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28 20:42:50来源:说说网人气:我来评论
4、无欲无求、少烦少恼,就容易开启心门拥有智慧。 5、【最有禅意的句子】以爱自我管理,用爱关怀他人。 6、不传播是非,不将忧苦带给别人,是为生活的密行。 7、佛语的随缘,并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8、人医,是守护生命的磐石;人师,是守护慧命的磐石。 9、每个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启发,爱心就能被点燃。 11、知足的人,心量开阔;心量开阔,对人对事就不会计较。 12、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13、【成熟】 稻谷成熟时,头自然低下。人成熟之时,自然会躬身。 14、【心灵禅语】 对于父母兄弟等各位亲属,要具有孝顺心和慈悲心。 15、【天天禅语】无论处于任何领域,坚守岗位、向前精进,才能成功。 16、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7、【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一念错,则步步皆错;一念善,则事事造福。 18、耕好自己的心田,不因说法故,受彼食而食;但为利益他,说法不受食。 19、【佛心禅语】 笑,世界跟着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海涛法师 20、一个人放低自己,不一定被别人看低;一个人看高自己,不一定被别人高看。 21、开始和结局我们决定不了,过程我们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主。这就是人生。 22、【佛心禅语】 世间万物,各有其貌,才显得缤纷多样,异彩纷呈,人亦是如此。 23、【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24、眼睛朝外,看别人的过失——苦海无边;返观内照,认自己的不是——回头是岸。 25、【佛心禅语】 佛家讲求布施,也就是说要乐于将自己之物赠与那些有所需求之人。 26、佛家禅语: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7、菩萨闻未闻,应思其义理,不应作是言:我昔未曾闻。《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28、日行一善,日增一慧,日造一恶,日减一福。诸善当行,诸恶莫造,心安体泰,福慧双生。 29、自力修行,扬汤止沸,使尽解数,全无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动声色,锅冷灶凉。 30、大抵生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清)省庵《思归集》 31、经商营业,应该童叟无欺,将本求利,不囤积居奇,不垄断市场,不哄抬物价,不偷斤减两。 32、少一点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扰,放下所有的牵绊,一切顺其自然,你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快乐。 33、【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幽涧泉清,高峰月白。”——《广岩成泽禅师》 34、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增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七,梵行品 35、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佛遗教经》 36、【佛心禅语】 佛日:“生死无常,贫富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悟得 透的,不过空空。” 37、【佛心禅语】 被不正确的思想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加坚 38、【佛心禅语】 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即使冬天万木凋零,也依然能够看到满眼的青翠,生命之树便会常青。 39、【佛心禅语】 痛苦永远由内而生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看待它们,从哪个角度看待,是可以选择的。 40、如来智慧,分别三世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劫数、一切诸法,无不知者。《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41、【天天禅语】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42、久废不可速成,积弊不可顿除,优游不可久恋,人情不能恰好,祸患不可苟免。(宋)晦堂禅师(《禅林宝训》) 43、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44、【佛心禅语】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45、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46、【佛心禅语】 如果从凡人的境界来思考问题,那会越来越离题。如果不从凡人的境界去考虑,那肯定不会有迷惑了。 47、【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即使活到一百岁,如果不努力不进步,还不如活在这个世上一天,尽最大的努力去奋斗。 48、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信心,拿出勇气降伏忧愁、欲念;得时不贪著、失时无挂碍,就能打开烦恼之缚,心灵自在轻安。 49、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 50、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佛母品 51、曾经以为,空空地念佛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没有效果吧;现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这样的功德满满。 52、譬如热铁,椎打星散,散已寻灭,莫知所至。得正解脱亦复如是,已出烦恼诸欲淤泥,莫能知彼所趣方所。《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53、【佛心禅语】 上来。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没有负担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无依无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54、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55、诸出家人不应作资生之业:谓王使、贩卖、治病等业,及所不应取众生田谷等,若取,名邪命。(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二 56、【佛心禅语】 追逐物欲,如渴饮盐卤,转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复如是。故应于诸资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57、弟子不观师功德,轻信依止者,如服毒药;师不拣择弟子而传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当自蹶。(唐)莲花生《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 58、【佛心禅语】 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 59、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60、我们要尊重众生的理由有三:-、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61、了凡先生虽然精通易经数术,但他却一再强调说术只是一种形式,而道却能给人以真正的启迪。他希望我们能将“了凡因语”的理论传播四方,让 62、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63、【佛心禅语】 如今用此做功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64、【佛心禅语】 恶口**,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 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65、厚集一切善根,所谓四宏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 66、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67、人命危脆,朝夕有变,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法句譬喻经》卷一日夜常迁流,寿亦随损减,人命渐消亡,犹如小河水。《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4经 68、当你倒霉时,你身上的阴性场态总是占主导,而阳性场态也是最弱之时,当阴远超于阳时,就会麻烦不断,祸不单行,此时遇见小人或撞见鬼都是常有的事。 69、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当作如是信,戒晶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人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梵网经》卷下 70、你只要让自己的心萌动着活力,让自己行动起来,自然会得到许多全新的体验,因而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并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便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71、若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唐)沩山灵佑禅师(《传灯录》卷十七) 72、【经典禅语悟道】 大肚弥勒佛之所以深得人心,并且常葆快乐,就在于他心量广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真正找到心量广大的普通人呢?能。 73、当观色无常,……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一,第1经 74、【佛心禅语】 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坛经·定慧第四》 75、慈悲与智慧的交融,是心灵的和谐、完美与圆融,它使人能够不断探索生命的奥义,同时看到真正的自己。携一颗佛心,展一双翅膀,不畏浮云,只在生命的巅峰自在微笑。 76、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77、一般人的心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 迷失。人抱着我执或自我中心的意识,一心追寻占有,既得不到清闲,也失 去生活的快乐。结果,带来 78、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 79、做一个坚强的人,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崭新。 80、孝顺父母首先是做个好人,让父母感到安心;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让父母感到放心。教育儿女首先是让儿女做个好人,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心好而有能,就奠定了一生福缘的基础。 81、如果你的心不宁静,那么即使生活在桃花源中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想要幸福地生活,与其求助于外物,不如回过头来反观自己的心灵,只有内心平静下来,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82、资助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资助。供养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供养。礼敬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礼敬。礼拜别人的人,一定受到别人的礼拜。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83、【佛心禅语】 快乐,源于一颗感恩的心 掬一捧清水在手.月亮就会笑在你的掌心。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 云。所以,今夜的月亮,明天能不能挂在天上又如何呢?快乐原本就是如 此的简单。 84、【佛心禅语】 含蓄是美,藏锋是智 张扬和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一株拼命拔高的 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风雨雷电之后,得以保全的往往 是小草而不是树。 85、【佛心禅语】 对于挨骂的人,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挨骂,但不必睚眦必报,以牙还 牙。有人背后骂你,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 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86、【佛心禅语】 佛说,放下得轻松之福报。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 为放不下很多东西。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放下不该有的恶念和贪欲,放 下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东西,放下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87、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88、翻阅时光画卷,春,活泼,有风,万物复苏;夏,明媚,有暖,千丝万缕;秋,静美,有韵,水色阑珊;而冬,纯洁,有雪,素衣白裳,透着灵性,透着孤独,透着静美,如一只白狐,苍茫大地,修行,不闻喧嚣,只携禅意在心。 89、譬如良医,识诸众生种种病源,随其所患而为合药,并药所禁,……如来亦尔,善知方便,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演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 90、【佛语禅心】 人的智慧应该深沉而不浅薄,人的精神应该宁静而不焦躁。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大的声音是无声的,最大的形象是无形的)深奥的道理往往不是简单的语言所能表达的。大智慧能够以静制动,以无形胜有形。 91、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92、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有二法难可了知:渭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胜鬘经》 93、诗韵铭录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与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茶以清心,茶以雅志,茶以助禅。 94、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他人提出不切实际的预期,终归会失望。你可以选择上乘根器的人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下乘根器的人并提出适中的要求,但不能为了让下乘根器的人变成上乘根器的人而提出过分的要求,否则,对方达不到要求,不能怪对方,只能怪自己。 95、【佛家养生百字诀】晨起未更衣,*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找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96、【生活哲理】做人是一生成败的重要话题,它又与心态有关,凡是在这两点上过不了关的人,一定会遭遇大小挫折。是硬道理,甚至可以说,做人的心态,既影响一生,也决定一生。天一角,让喧嚣沉淀,如此的从容淡定,如此的优雅宛转。梦幻与现实完美的结合,仿佛时间也在这一瞬间定格。 97、【天天禅语】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98、同时,坚持也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不会感受到有什么改变,但只要你继续坚持就会有质的变化。修佛参禅就是这样,持之以恒地修习佛法就好像钻木取火一般:当木棒不断地转动摩擦时,接触点的温度会逐渐上升而至出烟、生火;当木棒中途停止转动时,温度就会逐渐降低。 99、【佛心禅语】 一休禅师有一个叫珠光的弟子,他有打盹的习惯,因此经常在公共场合中失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珠光听从了医生的意见开始喝茶。这样做果然有效,而珠光也因此渐渐喜欢上了喝茶。在他看来,喝茶应当有一定的礼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珠光创立了“茶道”,并享有“茶祖”之誉。 标签:佛心 心 智慧 禅语 人生 |
Copyright © 2000-2023 说说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10524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