,多一门特长便多一门谋生的本领。四是英语、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础技能,如果不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将来会很难适应。因此,如常德市内的少儿英语培训、电脑培训生意兴隆、人满为患。

(三)学生减负愿望落空。对常德市城区随机抽样3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暑期参加培训班表示愿意的占22%;可以接受的占40%;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的占21%;不愿意的占17%。暑期参加一种培训班的有6人,参加二种培训班的14人,参加三种培训班的有8人,参加四种培训班的有2人。少部分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参加培训或请家教的要求,能主动选择自己想参加的培训班。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培训和补习是带有抵触情绪的。由于年龄小,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是害怕家长,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一般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要求、做出参加培训或请家教补习的安排,他们也就接受。但如果压力太大,他们有时也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本市紫桥小学上三年级的陈同学,暑假期间每天要学两个小时的英语,1个小时的古筝,1个小时的钢琴。回家后还要做暑假作业、读英语、练琴。小女孩常向妈抗议说:“无聊”、“比读书还紧张”,并强烈要求出去旅游。12岁的郑同学在本市名牌中学(长怡)读初一,她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暑假里她有四门课程:英语、手风琴、书法、舞蹈。虽然平时很自觉,但辛苦久了,有时也忍不住想出去玩,偶尔还会来个“先斩后奏”,先玩一两天再说。可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7月中旬常德市气温高达39度,室外气温有的高达42度,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看见几个,但大多数是赶着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们。

(四)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暑假补习班众多,但补习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与办班质量相比悬殊。如:本市东方红小学,几位家长为了管好孩子,同时又解决小孩假期学习知识,一并请了一位自称是富岳外国语学院的老师,给孩子们辅导英语。学期一个月,学费每位220元,头几天教得还算满意,于是家长们都很乐意地交了钱,但之后几乎天天迟到。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重要的,你这样天天迟到怎能给学生作表率呢?”这位老师不仅未改正,而是撒手一去不复返了。使得这几位家长互相责备,而却又无奈之至。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据调查,目前除少数培训班比较正规、有执照外,大部分都是短期的经营,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有些培训班教学水平的高低、师资力量的强弱无从知晓,培训市场因而良莠不齐。常德市文化培训每期时间一个月收费从200元到400元不等,特长培训班则还要高,如有些游泳班10天一期,也要300元;如果请家教,价格会更高,而且浮动也大。一般情况下,家教是每小时10元,但有些自身水平较高的本科生、研究生每小时15元、20元甚至更高;市内某些特长方面的名师如果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每小时收费则高达50元、80元。今年常德市各种暑期培训班收费标准均比去年同期上涨,有的上涨幅度高达100%,如:某英语培训班去年同期每期(30天)为200元学费,而今年同样的天数收费却高达400元。

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对于暑期形形色色的培训、补习、家教班,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措施,清理整顿,严格审批程序,明确收费标准,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名师巡回讲演团”替代现存的形形色色的“培训、补习、家教”等班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公安部门、城管部门加大网吧的管理和监督,与吧主签订协议,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也希望家长不要在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下盲目地投资,让孩子去学习并不适合自己的各种科目,导致孩子倍感压抑和疲劳,不仅加重了自己和孩子的负担,更容易错过孩子发展的机遇,耽误了他们的前途。

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假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学校应成立暑期领导小组,对中小学生进行暑期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定假期工作计划,落实活动内容,做到各项活动均有专人负责,防止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可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调查城乡的历史变革、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挖掘家乡的文化内涵等活动。建立学生暑期科普活动基地?熏开展大型暑期科普活动,举办中小学生暑假读书动手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拥军的优属活动,为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做好事。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强学生自立、自强、自律能力。

各街道办事处、图书馆、科技馆等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视野为宗旨的音、体、美、劳、电脑、航模兴趣活动、读书演讲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小交警、军事训练等)等各项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在暑期可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各种娱乐室。

总之,用有益的活动挤走“空虚、无聊、孤独、没劲”,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愉快、充实、安全又有意义的假期。

综上可看到,暑假不仅仅是学生们放松休息的时间,还是培养自己的特长,陶冶情操的好时机。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仅限于完成老师的家庭作业。学生应当学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假期时间来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效率远比被动学习的效率高得多。

同样暑假也是也是一些商家赚钱的好时机,开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不仅能让暑假在家的学生有一个再次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能丰富当地的文化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只要是合法、教学质量优秀的补习班,政府应给予一定得支持。

这次的社会调查,让我感触颇多。虽说有些累,但收获还是不小的。大学生只有多接触社会,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既学会调查的方法,又学会待人接物……所以说社会实践是一举多得的活动。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1]

[2]江城日报.江城日报社.

中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

我们班近年来的近视学生越来越多,我想知道一下其中的原因。

想让我们班戴眼镜学生的数量减少。

近视背后的“真实原因” 。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惊人,小学达到20%~30%,初中达到40%~50%,高中达60%~70%,高中高年级甚至达到80%~90%。这个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小学生40%,初中生60%,高中生70%,大学生76%。现在全国戴眼镜的中小学生已经非常之多。我想出了几点原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不合理饮食

9、看激光

10、在车厢里看书

11、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我想出了几点办法:

1.看电视的距离要远、时间要短。

2.写作业时姿势正确、端正。

3.不要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4.不要在晃荡的车厢内看书

5.要认地每天坚持地做眼保健操。

因此我们以后都要做到这几点就可以预防近视、远离近视,让近视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xxxx年寒假成为最长寒假,这一年的寒假作业也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点。寒假作业起到了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检阅的一个作用,由于题型覆盖较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试题型的局限性,也为大家对一学期的学习做一个很好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寒假作业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日常的作业那样简单。笔者借过年期间,对xxxx县xxxx区长湖村的部分中小学生的寒假作业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

20xx年4月,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问卷调查法。

本次抽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调查问卷80份,有效问卷80份。

解大学生旅游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待旅游的相关看法。

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每年旅游次数适中,并且对待旅游态度较合理。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我院学生43.75%每年旅游两次,且仅有7.5%的少量学生每年旅游次数多于4次。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年旅游4次以上为过度旅游,这将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及金钱。所以我们应该适量控制,合理对待旅游。

(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旅游花费较合理。统计数据表明:我院学生22.5%旅游花费在300元以下,48.75%的大学生旅游花费在300~500元,仅有28.75%的学生花费在500元以上。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我们的生活费及其有限,除在校的日常开销之外,我们没有过多的积蓄。所以旅游的每次花费不应该过多,300~500之间较合理。

(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更喜欢与熟人一起旅游。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与朋友一起旅游的占统计总数的60%,和班级同学一起出游的占1.25%,这都是与熟人一起出游。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单独出游不能给予自己安全感,依赖感较强的90后更喜欢与熟人一起旅游。所以单独出游的人数仅占13.75%,和旅游团出游占到18.75%。

(四)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更热衷于选择短期假日出游。我院学生一部分需要通过转本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有的则要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他们更需要通过旅游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周末时间短暂,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出游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11.25%。寒暑假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兼职,所以此时出游不是最好的时机,只有30%的同学会选择。而像清明五一这样的短期假日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放松一下。

(五)费用问题成为我院学生旅游出行的决定性因素,旅游的安全性不受重视。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如果没有足够的旅游费用,那么出游就变得异常艰难。所以我院40%的人选择费用作为影响旅游的决定性因素。只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途中的安全十分重要,这才是关键因素。当今交通事故频发,在旅游中受伤甚至丧命的游客层出不穷。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安全,而不能将安全问题忽视。

(一)南京信息职业学院学生旅游现象普遍,并且旅游在大学生心目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难看出,我院学生基本每年至少都有一次旅游经历。这对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一年两次旅游安排较为合理,部分学生一年旅游次数达到四次以上。对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也能够充分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与便利。所以我们更应该支持与提倡大学生旅游。

(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旅游上的花费比较合理。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十分有限,除日常开销之外,每个月也只剩下很少一部分钱,所以在旅游的花费上应该做到用钱有度。48.75%的学生旅游花费合理,花费适中,值得提倡。多于500元的同学应该适量控制,避免多余的开销,杜绝过度消费的现象。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以节约为荣,适度消费。

(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忽视旅游过程中安全问题。“旅游热”这一词汇为大家所熟知,如今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往往是这些问题不受大家重视。每次到短期假日,黄金周,大家纷纷选择出游来缓解工作或者学习的压力。这使得安全问题凸显,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在旅游中受伤的游客。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我院学生则把旅游的费用放在首位,作为制约旅游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重视安全,我们更应该通过这份调查问卷让大学生重视安全问题,维护好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只有这样,旅游才具有意义与价值。

(四)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多选择与熟人一起旅游。对于爱旅游的游客来说,当自己看到喜爱的景色时更多的是分享。这时就需要一个或者多个好友结伴而行,既能相互照应又能分享喜悦,这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在此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1:随着旅行社数目的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我们更应该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自己权益被侵犯,要学会拿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不可以走极端做违法的事情

2:网络是把双刃剑,随着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很多虚假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信息。在选取旅游目的地信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必要时可以到旅行社亲自解相关信息。

3:现在经常出现导游强制游客消费的情况,我们对此应该学会抵制,必要时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同时做到理性消费。

4:旅游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家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一定要做好规划,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出行的安全。

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xxxx4年2月16日—2月20日

四、调查内容

xxxx县xxxx区的长湖村地理位置较为独特,它在xxxx的辖区范围内,但距离属xxxx的xxxx区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路程,离属长沙的望城区xxxx也只有半小时左右的路程。长湖村的小学生基本上在位处邻村的围坚学校读书,而目前,围坚学校只设置了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五个年级,包括校长在内,所有任课老师只有7位,六年级已经并入到同地区的沙田中学。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会将孩子送到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xxxxxxxx区的小学或中学读书。一条河的距离让两地的教育有了区别,而这一点也在寒假作业中有所体现。

个例一:

汤盼,10岁,在xxxx县xxxx区的围坚学校读5年级,班上只有24个人。今年的最长寒假对他们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从1月31日放假,到3月2日开学,仍然只有30天。这次的寒假作业除了要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本寒假作业,平常用的数学教辅书上的题没做完的要全部完成外,还要完成13张数学试卷,30篇日记。

汤盼说,她觉得这次的寒假作业很多,不过也会计划着每天做一点,每天做一点。到除夕前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同班的陈诗怡也说:“一到放假就作业多。”

个例二:

xxxx和xxxx,是一对亲姐弟,平常父母在长沙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过妈妈会经常回来看望他们。姐姐在沙田中学读初一,弟弟在围坚学校读四年级。与汤盼和陈诗怡不同,他们俩认为自己的寒假作业很少。姐姐的作业是四本寒假书,20篇日记,另外把英语测试卷的a卷部分做完;弟弟的作业则是四本寒假书和15篇日记。

个例三:

相对来说,住在同村而在牌口中学(xxxxxxxx区)读初一的汤晓丽的寒假作业就很多了。除了数学、英语和综合三本寒假书外,语文老师更是为她们列出了一个单子作为寒假作业。每天要坚持练字,要求除了标明日期外,还要家长对每天的小字评定等级,字迹不工整,敷衍马虎者开学后加倍抄写;最少要读两本好书,并在积累本上做好笔记。其中要求必读的书是《三国演义》,要找喜欢的情节或故事5个以上,在积累本上概括情节,开学后讲给大家听;抄写回目,并写出6位以上影响人物的5个以上故事的名称;写出自己其他的阅读收获,不少于500字;寒假要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是每日见闻、随想、读后感、观后感,也可以抒写少年情怀,最重要的是要将成果装订成册,自己设计封面、封底并插图,开学上交进行评比。此外,还要收集看过的春联至少20条,祝福短信至少10条写在积累本上,写写当地的节日习俗,探探春节、元宵节的起源等等。

笔者发现,与前面两个个例最为不同的`是汤晓丽的寒假作业还包括了体育锻炼。

五、分析与思考

可以从前面三个个例看出,在寒假作业中,要求概括情节、积累寒假中的所见所闻、自己制作写作训练,这些都表现了xxxx区的老师更加注重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积累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围坚学校的老师则则注重于对课内知识的巩固,相对而言,留给学生的作业也比较少而简单。然而,日记、练字、整本寒假作业的“老三样”是两个地区假期作业的共同点。

不管作业是多还是少,不管老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注重知识的积累,寒假期间,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农村的孩子们除了玩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事可做。在农村,尤其是在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各种资源匮乏,如何在寒假作业中下功夫而让孩子的寒假更加充实,让学生度过有意义的寒假?笔者建议:

1、做有实践性的寒假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件好事、每天坚持做一件家务,这样的寒假作业不仅能减轻留守儿童家里老人的负担,而且与现实紧密结合。

2、做亲子作业。在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春节成了很多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成了孩子们亲近许久未见的父母的时刻。给爸爸洗次脚,给妈妈梳次头都可以成为加深孩子与父母感情的作业。而这一项作业,简单而又能符合孩子们想要亲近父母的想法。

3、做寓学于乐的寒假作业。要求孩子运用农村常见的材料做次手工作业。不管是用废塑料瓶做的漂亮花瓶,还是做木棍搭的简易桥,或者是孩子们在玩过家家时做的小房子,既可以开动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玩耍中锻炼动手能力。

4、做一次年俗作业。农村比城市更加有年味,有些地区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年俗。可以要求孩子们在春节和父母一起贴春联、剪窗花,或者动手与父母一起包饺子、做汤圆,在行为中感受春节。

不是只有书面作业才叫“作业”,农村里的孩子也可以有除了“老三样”以外的寒假作业,农村孩子也可以有丰富而又有意义的寒假。

中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欣赏万紫千红的'花朵。可是现在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引发近视呢?近视有哪些危害,我们又如何预防近视?于是,我展开了调查。

1、上网或查阅书籍查找近视的原因。

2、去学校各班做相关调查。

1、调查数据

经过我的调查,发现低年级近视的人数比较少。年级越高,近视的人越多。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

2、近视原因

(1)沉迷于网络。有些同学每天用三四个小时玩手机,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了近视。

(2)坐姿不对。有些爱看书的同学眼睛离书本太近了,造成了近视。还有的同学躺着看书,对眼睛造成了伤害。

(3)卫生习惯不好。有些同学喜欢用手揉眼睛,把细菌揉进了眼睛里,造成近视。

1、注意用眼时间。

2、书本离眼睛一尺。

3、一天要做两次眼保健操。

4、尽量少上网。

5、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愿大家都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西安中小学生托管调查报告

文章导读:本次社会实践历时5天,往返各地行程近百公里,给学生们以教育,为学校树形象,帮社会立表率,是一次很好的活动。那么,本次活动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到底如何呢?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其内容如下:

1.你认为这次活动达到了学校预期的目的了么?

2.参加活动前你有没有什么目的?如果有,你达到了么?

3.哪一次活动对你印象最深?

4.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你还希望开展类似的活动么?

被调查的对象是我在我的qq上任意选取的10位同学。

以下是调查结果:

1.50%的同学人为,学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1.了解工厂、农村、部队、学校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情况,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2.虚心学习工人、农民以及部队官兵艰苦创业的思想、勤劳朴实的作风;体验劳动和军营生活的甘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另外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目的是空谈,并没有真正达到,但是自己有其他方面的收获。

2.50%的同学的目的是锻炼自己,使自己在精神上、体格上更加强壮。40%的同学在出发前希望能到乡下去换换环境、舒缓心情,从而更好地迎接新一轮的学习生活。其余同学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

3.30%的同学认为第一天的32公里步行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因为路途实在太遥远了。40%的同学觉得下乡体味农村生活十分难忘,他们尝到了自己很难预见的生活。剩余30%的同学觉得汉阳监狱之行意义深刻对自己影响最大。

4.60%的同学发现自己在社会实践之后更深刻的感悟了生活、更真切地了解了自己、更详实地认识了农村,在各方面都有所成长,这是最大的收获。另外的40%同学有着个人的一些意外收获。

5.90%的同学希望开展类似的活动,以加深自己的社会体验,从而更好地做人、生活、学习。10%的同学不希望再来一次,理由是这种活动搞多了就变味了、不新鲜而令人兴奋了。

从调查的结果上看,本次活动基本上有了不错的效果,达到了一些预期的目的,特别是在锻炼同学们这一点上,取得了成功。本次活动在同学们中反响甚好,令人记忆颇深。

然而由于调查手段的限制,我不能做出更为详细周密的调查,于是我仅以我自身的经历结合调查结果来谈谈关于本次活动的一些事情,希望可以折射出一些被埋没的亮点和被隐瞒的失误。但是由于资料、时间、精力的限制,我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深入。

1.有关农村问题

本次活动一个重点就是要调查农村的生活情况以及相关的问题。就此,很多同学在活动的第3天做了一些工作。他们有的对农民们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有的在饭桌上以一种闲聊的方式了解了情况,有的参加了农民们的日常劳动、参观了农民的房舍。这些工作是有成效的,下面节录了一位同学的调查笔记:

…………

村民:王xx

家庭成员:丈夫、自己、儿子女儿

主要收入来源:种田同学们在采访村长

田地数量:3亩

主要作物:水稻

年收入:xxxx元

面临问题:孩子上学学校学费负担过重

…………

这是小小的一部分,我借阅过几个同学的笔记(可能是因为我借阅的较少,不能全面地反映问题),发现调查的结果都类似,一般都是生活上的普通问题,即家庭基本状况。对于面临的问题,一般都记录地比较肤浅。

就此,我认为,做类似的调查,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如此散兵游勇似的进行表面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没有多大的意义。由于我们本身的原因,农民们不可能跟我们说出最深刻真实的内幕,我们更不可能帮助他们改变什么。首先,我们没有接受正规的采访的训练,问问题的方式不当、方向不对。例如:一位同学连问一位农妇,你家一个月收入多少啊?你每天干些什么阿?你儿子多大了?你种的作物是很么阿?……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问法,不仅不能让农民们的思路顺利而且让我们的笔迹难以整理更有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反感。其次,我们无法帮助农民们改变他们所不满的事实,故农民们不愿把那些黑暗的、低劣的、下贱的最底层的问题反映出来。自然,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中学生调查地深入,那么我们的社会实践参考调查题目中的:当前农村税收情况调查、农民需要怎样的乡镇干部、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难、农村问题忧思录、当今农民生活中的几大问题,这几个题目有有何作用?关于以上问题的不深刻调查只能作为一堆废纸扔进废纸篓,最多的功效只不过是累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又一棵大树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我自己就面对了这样的问题,我的调查对象——一位去广州打过工的农妇就不愿讲出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因为她明确地告诉我,她知道我不能改变什么。幸而她的见识广博眼、光高于一般的农民与我畅谈了一番农村贫困的根源的问题,以致我的调查没有就此中止,得以使我对农民有了更深的了解。综合看来,我们得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提出一些与实际、与我们自身有关联的问题,而不能这样侃侃而谈却句句空话。

2.有关徒步拉练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这让我们亲近了自己的双脚,让我们锻炼了意志品质,一举两得,值得推广和鼓励。而且学校在拉练途中有专门为体力不支的同学设立的医疗车跟随,保证无人因此生病受伤,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好。

3.有关军队问题

这几天我们都生活在军营中,与军人们在一起。我们所在的部队为62441部队。我们每天住在这,却没有时间去和士兵、军官们进行交流。一个合作了的单位,为什么学校不能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下它呢?有人可能会说,这是部队保密的问题。其实不然,据我所知,62441部队对外称715仓库,原是陆军的一个军需后勤仓库,保存后备的军需物资,是一个团级单位,有40多个在职人员,在精简人员后,仓库大部分已经空闲,现在租借给地方用以保存其他物资。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又有人说,不是有一次篮球对抗赛和每天早上的操练吗?其实者也不能让同学们和士兵们交流。教官在操练时大多是教,学生们开口的机会很少,而他们一般在7:00操练结束后就回去休息了,很少有同学与他们联系。至于篮球赛,重点在比赛,没有更多的语言交流,仅仅是共同游戏而已。我认为,让战士们和学生们交流,不可能透露出军事秘密,只会巩固同学们和部队的友谊、加强同学们对军队的了解和增加他们的国防知识。所以希望学校能增加和驻地部队士兵们交流的机会。

4.有关参观的问题

本身,参观汉阳监狱、神龙汽车公司都是好事,我不否认。但是我想我们得做些改进。首先是汉阳监狱之行。对学生而言,这无疑起到了莫大的教育作用,效果很好。然而,对服刑人员而言呢?我在参观时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有一种类似去动物园看动物的心理。我们一行人在各个厂房间穿过,就像在动物园里边的各个笼前走过一样。动物都会对自由有渴望,何况人呢?我不知道我们这样做,是否伤害了服刑人员们的自尊,是否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想离开这高墙电网的囹圄的欲望,以致本来有心解的他们心中越发“剪不断,理还乱”,而使他们或滋生出对社会的不满或诱发铤而走险的萌芽或做些伤害自己和同伴的不理智行为……我们一切不得而知,但是我希望学校能给监狱方面提个醒:犯人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关爱。值得欣慰的是,监狱里早已配上了心理医生,希望他们能帮助那些迷途的人、失足的人、犯错的人找到正确的道路。

至于神龙公司之行,在同学们口中,倒是颇有微词。大家大多抱怨路程过远儿收获过小,十分无聊。我们走马观花般地走过一排排半运转状态的机器和一些半工作状态的员工。没有讲解、没有亮点、没有休息,就这样度过2个小时,我是受不了的,我的许多同学也持相同的观点。我们希望学校方面在下次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能联系更吸引人的厂家,并且采取一些能刺激我们兴趣的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有关表演的问题

6.有关学生作风的问题

谈了那么多外部因素,这来谈谈内部因素。我们自己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自身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活动,暴露了一些我们自身的问题,有的还背离了我们学校的一贯作风。

首先,在清洁方面做得不够。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们是一支“垃圾制造中队”,所到之处,无不一片狼藉。路过大花岭,午休之地“满目疮痍”——平坦的操场满地垃圾;来到部队仓库,住宿之地“五味陈杂”——整个仓库混合着各种味道:有食物腐败的恶臭、有袜子未洗的脚臭、有出汗不淋浴的汗臭等等;去看电影,电影院里“遍地开花”——葵花子的壳子俯首皆是,食品袋、空水瓶随意扔弃;等离开仓库,整个房间成了“垃圾堆”——所有不想带走的都留这儿把……问题原因显而易见,解决办法却悬而未决,老师管教收效甚微,个人修养还是关键。

其次,在行为方面也有些出格。有在夜里偷偷出去喝的同学,有私自离队打的士、麻木回去的同学,有在夜深人静之时大喊大叫、闹个不停的同学……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用个不恰当的比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不对这些同学加以制止,很有可能泛滥开来,那我们学校在外人眼中的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标签:

标签聚合|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