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经典说说美文,带给您最深的感动。

标签聚合|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搜索
说说感言分类 励志名言 励志故事 名人名言 影视台词 读书名言 毕业感言 观后感 读后感
当前分类:

励志名言

佛语十大经典语句(精选99句)

日期:2022-09-05 21:20:03来源:说说网人气:我来评论

导读:心不曾抵达禅的深处,4、大凡简单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8、【佛心禅语】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9、【佛心禅语】直截根源,——《鼓山语录》10、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

1不要走岔、抄快捷方式。因为所选择小路可能是条死巷,走不通,终究还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绕了许多路。

2、人生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辉煌。起步的时候,往往仝很艰难,但是只要制一处,一切都可以创造,一切都可以改变。

3、坐禅只是一种进入禅定的途径,假使只为坐禅而坐禅,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达禅的深处,成佛的愿望也不过是空一场。

4、大凡简单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单,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单,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

5、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6、如堕不住顶,必归下处。若人侨心自高,则法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古印度)龙《大智度论》卷四十九

7、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他人记忆的一部分。尽你所能,成为一段好回忆。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间。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有精彩,

8、【佛心禅语】 私心是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9、【佛心禅语】 直截根源,不存知解。当阳露出,不费纤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过;才落拟议,便隔千山。——《鼓山语录

10、即使你拥有金、荣誉、成功和快乐,也许你还不会满足。满足是人生无求的最高境界,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11、事无大小,从伟大的心中所做的事,都是伟大的事。事再小,也要用满满的诚心去做,就是大,故说凡事恭敬;事再大,不经心,即是小。

12、【佛心禅语】 菩提之道,不可图度。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故谓之道也。——《椤伽师资记》

13、大气是一种深度。别人可以猜测不到你内心有多深,但永远不要让别人对你抱有怀疑和敌对心理。做到真正的大气很难,如果做到就成功了。

14、智者常作如是思维: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智者自观:余一抟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15、世事难料,福祸常常在瞬息间相互转化,当面对灾祸时选择以正确的心态将阴性的场态转化成阳性场态,这样便种下了一份善的因,得到的当然会是丰硕的果实。

16、博友对行者说,你既是微博老农,就别总种那几种常规菜,人会吃腻的,不如来点样,以常规菜为主,时鲜菜也种一点,还可以搞大棚菜、腌菜、酱菜,会有

17、真正的财富,是在自己的心中。心里的满足,宇宙三千都是我们的;你如果不满足,一味地贪财好利,就是拥有再多,也是不够的。《星云大师讲演集》,第266页

18、【经典佛语】 多因一果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种现象。这个道理也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19、【佛心禅语】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20、修行最紧要的目的,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

21、所以有福之时,更需及时再造福田,不要等到“有时间时”才想做,这是靠不住的。今天能做的就赶快去做,做了马上得到欢喜的这分善念最可靠,也是最现成的福。

22、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23、【天天禅语】爱心与智慧是最好的心灵良药。爱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净化自己。拥有爱心与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24、汲取井小时,不管汲取多少,井中之水依然不减;但是,井水也不会因不汲取而增高水位。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断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否则,福亦不增。

25、【佛心禅语】 名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固执己见,耿耿于怀呢?社会对你的承认,不在于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在于你自身的实力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26、【佛心禅语】 人生的道路,有时候要直行才能到达目标,有时候要转弯才能达到目的。应该直行的时候不直行,是错失良机;遇到转弯的时候不转弯,是不懂得回头是岸。

27、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

28、总一切法:谓色、非色。色非我也,何以故?可破可坏,可裂可打,生增长故。以是义故,知色非我。非色之法亦复非我,何以故?因缘生故。《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

29、我们所生活世界里有芸芸众生,众生都与我们的个体生命相关。我们是同路人,从生命的基点出发,通过漫漫长途寻找归宿,没有理由不互相取暖,每个人都应该是拾薪者。

30、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着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31、【佛心禅语】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坛经·定慧第四》

32、大气是总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问题,让人感觉厚重,像一本好,让人荡气回肠,不轻不浮,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都不会感觉索然无味,一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受益匪浅。

33、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34、品一盏茶,洗去尘埃,洗去世间的虚情假意,然后,在一盏禅茶时间里,获得清欢。我等你,与我共一场禅茶之约。你若来,我定与你听品茗,谈世情、聊古今,共度清宁时光

35、对别人宽容一点,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你生活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宽。懂得宽容,人生就会天高地阔,生活就会鸟语花香。保持一种淡然,是人生最美的姿态。

36、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37、菩萨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渡烦恼河,以是思惟,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菩萨品

38、【佛心禅语】 问:“佛性与烦恼俱不俱?”答:“俱虽然俱,生灭有来去,佛性无来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虚空。以是无来去故,三世无有不生灭法。”——《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39、【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怎样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不足?佛日: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时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因果经》

40、【佛心禅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人往高处走的心态,又要有水往低处流的 胸怀。或许把头低下,我们的心,才会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 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41、【佛心禅语】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舍弃,就会执著于外物,就会在做事的时候分心,在达到目标的路上绕弯子。不舍得放弃也就是拒绝简单的生活,这样只会令人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42、【佛心禅语】 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不是绝对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 折面前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敢面对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种积极的 心态,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43、【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过分追求满足淫欲就会导致衰老,对他人怀有仇恨、愤怒的心理就会引起疾病,而愚昧无知、不明事理则是自寻死地。若能够戒除这三毒,才能够真正地得道。

44、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盖从上大人丘乙己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宋)大慧宗果《答吕郎中隆礼》

45、赌书泼茶,倚楼听雨,日子清简如水。禅的时光,总是寂静无声。窗外云交替,车水马龙,内心安然平与,洁净无物。如此清淡,不是疏离尘世,而是让自己在尘世中修炼得更加质朴。

46、【佛心禅语】 有几个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们竭尽全力游向岸边,水性最好的那个人却怎么也游不快。岸边的同伴问他怎么啦?那人说:“我腰上缠着千金,太重了!”

47、【佛心禅语】 你我相识皆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 缘,顺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 缘。愿我们心中有佛,与佛结缘。

48、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民国)弘一《南闽十年之梦影》

49、【佛心禅语】 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和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和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50、看禅门语录,对于祖师的言行往往不明所以,只因我们尚未契于祖师之 悟境,就在不明所以处,心意识也使不上力,此刻正是入门处。若在不 明所以处用心意识讲说的头头是道,佛心更被障盖。

51、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大般涅槃经》卷三,名字功德品

52、以宽容的胸襟处事待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个人若能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气魄,以一份豁达的心境面对人与事,那么这个人就能除去很多烦恼,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53、佛家是十分讲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灵,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世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一个生命,无论其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54、平时,我们谈生论死,侃侃而谈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时,我们谈名利如浮尘,恨不得视之为粪土。但是当死亡的恐惧、浮名的诱惑摆在眼前时,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从容对待呢?

55、胸中有分晓,语言存温厚,是做人有温之“当”。有了这个“当”,就会对人,温温以惠;待人,温和善良;处事,温和厚道;做人,恭敬礼貌。一言而蔽之,就会以一颗温暖之心看人,温暖之态待人。

56、【佛心禅语】 千百年来,多少寺院僧人早晚功课,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就是为了让修行之人不再受七情六欲的烦恼。

57、禅是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在生活中洞彻明白,不在物质上牵挂,到处充满人间的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生活的错乱,所以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小为大,转苦为乐。

58、菩萨精神永远融入众生的精神。要让菩萨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理论,必须有实质的表现;慈悲与愿力是理论,服务众生的工作是实质的表现。我们要把无形的慈悲化为有形、坚固、永远的工作。

59、跟价值观不健康的人交往,观念很容易变坏怎样回避有害的人际关系?佛日: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中行。——《增一阿含经》

60、从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和名闻利养,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的。因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的贪欲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61、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乐的种子——断恶行善。所以多数人越寻求幸福和快乐,越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死永无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无穷无尽的理由。

62、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63、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64、【一日禅】要有一个平与的心态。坏心情是想不开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胆量,放得下就需要一种勇气

65、【佛心禅语】 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则通向失败之 路。“希望”是人生的力量,这是只有人类才被赋予的特权。只有人,才 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66、俗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67、若报佛恩,无先弘法。裂邪见网,树正法幢。若欲阐扬,离心非正。心若正,万法皆正;心若邪,万法亦邪。……但能守护自心,即是护持正法,亦是普念十方如来,亦名报恩,亦名满愿。(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68、【经典佛语】 粗茶淡饭保平安,清心寡欲保平安。主动地科学地调整心态,才能排除心灵的迷茫,形成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享受生活,达到提高生命质量、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目标。

69、心、佛、众生本没有差别,每个人生来都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因此,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佛也本是平常人,修佛需要一颗平常心,只要你愿意,有所承担、有所舍弃来坚持修行,也一样能够成佛。

70、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71、临事前英雄好汉,临事时缩头乌龟;索取时欲壑难填,付出时锱铢必较;许诺时信誓旦旦,践诺时缺斤短两;责人时义正词严,律己时力求宽大;见利则趋之若鹜,见义则躲躲藏藏。万般世相,可见一斑。做人若此,情何以堪!

72、为了正直的事业而终生为之奋斗亦不为过。无论从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多么不合常理,无论众人的眼光是多么怪异,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多么低俗,只要是为了正直的事业也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最终别人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73、在家和出家不同,持戒的方式也不必相同。在家持戒,主要是心中有戒。没有必要与家庭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家人吃肉,你可以不吃,也可以吃,只要坚持不杀生,保证吃的是三净肉就行。有句话说得好,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

74、有夫之妇要对丈夫忠贞,这是对伴侣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至于丈夫咒骂妻子,在当代社会已属不文明的行为,不过,丈夫生气,必有缘由,妻子最好耐心解劝,如果为了伸张权力而对着干,得到的不过是争吵和更大的苦恼。

75、相遇,不会有刻意。相识,不该去矫情。相知,更忌讳相互的指点。不然,原本禅溅的机缘,便一开始了无休无止地折腾。最后不过是彼此撩人的招惹而已。为谁的过客,为谁的梦魇,走着散了。只剩下,来不及用进的逞强与废退的曾经。

76、世人枉费用心机,天理昭彰不可欺。任你通盘都打算,有余殃庆总难移。尽归善报无相负,尽归恶报谁便宜?见善则迁由自主,转祸为福亦随时。若犹时刻想为恶,此念初萌天必知。报应分毫终不爽,只争来早与来迟。(梁)宝志《万空歌》

77、有一天他到医院里看到脚部神经损坏、抬脚举足无法控制自如的病人,要靠人扶着慢慢复健。平日毫不引人注意关心的两只脚,竟连举起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跨出一步了;所以他感受到应珍惜、感恩自己有完好的一双脚,可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78、前世签约,蓦然回首已百年,忘川河畔,乱花姻缘迷了眼,你的爱如流沙,冷了我的纤指芳华,我用作画,来生再次为你倾情挥洒,那时你是否愿意用你的那片江山,来换取我的天下?剩下的光阴我会为你独坐禅房,默念我的虔诚,静等你的回答。

79、至于怎样了悟根本大道、洞察人生世界的真谛,从而获得性灵的彻底解放,实现精神的大自由,不是能靠知识获得的,要靠自证自悟。悟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通过悟道,才能彻底解脱心灵的烦恼、痛苦,体验人生的真正幸福。这很难,但值得一试!

80、祖师悟道之因缘,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欲要参禅,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把捉不到之生处,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

81、若能于一切众生中深行慈心,如人见子遭急苦恼,尔时慈心转名为悲。见一切众生得增益事生欢喜心,如己无异,是名为喜。于亲舍亲,于怨舍怨,然后于一切众生慈心平等,悲、喜亦尔。故经中说:为断憎爱,修习舍心。(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五

82、获得别人的帮助,这是莫大的善缘,要懂得珍惜,心存感恩,记得回报。倘若求助得不到回应,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不要抱怨,不要生气,更不要失去淡定。即使曾经为别人付出过,别人也没有非帮助你不可的责任。帮还是不帮,主要取决于有缘还是无缘。

83、【佛语经典语录】 说出了“心”(意识)和“境”(外界的认识对象)的相生相成的关系。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包含了朴素的反映论思想,表明了认识是人的意识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因此任何认识活动都离不开反映者(“心”)和被反映者(“境”)这两个方面。

84、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85、【一心一禅】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86、【佛心禅语】 爱不是索取,不是一味苛求对方,而是由自己开始付出。真正的感情不应该是占有,而是平淡流年里的历久弥坚,是一汤一饭的相依相守。爱要勇敢,也要理智;要小心呵护,也要适时放手;要有契合,也要有容纳;要自己抓住幸福,也要给对方带来幸福。

87、用对方法,再难办的事、再难缠的人也可从容应对如何对待难缠的人?佛日: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德本济无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为十德。一《佛说维摩诘经》

88、疑佛疑祖,即是不能确信自心是佛。疑生疑死,遂溺于生死流转。众生 难以对自己的命运做主,反而迷信外在之主宰,若以为这就是学佛, 实可痛心。你能与诸佛、祖师心境无别吗?你能在生死流变中做的了主 吗?若不能,且立下志向,如身上着火一般,刹那不敢疏忽。

89、【禅意人生】快乐,不在繁华热闹中,而在内心的宁静里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大道,不在花团锦簇中,而在平凡的追求里志向,不在西风战马中,而在平生的格局里境界,不在诗情画意中,而在平常的心态里;胸襟,不在奇山大水中,而在平和的智慧里。

90、【处事箴言】心怀慈悲,做人处事就能广施爱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对别人来说是小方便,对自己来说是大解脱。悲做事,意味着宽容。容别人的过错,宽容别人的无礼,宽容别人的冒失。而,宽容不是纵容,佛家讲因果报应,毫厘不爽。以说,随心所欲而不应逾矩。

91、菩萨若见诸恶不善众生,若呵责,若软语,若驱摈,若舍之;有恶性者,现为软语;有侨慢者,现为大慢,而其内心实无侨慢。是名菩萨方便不可思议。菩萨深知众生所有罪过,为度脱故,常与共行,虽随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复名不可思议。《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92、【佛心禅语】 一杯难以入喉的咸水,如果注入一滴甜美晶莹的泉水,也可以成为清凉的甘露。放下内在的屠刀,也能蜕变成一朵纯白柔软的白云。要真正帮助一个人,最好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随便怀疑、排斥他们,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93、中国佛学能在新世界中成为世界性的佛学,非但要主持教理的人能够阐明佛教发达人生之真理,依之以趣大乘行果;并须在人间实行六度四摄菩萨道,以尽力推行佛教利益人生的事业。如果不能这样,世人必仍目为空谈而不能见之于事实者,便足为佛教衰落之因素。(民国)太虚《中国佛学的重建》

94、有一些人我们不喜欢,却无法不与之相处;有些事我们很反感,却不得不认真去做。世界很广袤,但极少有你独处的地方;事情千万件,但极少能够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扩展自己的心,让所有不能包容的都全部包容,再将心的领地一分为二,一半留给快乐,一半留给自己在不快乐中寻找快乐。

95、漫步在晨风中,目光被自然的色彩牵引,思想吮吸自然的芳香,我的内心无比安宁。尽情享受早晨的短暂时光,不被脂粉的面具打扰,不必为频生的白发忧愁。林荫道上那片枯黄的落叶,尘封了春天故事,回归本色美丽,仿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此刻,灵魂的真实,人生的真相,和晨光一样清澈。

96、【天天禅语】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树立正见对治痴,生活之中转烦恼。

97、同时,坚持也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不会感受到有什么改变,但只要你继续坚持就会有质的变化。修佛参禅就是这样,持之以恒地修习佛法就好像钻木取火一般:当木棒不断地转动摩擦时,接触点的温度会逐渐上升而至出烟、生火;当木棒中途停止转动时,温度就会逐渐降低。

98、喜欢或者讨厌往往都没有理由,人心这东西有时就是这么奇妙。有些人、有些事,可以瞬间让你愉悦安然,不由你不喜欢;有些事有些人,可以顿时叫你不安狂躁,不由你不讨厌。何以如此?你能说得清理由吗?正因为说不清,才迷恋、才回味、才不能自拔。世上的人事本来平常,一颗心竟令其千回百转。

99、出去走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往往能比我们一直乱想的东西还多。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存善良,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心若坚强,生命就会有力量;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标签:佛心 人生 生命

标签聚合|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